碑文格式与模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碑文格式与模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1d1ab3f87c24028915fc35f

碑文

先父讳名李xx,生于丙辰一九一六年腊月十二,卒于一九九七年腊月初十,享年八十一岁。先父出身农家,受先祖之教诲恩泽,以农为业,为本,为贵,躬亲耕作,颐养天年;以家为职,为根,为重,苦心经营,终致殷实。忠厚老实待人,安分守己处事,耿直无媚,俭朴不奢。含辛茹苦一世,兢业操劳终生。八十一载平凡普通,淡泊寡欲与世无争。无愧于苍天厚土,荣耀于列祖列宗,堪为儿女之严父师表。

碑文、悼文、祭文、挽联选编(第一篇 碑文一)

碑文、悼文、祭文、挽联选编(第一篇 碑文一) 第一篇 碑文 一、碑文的概念、概述

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 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立碑,但古代宫馆中的碑没有刻文章,只是用以取日影计时间的;而古代宗庙中的碑也不刻文字,是用来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墓上的碑也只是木头柱子,凿有窟窿,以便穿绳装辘轳,下棺时绞动辘轳使棺椁平稳地落入墓室。 有了文字的碑是后来才有的,秦代把刻了文字的碑叫做“刻石”碑,本是指竖石而言的,相传秦始皇就在泰山玉皇顶竖有无字碑。刻在碑上的文字,叫碑文,这种

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的。不是为立碑而作的文章,虽刻在碑上,不能叫碑文。 秦汉以后,树碑是为了刻文,有碑必有文,就不重视无字碑了,久而久之,文与碑合二为一,说到碑就是指碑文。 碑文原只专供有钱财地位的人而用,

平民百姓没有资格立碑,也立不起碑。直到后来,刻碑风俗才走向了民间。 碑文的种类繁多、庞杂。今天有些过去的碑文已经消亡,有的得到了发展,也诞生了一些新的碑文。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碑文的情况。 二、碑文的种类

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碑的种类繁多,碑文的体裁各具特色,归纳起来,可分六类: (一)功德碑1.内容要求 功德碑主要是为褒扬当时仍活在世上的人的功德而立的,也就是说是给活人歌功颂德的。如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秦李斯曾刻石颂扬过秦始皇的文治武功等。2.文体要求 功德碑碑文的体裁可以是韵文,也可以是散韵结合的,还可以是活泼新颖的纯散文形式。3.注意事项 功德碑是为了宣传,文句倘若过分深奥就失去了树碑的意义,所以语言通俗是碑文务必要恪守的原则。另外,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当成了努力方向,今人大体也是如此,所以立功德碑、记工颂德且记要恰如其分,不可夸大

或缩小事实,贻笑大方。(二)庙碑 庙碑品种很多,有寺碑、庵碑、神庙碑、宗庙碑、家庙碑等,都是为神仙鬼灵而立的。中国古代各种庙宇众多,故庙碑也到处可见。庙碑的一般格式包括题目、碑文作者、书者、篆额者、勒石者和立碑年月等。(三)墓碑 墓碑是最常见的碑文,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的怪事。 墓碑碑文主要分两种。一种仅仅标明墓中死者的身份,绝大部分由死者亲属所立;另一种墓碑除了表明死者的身份外,还简单介绍死者的生平成就,功劳过失,这类墓碑也叫墓志铭,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张溥的《五人墓碑记》 纪念碑

纪念碑主要是为了纪念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或重大的历史事件,这种碑一般为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所建。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公则徐纪念碑》。(五)记事碑 记事碑主要是指用来记载当时较为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的碑文。如《王若飞等烈士殉难记事》。 记事碑文当以记叙为主,少发议论。另外,立记事碑需是重大的或有价值的事情,而不可随意立记事碑,立碑过滥,就失去了立碑的本意。(六)诗碑 这种碑不是指用诗词体裁写的碑文,而是指为诗而立的碑。在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刻上 有关名人的诗词常常会增加游客的兴致,使湖光山色平添许多文化氛围,这样的诗碑在名川 大山几乎到处可见。 三、碑文方式

