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典型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典型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11f2cf7ba0d4a7302763af5

使用。 4.5

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软件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网络拓扑是网络分析软件的公共模块,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应用,也可以作为子进程用于其它各应用中,既可以用于实时态,也可以用于研究态。

2.在实时态时,网络拓扑可以用事件启动(开关、刀闸变位)。

3.能处理任何接线方式,如单母线、双母线、双母线带旁路母线、环形开关接线、倍半开关接线、旁路刀闸等。

4.具备完善的逻辑分析能力,对开关的任意状态能形成正确的母线模型。 5.不仅处理开关状态,也处理网络中元件的状态信息,如线路、发电机等的人工切除状态。

6.可以分析处理电气岛(子系统)情况,并确定死岛、活岛状态。 7.对每个活的电气岛能够人工或自动指定参考(或平衡)发电机。 8.确定单端开断的支路(线路或变压器)。

9.确定网络中各元件带电、停电、接地及属于哪一电气岛等状态。

5 与外部系统的网络通信功能

5.1

地调自动化系统的数据的转发和接收

县调自动化主站系统建成之后,一方面将通过光纤以太网方式向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转发数据,按照DL/T 476-92规约或IEC 104网络通信规约,实现县调向地调的数据转发;同时接收地调转发给县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过网络方式或专线方式接受地调的数据转发。 5.2

与MIS系统的互联

县调SCADA系统通过物理隔离装置在MIS系统内部建立WEB数据发布中心,一方面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WEB数据发布中心,一方面为MIS系统提供WEB浏览数据业务,同时在WEB服务器上,提供安全的透明数据访问接口软件,任何在MIS网上的第三方信息系统都可以通过该接口获取相应的数据。 5.3

与信息数据中心的通信功能

SCADA系统通过WEB数据发布中心与将来的数据整合一体化中心进行数据的透明发布功能,在WEB服务器上提供透明的数据服务协议,通过网络方式向数据中心提供各种请求的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各种告警事件数据等,及时向数据平台中心发布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各种数据信息,为将来全局的一体化智能分析决策提供数据来源。 5.4

与机房值班报警系统的互联

系统应支持通过标准通信规约、文件等方式向机房值班报警系统提供厂站工

第 页 共 34 页 25

况、进程工况、系统资源信息、重要遥测遥信、重要告警信息等,通过机房值班报警系统实现对电网运行和系统运行状况的监视和告警。

6 基于网络安全隔离装置的SCADA-Web浏览软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0号令《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的规定》以及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要求,在实时控制区(安全区Ⅰ)和其他区域之间通过网络安全隔离装置来交换数据,保证实时控制区的安全。

对于SCADA系统,在SCADA系统与WEB服务器之间架设网络安全隔离装置,如下图所示:

SCADA 实时系统 网络安全隔离装置 SCADA WEB服务器

图中的网络安全隔离装置为正向装置,只能由SCADA实时系统中的程序向WEB服务器发起连接,并且只允许由SCADA实时系统中的程序将数据发送到WEB服务器上,WEB服务器基本上不向SCADA实时系统传输数据;其他的网络数据全部禁止,因此就能保证内网数据的安全。

WEB服务器需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杀毒程序:安装杀毒程序,并定时更新病毒库,就能杜绝绝大部分的病毒和可疑数据。

(2)、防火墙程序:安装防火墙程序,可以禁止除WEB服务程序和杀毒更新程序外其他任何程序的网络数据,杜绝操作系统的漏洞。

(3)、IIS安全保护程序:安装针对IIS的安全保护程序,通过IIS的安全保护程序,提高IIS的安全性,杜绝绝大部分的IIS的漏洞,提高IIS的安全性。

在MIS节点上提供如下WEB浏览功能功能:

·实时画面数据显示:与SCADA画面一致,无任何额外的画面维护工作量,数据刷新周期可自定义。

·历史曲线显示: ·报表查看:

·告警信息查询: ·实时数据浏览:

可任意叠加历史曲线,曲线带游标。

SCADA形成的生产报表可直接在浏览器上查看。 可随时查看SCADA所产生的各种告警信息。 以列表的方式查看系统的各种实时数据;

