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15届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评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浙江省台州市2015届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评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e7156af111f18583d05abe

评分细则:答出观点1分,答出理由4分(理由只涉及大学生或农民工单方面,得2分;有两方面的比较,得4分)。

8.B(A“药物不会产生消极预期”错;C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告知受试者”;D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要注意原文的“检测”和“或”字) 9.C(“头部和腿部进行扫描检测”错,正确应该是头部,腿部只是安装刺激装置)

10.人的心理作用会对身体机能产生显著的影响(1分)。材料中人物出现的状况,都属于心理的消极影响,属于反安慰剂效应(2分)。

11.①点明题旨,扣住“优哉游哉”;②与下文“游客拍照而吵醒渔夫”的情节相呼应。③为游客的开导埋下伏笔。

12.①否定游客的话,不想被打搅。②敷衍游客,更想闭目养神。③承认游客的话,内心不愿意这样。④不仅否定,更主要是对游客所问的不解,体现渔夫的平淡心态。

13.这篇小说的游客和渔夫两个人物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如游客和渔夫的情态对比,游客热情主动(居高临下),渔夫冷淡疏懒;游客和渔夫的语言对比,游客饶舌不止,渔夫缄默寡言;不同装束的对比,游客穿着时髦,渔夫衣着寒伧;以及破旧的渔船和畅想中的机动渔船的对比。(3分)两人一动一静,一攻一守,游客的汲汲以求和渔夫的平和、淡定(朴素)的性格差异在互相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展现。(1分)

14.采用“延迟”手法,让游客对渔夫的开导在一组组对话中完成。(1分)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使叙事更加生动;(1分)给人物有充足时间进行表演,从而展现人物性格、心理,在对比中揭示小说主题。(1分) 15.参考要点:①人们在追求理想的人生时,终点就在他的起跑线上。赞扬渔夫追求生活的平淡、恬适,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自得其乐。②过分追求物质财富,是对人性自由的束缚。③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自身的解放,人应该从无止境的物质享受中解脱出来。④生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目标,不能永远停留在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中。(观点1分,分析2分;回答两点即给满分)

16.D(竟:最终)

17.B(B竟然、却;A ①连词,表目的 ②介词,用、拿; C ①结构助词,的 ②定语后置的标志;D ①介词,替 ②动词,认为)

18.D(张栻没有担任过“公辅”,应是“有公辅的声望”)

19.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对一处得1分,对三处得3分,断错一处扣1分)

20.①皇帝听了惊愕地说:“如你所说,这是我借发运使的手来使我的百姓困苦了!” (得分点:矍、是、假、病 各1分)

②(他)病重(患病)将死时,还亲手写奏疏劝导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得分点:疏、亲、句意各1分)

2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分析及效果2分)

2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2分)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2分)

23.子路的冒失 曾皙推瑟发出的声音(状推瑟之声)

24.不正确。曾皙所描绘的雍容暇豫的盛世气象,正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孔子思想的主导面是积极入世,希望在政治上一展宏图,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的世界,只是在“天下无道”时才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2分)而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们是怀着无为的襟怀主动选择避世的。(1分) 25.(1)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2)气凌彭泽之樽 光照临川之笔

(3)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6.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张栻字敬夫,是丞相张浚的儿子。以父荫补入官列,被征召为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拜直秘阁。张栻当时很年轻,在内帮助秘密谋划,在外参预诸多事务。他的全面谋划,幕府众人都自认为不如。偶尔向皇帝禀奏军事,于是他进言曰:?陛下上念及国家的仇恨和耻辱,下怜悯中原之地遭受涂炭,心中警惊,想着有所振作。我认为这种心思的萌发,就是因为天理的存在。希望陛下更进一步内省俯察,研习古事,亲近贤人来自相辅助,不要使它稍有止息,那么当今的功业一定能够成就,而因循守旧的弊端就可以革除了。?孝宗对他的话感到惊异,于是就定下了君臣关系之宜。

这时史正志担任发运使,名义上是均输,实际上是夺走州县的资财赋税,远近为之骚动。士大夫争相论说它的害处,张栻也为之论说。皇帝说:?史正志说只是取之各州郡,不是从百姓那里收取。?张栻说:?现在州郡的资财赋

税大体上没有富余,如果取之不止,而经费不足,那就不过是巧立名目来从百姓那里侵取罢了。?皇帝听了惊愕地说:?如你所说,这是我借发运使的手来使百姓困苦了!?随即查核实情,果然像张栻说的那样,于是立即下诏书罢免了史正志。

知阁门事张说拜官签书枢密院事,张栻连夜草拟奏疏极力谏说不可以,早晨到朝廷去,他责备宰相虞允文说:?宦官执政,从蔡京、王黼开始;亲信执政,是从相公您开始。?虞允文听了,羞怒难当。张栻又上奏说:?文和武确实不可偏废,但现在想崇尚武功来均衡文武,可是任用的竟然是这样的人,这不只是不能使文臣心服,恰恰恐怕反而会激起武臣的愤怒。?孝宗为之感悟,命令得以中止。然而宰相实际上暗地里附和张说,第二年命令张栻出知袁州,

张栻为人表里如一,光明磊落,他见义勇为,没有一丝的迟疑。每次入朝论对,都一定要说心中想说的话,不会因为主上高兴就顺从其意。他病重临死的时候,还亲手写奏疏劝导皇帝亲近君子远离小人,防止以一己的偏见去信任他人,要用天下的公理去秉持好恶之心。天下人都流传诵读。张栻有三公辅相的声望,去世时四十八岁。孝宗听说他去世后,深感痛悼,各地的贤士大夫都泪洒悼念,而江陵、静江的百姓哭悼得尤其伤心。嘉定年间,朝廷赐他谥号

张栻的言论是:?为学没有比分清义和利更重要的。义,是本心所应当做的,不是有所为才去做的;有所为才去做的,都是人欲,而不是天理。?这是张栻论学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