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 (对祖父) 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 (对祖母) 显考某某府君之灵 (对父亲) 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 (对父亲) 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 (对母亲) 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 (对母亲) 岳父大人之灵 (对岳父) 故岳考某公讳××老大人之灵 (对岳父) 岳母某太夫人之灵 (对岳母) 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 (对岳母) 夫子某某大人之灵 (对老师) 先夫某某君之灵 (对丈夫) 先室某某夫人之灵 (对妻子) 某君某某仁兄之灵 (对朋友) 某君某某贤弟之灵 (对朋友或弟子) 四、碑文例文 (一)墓碑

程砚秋墓碑碑文

程砚秋同志,满族,北京人,生于一九零四年。六岁时学习京剧、昆曲。曾受业于名师王瑶卿之门。十七岁即成班演出。他在歌唱和表演方面刻苦钻研,勇于革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的戏剧艺术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三十余年来,他的艺术一直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砚秋同志出身贫苦家庭,对于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曾先后编演《春闺梦》、《荒山泪》等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戏剧二十余出,以反对军阀混战和国民党政府的苛政猛于虎的统治,这表现了他平素所主张的戏剧要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他因反对敌伪的压迫,决然脱离舞台生活,下乡务农,坚持不为敌人演出,表现了高尚民族气节。

全国解放后,他为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所鼓舞,从一九四九年起即积极参与国际和平运动和戏曲改革工作。抗美援朝中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捐献演出,并到全国各地进行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演出。在国家

举办的历次全国演员讲习会和日常教学中,他尽心将自己的艺术创作经验传授给新的一代。他工作认真,作风朴素,对党和国家的任务全力以赴。一九四九年他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特邀代表,一九五四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团委员,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

砚秋同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革命觉悟不断提高,决心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曾经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于一九五七年十月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一九五八年三月九日因患心肌梗塞症不幸逝世,享年五十四岁。经党组织批准,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摘自《程砚秋传》

张门祖妣刘氏太母之碑

张门十三世刘氏太母系马尾名门之女,我祖仲俚之贤妻也。世居刘家寺下堡社,太母一生勤俭朴实,习文练武,智勇双全,身强体健,尊老爱幼,深明大义。同治乱贼直逼下堡,时值青壮者外出,太母临危不惧,巧施空城之计,只身迎敌,妇幼得以脱险。其后贼兵回攻墩顶,太母以古稀之身护众突围,孤身拼搏,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难。太母生于乾隆五十三年,卒于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未时,享年七十有六。生子四曰省、敏、勉、瑚,七女俱皆成人,今者枝繁叶茂,合族三千余口,家声响振,门楣生光,福田以报,方兴未艾。

铭曰:伟哉太母,功绩浩荡,性存高节,勉力向上,为族殉身,气壮心朗,勒石彰德,千载是仰!

十九世孙 张国琦敬撰

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靖远县副县长高才庭敬校 2006.3.6日

先考讳辉祖碑铭

先考讳辉祖。生于一九三0年,卒于二00五年,享年七十又六。祖籍临洮,出身名门,后举家移居靖远, 建业立家,侍母育弟,教子哺女,在法院、教育、财税等部门工作四十余载, 奉公守法,尽心竭力。终生辛劳,一世勤谨, 凡工作之地皆留清名,单位表扬,百姓颂扬,生二男八女,子女皆各嗣其家,家兴业旺,子孙茂兴,有内孙三,孙女四,外孙七,外孙女十二,人才辈出,分居甘、新、川三省区,党、政、兵、农、工、学、商行行有成,个个出众。可谓厚德载物,昊天罔极也。 铭曰:痛哉我父,难忘手泽,永忆天伦,悲深陟岵,性存高节,泽被后世。勒石彰德,千载是仰!

