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史复习资料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城建史复习资料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0f5f1b964bcf84b9d57b43

1 齐都临淄,城周五十里,有十三门,是春秋有名的大城邑。由已知的城门言之,其西曰雍门,南曰稷门,西南曰申门,西北曰扬门,东门曰东闾,东南曰鹿门,郭门曰郭关。宫城外门曰虎门,城内大路曰庄曰岳。《孟子》所谓“置之庄岳之间”,以象征满是齐国口音的地方,当是人来人往的大街。鲁襄公二十八年,陈桓子得庆氏之木百车于庄,道路而可停驻百乘木材。其宽广可知。

2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为市场与居民区,市与朝各百步见方。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九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礼?考工记》王城内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郊外大道宽五轨;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3管仲的城市建设思想: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选址

“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选址 “因天材,就地利”“城廓不比中规矩,道路不比中准绳”---形制 “大城不可以不完,廓周不可以外通,里城不可以横通”----形制 “大城之地面,不可以平准” ----形制

“凡仕者近公,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布局

“夫国大而田野浅狭者,其野不足以养民,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规模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规模 《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重要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中国古代城市单一的同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准则,影响极为深远。

4 西汉长安城:形制:不规则斗形;布局:放弃择中,选择分散;分区:分工不明确,市场 较集中;用地:宫殿占2/3,居住分散在周围

东汉洛阳: 形制:规划九六城;布局:择中立宫,有中轴线,宫城集中;分区:分区明确,市场分散;用地:用地比例适度,宫殿占1/3 5秦咸阳与西汉长安的比较 相同之处:

1.选址一脉相承,秦咸阳向南扩展,汉长安立足渭南 2.采取强干弱枝的政策,加强郊县建设,充当外廓的功能 3.重视利用地形,宫城多位于城中高亢之地 4.宫与闾里分于市之两端,秦咸阳宫北市南,汉长安宫南市北 5.功能分区明确,宫城为政治中心,市与闾里结合组成经济中心 不同之处:

1.秦采用天象观念,汉扬弃了这种观念2.秦继承营国制度,以宫为中心并形成中轴线,汉宫居城西南3.汉长安宫城用地远大与咸阳,城的政治职能突出,而经济活动则在市郊和五陵邑 6 东汉雒阳与西汉长安的建设比较

不同之处:1.城市的形制比较规整,城基呈长方形2.城市有略偏西的中轴线,结构较长安严谨,宫城用地比例降低3.择中立宫,左祖右社,继承营国制度4.市不在宫城之北,而在城西和城外东南。 相同之处1.均不设外廓,城的政治职能突出,经济活动主要在城市的近郊2.同为南北宫制3.均为集中设市,居民多在城外

7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章县附近,漳河沿岸,是曹操为加强后方的统治而建设的新都,邺城之平面呈标准的矩形,东西长七里,南北宽五里 邺城的布局: ☆宫城为主体布局严谨,中轴线直达城门☆东西干道分城市为两部分,官民不相

扰☆继承“择中立宫,左祖右社”的古制☆坊里位于城南,以路分隔,规模相同 ☆道路呈方格网状,城内集中设三处市场☆城市与水系和园林有机结合

规划特点:1.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布局2.功能分区明确,统治阶级同一般居民严格分开3.宫苑结合4.道路系统功能明确5.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手法从局部扩大到全城

对后世的影响意义:1.有明确的分区,将统治阶级与居民严格分开。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区分更为明确.2整个城市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 3.使用宫苑结合的布局手法,使方正的规划与自然有机结合 曹魏邺城规划较之汉长安有何重大的进步? 汉长安的修建事先并没有完整的规划,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的,所以没有功能分区,宫殿与平民居住群相混杂。曹魏邺城已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 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首先表现在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各划定一定区域,井井有序,比汉长安城的布局要整齐得多。其次是宫殿北移,有丁字形干道布设于宫殿之南,有了明显的中轴线,为中国城市的对称布局树立了样板。第三是园林占有广大地区,把园林建设摆在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铜雀园设在宫殿之西,其范围还大于宫殿区。对唐长安及以后有重要影响。 8隋唐长安的建设

(一).基址与规模: 城在汉长安东南,南对终南山子午谷,北临渭水,东有浐灞,城西为平原,北部隆起称龙首原,东南伸入曲江池,城约九公里见方,面积8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 (二).建设都城的指导思想:以宫城皇城为全城之主体,分区严明,结构严谨,以便于统治和管

