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库存及零库存管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浅议库存及零库存管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fe0a09f78a6529647d5302

浅议库存及零库存管理

摘 要: 本文从库存的涵义入手,介绍了库存的内涵及实现库存的合理化的条件;接着以零库存为代表,解析零库存的内涵,辨析其意义及适用性, 最后提出实现零库存的方法。

关键词: 库存,零库存,涵义,实现条件

在我国每年的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0%左右。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 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所占比例分别为52. 6%、34. 7%与12. 7%,可见库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库存是影响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 库存合理, 将会促进经济高效率运转, 反之,库存过于分散、库存物资积压,则会阻滞经济快速发展。所以,要实现经济繁荣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必须把库存及包括库存在内的物流运动引上科学化、合理化的运行轨道。为此,我们必需在思想上对库存有深入的理解。

一、库存的内涵

库存是存储的表现形式,属于物流的范畴。狭义库存,是指作为今后按预定的目的使用而处于闲置或非生产状态的物料。仅指在仓库中处于暂时闲置状态的资源。广义库存还包括处于加工制造状态和运输状态的物品。库存起到维持生产与销售、平衡流动资金的积极作用。从本质上看,库存则是物流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去认识库存和说明库存,都应当把它和物流运动联系在一起, 并且应当把库存定义为物流行为或物流运动,而不能把它称之为某种形态的物资或物品。

诚然,在管理工作中,在检查和评价库存效益时,人们常常使用库存量这一术语。从表面上看,库存似乎是个可以计量的物品,库存似乎等同于某种物品。实则不然。本人认为,所谓的“库存量”,实际上是指库存对象物的数量,而不是库存本身的数量。正如“生产量”是指生产出的产品的数量而不是指生产自身的数量一样。鉴于此,我们不能因为人们习惯于用“库存量”来说明库存动态就把库存称之为物品。

综上所述,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来说明事物,库存实质上是以仓库为场所存储货物这种经济活动的理论抽象,而不是存储于仓库中的货物的统称。简言之, 库存与库存物资不是等同概念。

二、库存合理化

库存有很多功能。然而,库存功能又是在库存合理化的条件下得以充分发挥的。既然如此,那末,什么状态下的库存才算是合理的库存呢?具体地说,合理化库存包含着这样几项内容:

(一)库存硬件配置合理

库存“硬件”指的是各种用于库存作业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实践证明,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数量不足,其技术水平落后,或者设备过剩、闲置,都会影响库存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如果设施、设备的数量不足,或者技术落后,不但库存作业的效率低下,而且也不可能对库存物资进行有效的维护和保养, 由此,将会带来很大损失。但是,如果设施、设备重复设置,以至库存能力严重过剩,也会因增加被储物的成本而会影响库存的整体效益。据此,库存硬件的配置应以能够有效实现库存职能、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为基准,做到适当、合理地配置仓储设施和设备。

(二)组织管理科学化

库存的组织管理科学化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 其一,库存对象物( 既库存货物)数量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 既不缺少, 也不过多。其二,货物存储的时间较短,货物周转速度较快。其三,货物存储结构合理,能充分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

(三)库存结构符合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微观上讲, 合理的库存结构指的是,在总量上和存储时间上库存货物的品种、规格的比例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不能出现此多彼少、此长彼短的现象。从宏观上说,库存结构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意味着库存的整体布局、库存的地理位置和库存方式等应有利于生产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为了发展规模经济和提高生产、流通的经济效益,库存适当集中应当是库存合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零库存的提出与内涵

库存存在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增加仓储管理成本、掩盖诸如计划不周、采购不力、生产不均衡、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管理问题。正因为如此, 零库存一经提出, 便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热捧。

零库存可追溯到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当时的日本丰田汽车实行准时制(JIT: just in time)生产, 在管理手段上采用了看板管理,以单元化生产等技术实行拉式生产,以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基本没有积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这种前道工序按后道工序需求而生产的制造流程不但大大的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库存和资金的积压, 而且在实现JIT的这个过程中,也相应的提高了生产活动的管理效率。

何谓零库存? 比较常见的对零库存的定义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 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仅对零库存技术进行了定义。零库存技术是指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按照JIT组织物资供应, 使整个过程库存最小化的技术的总称。JIT的基本原理是以需定供, 即供方根据需方的要求,按照需方需求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时间、地点等要求,将物品配送到指定的地点。不多送,也不少送,不早送,也不迟送。

从库存数量上看,零库存是指保持合理的库存量。这个量会根据国家、地区、产业、行业和企业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应该以以下几个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合理的

库存量。第一,以保证生产和销售顺利进行的目标。不会产生由于库存原料不足而出现停产的现象,也不会产生由于库存商品不足而出现滞销的现象。第二,以整体供应链成本最优为目标。有哪些供应链合作伙伴去承担库存,以及分别承担多少库存都应该以整体供应链成本最优为目标去确定。第三,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总目标。