子 边靖涛 婿 张国琦 叩 奉 公元二00七年三月十九日

碑 文 魏老太公讳治藩,靖远县三滩乡朝阳村人。生于公元一九一八年农历八月廿一日,卒于公元二00一年农历三月初二酉时,享年八旬有四。

公一生以仁为本,品德高尚,秉性刚直,名望颇高。公生于乱世,历尽坎坷,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而立之年,娶联合村望族王孺人讳安花为妻,相敬如宾,同甘共苦,共度艰难。公尊敬长辈,和睦四邻,友善待人,教子有方,六男

三女皆已成家立业,各有建树:长子育仁、三子育巍、四子育尧、五子育祯、幼子育银承继父业,勤于农作;仲子育才耕耘教坛,桃李满天下;女儿俊芳、俊彩、俊梅皆持家能手。如今四世同堂,兰桂腾芳,家门共计三十九口。公晚年家遭不测,长媳、次女患玩疾,先后谢世,公忍巨大痛苦对子孙疼爱有加。公在世不厌其倦,谆谆教诲子女要正直做人,令族人梓里感动不已。今公正当颐养天年,奈何天不假年,溘然长逝。悲哉痛哉,为颂公之厚德,特撰文以表缅怀。铭曰: 黄河之水育魏公,仁孝勤俭留英名, 高风亮节乡邻颂,恩德绵长泽子孙。

靖远一中语文教师陈建平敬撰 靖远一中工会主席雒庆年敬书 辛巳年三月初五

碑 文

君讳学鹏,族居靖远营防,后徙乌兰王窑。生于一九三0年古八月十八日,卒于二00一年古三月廿九日,享年七旬有二.

君一九五一年参加工作,文革受屈,归乡务农;七九年复职,在靖远农行工作;九二年退休。君宽厚正直,至诚奉公,多次被评为先进。君妻郭氏,相敬如宾,有五子十一孙。君慈孝,穆兄友邻,育子抚孙。长子世峰,仲子世勤,精于农耕;三子世爱,营运有道;四子世忠,学业有成;五子世成,秉承父业,如今儿孙绕膝,本该乐享天年,奈何,沉疴莫度,一朝千古,呜呼哀哉!铭曰: 天地之苍茫兮,德范常昭, 江流之宛转兮,倏尔远行。 松柏之挺拔兮,代有达人, 墨翰之咏志兮,山怀水铭。

靖远一中语文教师陈建平敬撰 靖远一中语文教师包正之敬书 辛巳年四月初三日

碑 文

胡公讳文正,靖远隍庙人。生于民国廿一年腊月廿六日子时,卒于天运癸未二月十七日,享年七旬有二。

公一生敦厚正直,胸襟豁达,于公于私,问心无愧。幼小聪颖,兄弟五人中,惟公学有所成。一九五0年靖师毕业,随后在省办农业培训班深造;五一年在定西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五四年由省农业厅调配,任天水专区通渭县农业技术站站长,当年被选为县第一届人大代表;五八年在引洮工程,后蒙屈为右派,六二年回乡务农;七九年平反,组织上安排在靖远县农业技术站,从事玉米、小麦良种的科研实验工作,荣获省科研二等奖,成绩卓著,九一年光荣退休。弱冠,娶临洮冯氏为妻,相敬如宾,慈孝穆兄,亲友睦邻,共同承担着育子抚孙的重任。公教子有方,三男二女,各有建树。三男:靖临、靖洮、靖博,经营有方,家道殷实;两女嫁为良善,理家能手。孙辈之中,孙婷婷聪颖勤奋,榜上有名。公在世,不厌其倦,教诲子女,正直做人,族人梓里,感动不已。而今,儿孙绕膝,乐享天年,奈何天不假年,一朝千古。呜呼哀哉!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