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五:2.4.1《羧酸》学案(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五:2.4.1《羧酸》学案(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d13d4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2

一、羧酸的结构及分类

1.下列有关乙酸结构的表示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酸的比例模型为

B.乙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C.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名称为羧基 D.乙酸分子中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 答案 B

解析 乙酸分子中含有甲基,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2.从分类上讲,属于( )

①脂肪酸;②芳香酸;③一元酸;④多元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B 二、羧酸的性质

3.要使有机化合物剂是( )

A.Na B.NaHCO3 C.NaCl D.NaOH 答案 B

转化为,可选用的试

解析 酸性强弱顺序为—COOH>H2CO3> 反应生成—COONa,不能和酚羟基反应。

4.下列物质中肯定不能与乙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新制的Cu(OH)2悬浊液 B.乙二醇 C.氯化钙 D.苯酚钠 答案 C

>HCO-3,NaHCO3仅能与—COOH

解析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与强酸盐CaCl2反应。

5.某同学在学习了乙酸的性质后,根据甲酸的结构()对甲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

下列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能与单质镁反应 答案 C

解析 甲酸分子中含有醛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具有醛与羧酸的双重性质。

6.1 mol 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 L CO2(标准状况),则X的分子式是( ) A.C5H10O4 C.C3H6O4 答案 D

解析 1 mol 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 L CO2(标准状况),说明X中含有2个—COOH,饱和的二元羧酸的通式为CnH2n-2O4,符合此通式的只有D项。

7.下列物质中,既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又可与Na2CO3水溶液反应的是( ) A.苯甲酸 C.乙二酸 答案 B

B.甲酸 D.乙醛

B.C4H8O4 D.C2H2O4

解析 甲酸()分子结构中既有—COOH,又有,故既有羧酸的性质,能与

Na2CO3溶液反应,又有醛的性质,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三、酯化反应

8.向CH3COOH+C2H5OH

18

浓H2SO4

CH3COOC2H5+H2O平衡体系中加入H182O,一段时间后

O还可存在于( )

A.乙酸分子中 B.乙醇分子中

C.乙酸、乙酸乙酯分子中 D.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分子中 答案 A

解析 由于上述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加入水后考虑的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酯的水解),则水解生成的乙酸含18O,再脱水生成的酯不含18O,故答案为A项。

9.关于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种反应物混合时的操作方法可以是: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酸和乙醇后,再慢慢滴加一定量的浓硫酸,并不断摇动

B.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应当用大火快速加热 C.反应中长导管的作用有两个:导气和冷凝 D.反应的原理实际上是羧基和醇羟基的反应 答案 B

解析 药品混合时浓硫酸不可最先加,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顺序:乙醇、浓硫酸、冰醋酸,二是乙醇、冰醋酸、浓硫酸;因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沸点接近,且都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将会大量蒸发而降低产率;长导管除了导气外,还要使乙酸乙酯在导出之前尽量冷凝为液态。

10.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答案 C

解析 A项,该反应温度为115~125 ℃,超过了100 ℃,故不能用水浴加热;B项,长玻璃管可以进行冷凝回流;C项,提纯乙酸丁酯不能用NaOH溶液洗涤,酯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D项,增大乙酸的量可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能力提升]

11.0.5 mol某羧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质量比原羧酸的质量增加了28 g,则原羧酸可能是( )

A.甲酸 B.乙二酸 C.丙酸 D.丁酸 答案 B

解析 0.5 mol羧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质量比原羧酸的质量增加了28 g,则羧酸与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56(即2个—COOH转变为2个—COOCH2CH3),故原羧酸为二元羧酸。

12.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A与过量NaOH完全反应时,A与参加反应

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A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时,A与被还原的Cu(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A与参与反应的Cu(OH)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______。 答案 1∶2 1∶2 1∶3

解析 A物质中有羧基和酚羟基,故1 mol A能与2 mol NaOH反应;A与Cu(OH)2的反应有两种类型:①—COOH与Cu(OH)2的中和反应;②—CHO与Cu(OH)2的氧化还原反应。—CHO与Cu(OH)2以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生成—COOH,又A分子中原有一个—COOH,故A可与Cu(OH)2以物质的量之比1∶3 发生反应。 13.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

(1)苹果酸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苹果酸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消去反应 ⑥取代反应

(3)物质A(C4H5O4Br)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得到苹果酸和溴化氢。由A制取苹果酸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羟基 羧基 (2)①③

14.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