理,并使城市各要素取得统一与相互协调

长安规划简介:1.布局结构: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全城中轴对称2.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处于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宫城南面是皇城,布置官署祖社以及手工作坊和驻军,皇城和宫墙之间用宽220米的道路分开,形成一个大广场3.道路系统:东西十四条,南北十一条经纬涂制方格网道路系统,主要道路通向十二座城门,道路宽度主要考虑朝仪要求,而不是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坊里内道路为一字或十字,东西两市道路为井字,后来由于东城另筑夹城御道,造成对交通的干扰4.坊里制度:全城108各坊里组成,各自名称与格网道路系统相符合,筑有坊墙设坊门,坊里大小不同,小者一里见方,大者数倍于此5.市肆制度:集中设东西两市,规模基本相同,西市主司外贸,东市为官僚贵族服务,市中心设管理机构。另外各街坊内设有小店铺,由于市肆过于集中,平民日常生活主要依靠坊里内的小店铺6.绿化与水系:引水主要用于生活用水和漕运。引河水自东西两区分几支进入城市供居民日常之用;城外的几条水道完全是漕运的需要,城内水系也起到运输供应的作用,另外城内园林多引入水流供统治者游乐 隋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

1.继承前人对城市规划传统的改革成就,将对称布局的手法运用于城市总体布局及城市各功能要素的布局当中,强调秩序。2.城市功能分区严明,官民不相参的意图十分明显,城市规划结构简洁明晰,道路规整,坊里严谨,市肆方正,有利于严格管理城市。3.隋唐长安是平地建新都,首先有规划和严密的组织计划,然后进行建设,表明当时城市建设上物质技术与科学水平是相当发达的。4.规划中某些问题处理较主观,城市部分设施建设不够合理,如两市太少又过于集中,坊里制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东夹城干扰交通,供居民游憩的场所太少等。 9 隋唐洛阳总体布局:皇城北倚邙山,南临洛水,宫城高居皇城之北,俯瞰全城, 以天然山河为屏障,利于防守。皇城之西是广阔的禁苑,中轴线以东则是大片的市场,城市总体布局平衡严谨而不失平和,宫城的布置合乎古制。2.坊里与市肆:坊里主要分布在皇城的东南部,共103 坊,规模一里见方,大小统一,设坊墙,四面开门,坊内十字街。全城设市三处,南北两市处于居民区之中,西市在诚之西南角,唐代后期,沿河街坊出现了很多店铺,形成了沿河商业街的面貌3.道

路系统:道路的基本格局是与长安相同的方格网系统,道路宽度有所降低,最宽的定鼎大街为120米,其他通向城门的干道宽度不等,由于坊里规模缩小,道路的间距缩小。全城设城门九座,旁三门制,但西边无城门,且城门不对应。4.水系与绿化:洛阳水系发达,因跨洛水而成为水运的中心,与水系结合,城市园林也非常发达,城西禁苑和神都苑都极为广阔,离宫别馆掩映其中。 隋唐洛阳的规划特点:1.规划布局上即强调规划的严谨,又注重实际,在建设中富于灵活性,城市规划结构虽不及长安严谨,但城市面貌更趋宜人。2.注重环境条件的利用,因地制宜,巧于布置,各得其所。3.善于总结以往的建设经验,注重实际,减少主观臆断。4.城市商品经济更趋活跃,集中设市增加,后期出现商业街雏形

东都营建的目的:1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脱离,不利于统治的稳定。2.关中地区几经战乱,经济衰退,江淮物资供应到长安虽有水路,但难度较大。 3.立足中原可控制江淮,亦可遥控关中。4.修通大运河后,洛阳成为水运的中心。 (二).东都的选址:

城址在汉魏洛阳城东8KM处,新城跨瀍洛两河,南对龙门伊阙,宫城置于邙山之阳,以控全城。

10北魏洛阳城的布局:1.宫城内城外廓三城环套,宫廷区居中略偏西北,是城市的中心区,正对宫门的铜驼大街是全城的中轴线,经宣门延伸跨洛,向南直抵廓外的圜丘,中轴线的强化使城市布局井然有序2内城北部是帝王专用园林,南部铜驼大街两侧为官署寺庙坛社,祭天的寰丘在城南洛河南岸3外廓建有坊里320个,每里坊三百步有坊墙,设有三个市场,大市在外廓西部,小市在东部,四通市在城南4、内城西北角建有三座小城,称金镛城,三城连为一体,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5城内道路呈方格形,以通向城门的御道为骨架,铜驼大街为轴线,道路宽度约40米 北魏洛阳城的规划特点:1.扩展了曹魏邺城的中轴布局的思想,以宫为中心,主轴线跨河延续2.城市功能分区严明,各功能区按实际需要围绕宫城布置3.以里为单位,运用方格网系统协调用地比例,保持城市轮廓的完美4.继承南宫北苑的传统,并注意合理利用旧城的遗址5.不筑外廓城墙,居住区商业区设在外廓,寺庙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内容 11北宋东京汴梁的改建与发展

1.改建的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内部的各种矛盾日趋激化,诸如居住拥挤、设施不全、道路狭窄、卫生安全条件差以及火灾频发等。 2.改建的措施:

☆ 划定廓城区域,设廓城标志,控制建设范围为七里之外。☆ 先规划后建设,冬末春初施工,不误农时。☆ 建外城以容纳官署、禁军、仓库,另建居住的坊里。

3.改建的成果和特点:通过改建缓和了城市的矛盾,也取得了四大成果。这次改建由于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不求宏大,不拘形式而自由灵活,如坊里内自由建设,官署不强调集中,主要力量不在大修宫殿等,是一次成功的改建范例。 4东京汴梁的规划布局

