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4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bc6a05b9d528ea80c7797c

知以及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上海财经大学构建“普及教育、系统提升、重点解决”的经管特色生涯教育体系,打造“生涯规划月”、“就业服务月”等生涯教育品牌活动,构筑全程化生涯教育双核平台。华东政法大学构建全程化的“六维”生涯教育模式,形成“阶段递进”的全程化生涯指导体系。

规范化的生涯工作室。自2012年开始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室建设,旨在树立典型、深化生涯发展教育。复旦大学建成了以培养经济金融类精英为目标的经英成长工作室和旨在培养公务员、推进选调生等基层地方项目的GIC生涯工作室,华东理工大学建成了以职业语料库为特色的CDP生涯国际化工作室。

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国际交流项目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职业视野、更增强了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职业素养的提升。上海外国语大学的“isteps大学生海外实习实训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每年达50万余元,学生赴海外实践覆盖北美,亚太、欧洲等多个地区、参与学生达近200余人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与英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学等多所海外学校签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双学位教育、学生访学以及课程与教学交流等。

2.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结合办学特色,依托行业背景,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创业学院,面向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同学,提供创业导师团辅导、创业苗圃预孵化和创业资金支撑等方面的丰富资源。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立达-醒吾商贸旅游学院率先成立现代商业模式微创业实践中心,旨在以专业社团为载体,以实践经营为方式,真正做到体验式教学。

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很多高校将就业实践和创业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海理工大学建造了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工程实训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等八个实验实训中心,让学生体验和参与创意、设计、制造、试验等制造生产的全流程。

16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街,打造创业梦工厂,为全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创业平台。

成立创业基金和孵化实验区对项目进行扶持和孵化。上海市每年出资1亿元用于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同济大学形成了“创业基金-创业谷-创业苗圃-科技园”的一套完善的创业培养流程。创业谷发挥创业资源集聚优势,签约入驻项目59个,近300名学生成为首批“创业谷会员”。上海海洋大学将创新创业工作列为考核学院投入产出的重要指标,与学院领导业绩考核挂钩,设立200余万元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3.职业素质教育

以项目为依托开展“预就业”工作。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上海高校从实习工作入手,形成了实习、就业联动机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行业“协同育人”,实施以产学合作教育为主要特征的“预就业工程”。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借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平台,对接世界技能标准,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以实践基地为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上海高校对接行业需求,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产学人才培养体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多家单位联合成立经贸人才培养基地,旨在主动抓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新机遇,紧密对接人才需求,发挥人才优势,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所需人才。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企互为课堂,首创“学校内建病房,病区中设课堂”理念,建设完成了7个上海市公共开放实训中心。上海金融学院与利和财富、上海银行和上海农商银行等单位进行了深度合作,争取到大量优质就业资源。

(二)就业指导

1.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师资

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团队,不仅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就

17

业竞争力提升的诉求。上海市从2004年开始开展职业咨询师培训,目前拥有资格证书的师资近1000名,开设高级班16个。东华大学建立一支以专任教师为核心、学院就业专项教师为主力、企业和社会人士为补充的多层次、专业化教师梯队,在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内容

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包括就业观念指导、就业政策咨询、就业形势教育、就业心理调适、就业技巧提升等。华东理工大学构建了学生生涯认知期、职业规划期、实践体验期、实战培训期等各个阶段的KASOC讲座体系。上海电机学院“托起梦想? 青春飞扬”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分为8个板块,涉及活动30项。

3.分层次的就业指导模式

就业指导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针对职业意识启蒙、职业素质养成、求职技能提升、就业实战演练等不同内容。上海师范大学针对新生开展“金色启航——2014年生涯教育月活动”,在一、三年级实施全覆盖的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上海海关学院针对毕业生实施“毕业生就业力提升计划”,对海关专业毕业生开展公务员考录指导和“模拟面试”活动,对非海关专业毕业生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和求职技巧的指导。

(三)就业服务 1.就业信息服务

构建了上海高校就业信息服务闭环系统。上海市依托就业创新基地项目,分别建成了由“基于本科高校的就业信息协作平台”、“职业(生涯)发展云支持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就业跟踪的立体化指标体系研究及多维度分析系统”,、“上海市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发展信息化服务系统”。四个项目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构建了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的闭环系统。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升了高校就

18

业工作专业化水平,上海高校基本都拥有自己的就业信息平台。同济大学以“深度挖掘就业数据价值”为目标,开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系统。上海建桥学院建立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平台的信息、服务、统计与管理四大功能进一步凸显。

2.就业市场服务

对接行业需求开拓就业市场。上海理工大学紧扣“光机电集成与精密制造”、“能源动力装备与绿色制造”、“制造增值服务与系统管理”三大行业方向,开拓核心就业市场。上海电力学院突显“电力行业”特色,构建3+x的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汇集了医院、科研院所、医药公司、生物科技公司等诸多医药及相关行业的需求举办专场招聘会。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岗位对接”的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使“学生”成为合格“职业人”。

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外地就业市场。华东师范大学坚持“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拓展长三角”的思路拓展就业市场,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普通教育系统市场的开发力度。上海大学远赴外省市重点企业进行走访和需求岗位征集,与远大科技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关系,并征集到需求岗位约2100个。

整合区域资源发展校际联合招聘市场。各高校根据要求,整合区域和行业以及高校自身优势资源,发展校际联合招聘市场。以松江大学园区为核心的七所高校的联合招聘市场,西南五所高校的联合招聘市场,东北片高校的就业联盟,老本科高校信息化就业合作体,新本科的就业信息共享平台等,有效推进了招聘市场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空间。

(四)就业引导和就业援助 1.基层就业引导计划

基层就业计划不仅是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途径,更是他们经受锻炼、发挥才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