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职德育教育模式-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构建中职德育教育模式-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1b3d925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7

构建中职德育教育模式

1前言

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的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中职教育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就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体是“技工型”人才。有学者提出,工作实践应当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逻辑的核心。

在多年新课改的教学研究实践过程中,我对德育课程诸要素进行行动研究,在实际操作中探讨,借鉴任务引领型专业课程模式,做构建“真实性任务引领活动型中职德育课程模式”的尝试。

2真实性任务引领活动型中职xx课程模式

我在多年教学研究实践过程中,对德育课程诸要素进行行动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基本形成德育课程模式,学习借鉴任务引领型专业课程模式基本理论后,根据模式的特点,将本课程模式称为:真实性任务引领活动型中职德育课程模式。

2.1“任务引领”是对任务引领型专业课程模式有保留的借鉴:

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现状是:学生存在着整体水平偏低前提下在学习兴趣、能力、水平各方面表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存在对待生活积极的情感、意志、态度、信念、价值观的不同程度的缺失。

任务引领型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厌学的现状而提出的课程模式,还有着可靠的理论基础,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任务引领型课程,以建构主义、情境理论为基础,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

任务引领型课程并不要求所有职业教育课程都按工作任务来划分,文化课课程仍然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门类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程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借鉴专业课程的改革的成果,不乏有价值的尝试。我不赞成打破学科界限,把德育课程纳入专业任务引领型课

1 / 7

程模式构建中,那将以失去充分发挥德育学科科学性对学生发展积极作用为代价,不利于学生成为“社会的人”,“应付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多闻而择”,我认为,德育课程对此模式的借鉴,应该结合德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取其可用之处,不要照搬,因为德育课程是很难达到完成具体成果项目的层面。

2.2“真实性任务”是贴合真实生活世界、提高德育课程学习实效的要求: 目前的德育课程已经将生活化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加以贯彻,将生活主题作为课程的主题,并在内容展开过程中广泛引用了生活事件,突出道德实践,并取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其教育实效性仍然存在差距,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在于德育课程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世界的剥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应付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合格的能在未来岗位工作、具备生活能力的“社会的人”,德育课程就要时时考虑贴合真实生活世界。

2.3“活动型”是指教学模式,是适应中职学生实践性学习风格要求的选择: 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正广泛开展着构建情境建构主义中职教育课程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除了少量学科课程外,绝大多数职业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在工作情景中按照实践的方式来学习。实践性学习应当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主要风格。为适合中职学生实践性学习风格,提高德育课程学习实效,需要构建活动型中职德育课程模式。

3构建真实性任务引领活动型中职德育课程模式

下面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学生学业评价几方面做说明。

3.1xx课程学习目标的转变:

德育课虽然叫“德育课”,是中职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但它不同于学校开展的其他德育教育工作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所以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应该发挥政治理论的作用。但理论的呈现方式和时机要改变,要在学生主体需要寻求理论依据时再呈现,这些操作型人才想知道“为什么”时,适当的点拨才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无实际意义、为了学理论而学的情况。

2 / 7

传统中职德育课教学目标有一习惯提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学习顺序不太符合大多数职中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和对理论并不感兴趣的实际,也不符合操作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所以改变为“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目标。在“做中学”,在学生想知道“为什么”,在了解理论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时,政治理论的有用性、科学性自然显现出来。“实际联系理论”更符合中职学生的思维习惯、对理论并不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并对学生更有意义。

中职德育课没有可能和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和生活实际相连的课程内容,以提高能力(包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觉悟,了解基本常识,让德育课“更有用”为主要目标原则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学生合理知识结构。这合理的知识结构才会对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和促进。

3.2xx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的改变意味着首先保证“做正确的事情”。显然,“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真实的教学改革总会引起教材改革以及相关的课程改革的渴望。中职德育课新教材,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必修课。但这并不是说,德育课教师不必进行德育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的角度是从解决普遍性问题出发,学生、学时、本校的具体条件、地域等因素带来的特殊性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整合课程内容。

中职德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生活性原则,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一切对学生发展有益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提供鲜活而充分的素材。德育课程涉及的各门社会科学的知识本来就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和生活世界的关联密切,它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意义毋庸质疑。而就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理论知识,存在于教材上的形式大多是条条框框,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文字,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德育课在满足学生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需要,教师就要大胆整合教学资源,注意给学生提供和生活实际相连的课程内容,使学生真

3 / 7

正体会到德育课程的现实意义,感受到学习乐趣,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中提高能力和觉悟,了解知识。

课程内容设计应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把社会的知识和生活的知识纳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境加以阐述。当然,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也应处理好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的关系。课程内容要有现实感,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理想性,通过体验现实生活,感悟和追求可能生活,来赋予课程内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教例:“职业指导”学习中,“作为求职者,你在应聘整个过程中该怎样做,为什么?”作为一次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可能生活的尝试,就是一个不错的课程内容设计。法律知识的“民法基本原则”学习过程中,根据继承法涉及的问题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多数学生有兴趣了解相关内容,法条本身内容不是很多等具体情况,选择增加《继承法》法条作为教学内容之一。

灰色的理论在很多中职生的眼里很难焕发出光彩,德育课堂上,学习了国家制度、政党制度,不少学生一头雾水并不稀奇,那么用那些时间让学生知道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党的总书记是谁,不是更切合实际吗?有限的课时不允许、学生的发展不要求我们分析对比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不如学学怎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3xx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德育课程是中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把德育课教改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德育课教改的重点和难点,从抽象的理念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必须找到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作为支撑,这就要谈谈怎样学的问题。

(1)真实性任务引领的活动型中职德育课程模式下的教学模式: 真实性任务引领活动型中职德育课程模式下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加入几次真实性任务引领活动型课来诠释的,而是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在德育课程学习中开展此教学模式的稳定结构形式的教学活动,据试验,每学期80%以上的课程内容可以以此模式学习。以“真实性”、“生活性”为特色的真实性任务,呼应人们对生活世界的关注,教育对学生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