第 页 共 34 页

26

·实时告警信息浏览: 实时在WEB上发布系统的各种实时数据。

7 系统技术指标

7.1

可用性

1.年可用率≥99.99%; 2.运行寿命≥8年;

3.冗余热备用节点之间实现无扰动切换,热备用节点接替值班节点的切换时间≤5秒;(主备通道的切换时间≤20秒);

4.冷备用节点接替值班节点的切换时间≤5分钟;

5.任何时刻冗余配置的节点之间可相互切换,切换方式包括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

6.任何时刻保证热备用节点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各节点可随时接替值班节点投入运行;

7.设备电源故障实现无缝切换,对双电源设备无干扰。 7.2

可靠性和运行寿命指标

1.关键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17000小时;

2.系统能长期稳定运行,在值班设备无硬件故障和非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主备设备不发生自动切换;

3.偶发性故障而发生自动热启动的平均次数≤1次/3600小时; 4.所有设备的寿命在正常使用(具有一定备品条件)情况下≥10年;

5.所有设备(含电源)在给定的条件下运行,连续4000小时内不需要人工调整和维护。 7.3

信息处理指标

1.主站对遥信量、遥测量、遥调量和遥控量处理的正确率为100%; 2.遥信动作准确率100%; 3.遥控准确率100%; 4.遥调准确率100%;

5.主站设备与系统GPS对时精度<100毫秒。 7.4

实时性指标

1.遥信量从前置采集通道输入信号至后台画面显示时间间隔不超过3秒; 2.遥测量从前置采集通道输入越死区传送至后台画面显示时间间隔不超过5秒; 3.遥信量(数据转发)从前置采集通道输入信号至后台画面显示时间间隔不超过3秒;

4.遥测量(数据转发)从前置采集通道输入至后台画面显示时间间隔不超过5秒; 5.遥控、遥调命令单向传送时间≤3s(指预置、返校、执行时间);

第 页 共 34 页 27

6.全系统实时数据扫描时间周期为2~10秒间可调;

7.外部网络通信的实时数据传送和接收采集周期为2~10秒间可调。; 8.画面实时数据更新周期1~10秒可调(规程要求5s~10s); 9.模拟屏实时数据刷新周期不大于5秒(规程要求为6s~12s); 10.工作站画面调用响应时间:不大于2秒; 7.5

负载率指标

1.电网正常情况下主要节点(后台服务器和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UNIX服务器CPU负载≤20%,PC服务器CPU负载≤30%(任意60秒钟平均值);

2.电网事故情况下主要节点(后台服务器和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UNIX服务器CPU负载≤50%,PC服务器CPU负载≤60%(任意60秒钟平均值);

3.任何情况下,在任意5分钟内,系统主局域网单网的平均负荷率不超过15%,主局域网双网以平衡分流方式运行时,每一网络的负载率应小于15%,以保证一网故障时,单网负载率不超过30%;

4.电网正常情况下主要节点(后台服务器和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的磁盘剩余空间不低于总容量的40%;

5.磁盘剩余空间不足20%、CPU负载持续较高(大于85%、持续时间超过3分钟)、双机切换等事件发生时,应告警并提示值班人员进行处理。

注: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系统负载率的测试条件为采集和处理厂站的正常数据及各种正常的系统操作,电网事故状态下系统负载率的测试条件为采集及处理事故厂站的雪崩数据、非事故厂站的正常数据,以及各种正常的系统操作。

7.6 系统存储容量指标

1.历史数据存储时间不少于3年;

2.电网正常情况下主要节点(后台服务器和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的磁盘剩余空

间不低于总容量的40%;

3.当存储容量余额低于系统运行要求容量的80%时发出告警信息; 4.磁盘(数据库)满时,应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功能。 7.7

系统容量支持能力 1.系统厂站数量: 2.模拟量YC: 3.状态量YX: 4.遥控量YK/YT:

64 20000; 50000; 10000;

5.计算量: 20000; 6.工作站数量: 32; 7.报表数量: 不受限制; 8.画面数量:

第 28 页 共 34 页

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