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学案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5.3学案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722b533186bceb18e8bb38

学案设计

吹在诗人的心里。

②高天: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③哀猿: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④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⑤回鸟:诗人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 ⑥落木:到了秋天,枯枝败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木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⑦长江: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孔子在长江边上感慨道: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总结: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及哀猿的啼声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悲苦。

3.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离乡万里之悲,身处暮年之悲,客居异乡之悲,体弱多病之悲,常年漂泊之悲,肃杀秋景之悲,孤苦无依之悲,高迥凄凉之悲。

4.从内容上来看,首先是意境的苍凉壮阔:首联十四字中诗人以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六种苍凉的意象,颔联中两句诗从大处落笔,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营造出一幅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意境。

其次是感情的悲愁难抑:不仅包含有个人的苦难,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衰老多病,孤苦无依;还有对国运艰难的悲愁(结合“苦恨繁霜鬓”来分析);再加上诗人那种郁积难舒(结合“潦倒新停浊酒杯”来分析)的爱国情感,诗人由悲人生之秋进而转向悲国运之秋。忧时伤世的忧愤愁苦之情溢于言表!

再次是情感上的起伏回旋。《登高》中的情感表达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着隐显缓急的变化。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如来自天外,将诗人的“悲”情展现于读者面前。“渚清沙白鸟飞回”又语势舒缓,仿佛令这悲情受到限制。“无边落木萧萧下”又将诗人的“悲秋”心境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滚而来的“长江”展现的开阔辽远的境界,又仿佛缓冲了这段悲情。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可以揣摩出诗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

从形式上来看,首先是对仗工整,音调铿锵。胡应麟曾说这首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非常自然、工整,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使全诗曲折顿挫。同时诗中所用词语,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三、四两句。其次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诸)。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却一气呵成,形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再次是词句上的精练警策,多用炼字。

【课堂练习】

1.A 解析:B项,“朔”应读shuò;C项,“兴”应读xīnɡ;D项,“渚”应读zhǔ。 2.C 解析:A项,催—摧;B项,痕—恨;D项,佩—珮。

学案设计

3.B

4.B 解析:面世、问世:都指新作品出版跟人们见面;或指新产品跟人们见面。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经过:①通过(处所、时间、动作等)。②过程;经历。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

5.C 解析:C项,表达的是畅快之情。A、B、D三项和例句一样,表达的是愁思悲苦之情。 6.本诗前三联尤为突出,字字对,词词对,不仅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音韵谐和读起来有节奏感。

7.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幅壮阔图景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

8.不能。因为这两个词扩大了诗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萧”和“滚滚”才有附着点,才更能显出秋之悲凉空旷。

9.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10.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11.(1)诗坛地位,无人能比;(2)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3)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1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14.参考答案: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惋惜国运的深长呼唤;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个人际遇的娓娓诉说(提示:“慷慨歌吟”对“深长呼唤”,“郁郁哀歌”对“娓娓诉说”;由盛唐到晚唐,由民生到个人。答题时应考虑这两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