平面布局:汴梁有三重方城(皇城、里城、罗城) 三重护城河组成,城市平面城不规则方形。 道路系统:城市干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成井字型方格网,道路安需要划分等级,道路走向不求绝对工整。

水系:汴梁“四水贯都”,水系是汴梁的生命线,金水河供应城市生活用水,其余为漕运,三条护城河将其沟通串联。

市肆与商业街:城市的商业功能不在限定在市内,而是分布在全城,在宣德门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东南角门、扬州门内外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和市场,并有晓市、夜市和瓦子。

居住区与居住生活:汴梁城人口密度较大,居住区主要分布在外城,共有八十余坊,设八厢管理,但是坊不再设坊墙和坊门,各户都直接向街道开门,古典的坊制瓦解,城市居住组织演

变为按街巷、分地段、各阶层聚居生活的新型坊巷制。 5汴梁城的规划建设特点:1.由州府城市通过改扩建而成都城,不同于完全按政治军事要求而新建的都城。2.按规划逐步建设,并以注重实际效果为主,追求形式严谨为辅。3.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生活日趋丰富,对城市的功能结构、形态面貌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4.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自身条件,创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城市建设新形制,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

11元大都的布局:城制上继承宋东京,城市形制为三套方城:外城、皇城、宫城,外城呈长方 形,东西6635米,南北7400米,共设十一个城门。皇城位于全城南部中央地区,平则门内建社祭坛,齐化门内建太庙,商市集中于城北,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规划制度。 元大都有一条城市中轴线,南起丽正门,穿皇城灵星门、宫城崇天门和厚载门,经万宁桥,直达万宁宫的中心阁。在坊市制度上,大都采用市坊有机结合的规划体制及城市新的商业网与坊巷制,具体布局是:共设50坊,坊以城市干道划分,入口设坊表,坊内不设商店,各街坊沿街干道设商店,城市交通要冲设三个集中商业区,即积水潭东北岸的斜街市、名照坊的枢密院市、咸宜坊的羊角市。城市道路为方格网式,但由于城内水面较大,道路多不通,丁字交叉较多,南北干道两侧,等距平列许多东西向胡同。中轴线大街宽28米,其他干道宽25米,胡同宽5--6米。都内河湖水系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为高粱河、海子、通汇河构成的漕运水系,一为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和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结合具体情况,革新了城市市坊制度2. 宫与苑有机结合,取得了高度的城市建设艺术效果3. 城市水系发达,满足了城市运输和生活用水的需要,水面与绿化结合丰富了城市景观,并且城市排水系统完善,施工考究4. 规划建设过程中,组织严密,计划细致,统一指挥,使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和贯彻,使元大都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丽壮观的城市之一。

12明北京的建设特点:☆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前代 都城规划的传统,成为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集大成者☆城市布局艺术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中轴布局,形成了宏伟壮丽的都城景象☆城市道路为主次分明的方格网体系,但由于宫城居中,城市东西向道路交通受阻☆明代北京城商业市肆分布在城南正阳门外、城内鼓楼及很多行业市场和商业街构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商业网☆居住坊里与道路相适应,继承元代的创新,散布于皇城四周,共37坊,居住环境较好,外城为一般居民居住.☆城市水系基本承袭元大都的体系,但漕运不入内城,给水以井水为主,城市排水系统重新进行了整修 清代北京城的变化:1由于火灾和地震,清康熙年间对宫殿进行了重修2.清代由于城内驻扎八旗军和兴建王亲贵族府邸,占据了大部分内城用地,使城内一般居民迁到外城3.清雍正、乾隆以后,在城市西郊兴建了大片园林,皇帝多居于园林之中,贵族府邸也在城西建设,使城市政治中心西移4.大运河东去通州,使城市仓储、物资转运迁到城东,城东经济得到发展,并出现了很多行业性和地区性会馆5.清代崇信喇嘛教,使城内大量的宗教建筑出现 13金中都的规划特点: 第一,宫城位置居中。据《金史·世宗本纪》称,仁政殿辽时所建,为宫殿正衙,因辽旧位置未变,但规模是仿宋汴京宫室制度,从而引起城市的扩展,不仅为新筑宫殿提供广阔的地域条件,而且在位置上使其大体居于城市的中部。 第二,向《考工记》的规划思想靠拢。中都皇城之内、宫城之外布置行政机构及皇家宫苑。皇城南部一区从宣阳门到宫城大门应天门之间,以当中御道分界,东侧为太庙、球场、来宁馆,西侧为尚书省、六部机关、会同馆等。这种安排是仿汴梁的布局,如左侧设太庙,右侧设政府官署、监察机关,明确地向中国传统都城中“左祖右社”的布局靠近了。 第三,城内增建礼制建筑,如祭祀天、地、风、雨、日、月的郊天坛、风师坛、雨师坛、朝日坛、夕月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