从库存时间上看,零库存是指物品的库存周期最短。即将物品的入库和出库的时间间隔尽量缩短,力求入库与出库的同期化,使库存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从库存成本上看,零库存是指物品的库存成本最少。库存成本是由建设仓库的固定投资和折旧费用再加上在库物品的管理费用所构成的。可见,建设仓库的固定投资和折旧费用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只能降低物品的管理费用,从而降低库存成本。。具体的方法还是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和缩短库存周期来降低物品的管理费用。

综上,零库存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 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最小。也就是生产和消费达到均衡, 供需基本实现一致。

四、零库存管理与传统库存管理的区别

零库存管理思想的实质是通过不断地降低库存以暴露问题,不断地改进、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单纯的“零库存”指标不是目的,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管理,这才是零库存的意义所在。由于零库存是一种最高标准,因此企业总处于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进步的永无休止的动态改进过程中。零库存管理是在传统库存管理思想上的一次变革,是实现库存合理化的必然趋势。附表分析了零库存管理与传统库存管理的区别。

附表 零库存管理与传统库存管理的区别

比较项目 库存行为认识 库存管理区域 库存管理重点

传统库存管理

认为库存对企业极为重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库存有助于使企业提高效率 只控制企业内部的物流 强调管理库存成本

零库存管理

认为库存是一种浪费,是为掩盖管理工作失误提供方便

应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存货进行控制

强调对存货质量和生产时机的管理

五、零库存的实现条件分析

零库存管理实施难度较大, 它涉及到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并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活动中,需综合内因和外因。因此,要真正实现零库存,需要以下几个必要条件:

(一)树立零库存管理理念

库存是把双刃剑,既是生产流通的缓冲剂,又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产生一系列

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如何在满足对库存需要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最小化库存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企业的高层领导要支持零库存管理,从上而下推行零库存管理理念;其次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动员,做到人人了解推行零库存管理的意义。

(二)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以信息代替存货是零库存的核心。实现零库存要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当, 并且足够高, 以实现整条供应链的信息化联动。利用信息技术将市场需求信息提供给供应链各级, 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准确把握下游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能掌握上游企业的实际供应能力。通过信息的共享,增强市场预测的能力,提高预测准确性及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减少库存持有总量。

(三)拥有强大的物流系统作为支撑

一般来说, 在没有缓冲库存或缓冲库存较少的情况下,生产、销售作业对配送的时间更敏感。这时需要有强大的物流系统, 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与效益,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如直接将货物运送到车间和生产线, 及时地将按照订单生产出来的货物配送到用户手中。

六、零库存管理的实现途径

零库存管理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委托保管方式

通过一定的程序,将企业所属物资交由专门的公司保管,而由企业向受托方支付一定的代管费用,从而使企业不再保有库存。这样,在一定范围内便可以实现零库存和进行无库存式生产。这种“零库存”形式优点在于:受托方利用其专业优势,可以实现较高水平和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企业不再设库,同时减去了仓库及库存管理的大量事务,集中力量于生产经营。但是,以委托保管方式去实现零库存,实质上是靠库存(或库存物资)位置的转移来实现,并没有减少社会总库存。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需要专业保管的物资。

(2)配套生产和“分包销售”方式

这种运作形式主要用于制造业。在协作、配套的生产方式下,一些企业之间(如在生产零配件和组装产品的企业之间)能够自然地构筑起稳定的供货(或购货)渠道;供货渠道稳定,则意味着可以免除生产企业的后顾之忧,进而可促进其减少物资库存总量,甚至实现零库存。同样,在“分包销售”体制下,由于实行统一组织产品销售、集中设库储存产品的制度,并且是通过配额供货的形式将产品分包给经销商的,因此,在各个分包(销售)点上是没有库存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许多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零库存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上述生产方式和产品销售制度而实现的。可见,采用配套生产和分包销售方式去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零库存。

(3)准时制方式

准时制方式是依靠有效的衔接和计划达到工位之间、供应与生产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零库存。看板方式是准时制方式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是日本丰田公司首先采用的。看板作为可见的工具,反映通过系统的物流,使企业中生产各工序、车间之间按照卡片指示作业,协调一致地进行连续生产;同时,促使企业的产、供、销各部门密切配合,有效合理地组织输入、输出物流,满足市场销售需

要,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准时化、同步化和库存储备最小化,从而呈现零库存状态。

(4)物流配送方式

配送制之所以能够促使企业缩减乃至取消自己的库存,原因之一在于由配送企业所组成的社会供应系统能够有效地替代企业内部的供应体系,并且配送系统能够担负起向企业的一线组织直接供货、配套供货和及时供货的任务。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种先进的物流运动(或物流体系)可以为众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周到的、全方位的后勤服务,能够有效地适应生产节奏变化和市场形势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零库存现象也是实行配送制的必然结果,零库存是配送的伴生物。

结束语

库存是物流运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库存,就不会有商品流通。库存有调节生产和消费的功能。但因为库存占压的资金比较多,并且有冲减利润的负作用,所以,使库存趋于合理化,一直是人们努力追求的奋斗目标。“零库存”则是实现库存合理化的一种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