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4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bc6a05b9d528ea80c7797c

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引导广大优秀毕业生服务基层。本市高校基层就业项目数量和就业规模均有所突破,2014年本市基层服务项目共招募大学生864人,比2013年增加9.6%,其中“村官计划”204人、“三支一扶计划”186人、“西部志愿者计划”162人、“大学生社区服务计划”312人。大学生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2069人,同比2013年增长21.1%。

3.采取保障措施,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

针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积极研究对策,实施不同的帮扶办法,提高补贴力度。落实《关于做好本市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通知》等政策,对低保家庭和残疾毕业生求职补贴标准从2013年的每人800元,提高到2014年的1000元,2112名毕业生从中受益。加大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给予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调整岗前培训费补贴标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企业吸纳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高校毕业生,补贴标准从每人每年1.3万元提高到1.6万元,目前已有100多名毕业生所在企业享受相关补贴。

(二)积极搭建平台,拓展就业创业服务

一方面积极出台政策推动我市就业创业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就业岗位资源,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引领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

搭建我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从政策、资金、场地、氛围营造等“硬条件”和“软环境”入手引领高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平台每年投入3000万资金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基地内本科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试点不同模式的创业教育;编撰《上海大学生创业指导手册》,系统梳理创业扶持政策、场地等信息,为高校

12

学生提供专业指导;组建创新创业专家导师团,开展创新企业家校园行活动,深入高校开展专题报告百余场;举办“创业周”、“创业培训”、“创业竞赛”等各类活动近千场、约10万人次参与。此外,与团市委等部门联合举办“创青春”、“挑战杯”等创业大赛、“梦想创业团”等电视创业节目、“青年创业先锋”等社会评选等活动,有效传播了创业典型和创业精神,为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和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2.搭建岗位资源共享平台,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结合本市产业结构调整,主动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龙头企业、商会、外省市就业主管部门进行对接,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搭建服务平台。2014年,全市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全年累计面向高校毕业生举办各类现场招聘活动600余场,提供招聘岗位50万余个(次)。市教委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委、团市委等委办局合作开展了“2014年长三角地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海青年就业创业招聘咨询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千人招聘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大型校园招聘会”、“创新企业家校园行”、“民营企业招聘周”、“新疆籍学生专场招聘会”、“西藏籍学生企业推介会” 等专项招聘活动,深入挖掘就业岗位资源,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此外,本市鼓励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目前已建立73个校外实践基地。

3.推进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4年,我市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推进“立体式”信息平台建设,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大力推进本市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为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提供政策发布、岗位信息、网络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就业服务。另一方面,结合本市高校的特点和优势,创建“青创上海”微信平台、探索研究大学生人职匹配的模型、建立行业职业资料库、引进职业性向测试平台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

13

育类、就业信息采集类、就业市场服务类以及其他辅助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市学生事务中心全年举办网络就业专场20场,发布岗位20万余个(次),接待电话咨询16万余个(次)。

(三)健全保障机制,发挥联动协作效应

2014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在协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上海高校通过就业创业工作协作机制,形成任务分担、成果共享的格局;市教委通过动态信息研究机制,进行本市高校毕业生相关数据的跟踪、挖掘、分析和应用,有效促进了高校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1.推进政府部门就业创业工作联动机制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系会议机制形成了上海市相关委办局协同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局面,确保国家和上海相关高校毕业生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市教委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间的联动机制,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民政局密切配合做好基层就业项目的政策保障、招募培训工作;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动做好“就业困难”大学生的补助以及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服务的衔接工作;与市发改委、市商委、团市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推动大型毕业生招聘活动。

2.形成上海市各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协作机制

通过就业工作创新基地和生涯指导体系建设专项建设促使上海市高校就业工作协同机制的形成。2014年,高校联合成立“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就业信息化服务”两大建设方向7个重点项目,围绕基层就业引导、就业工作国际化、就业帮扶和就业育人、拓展就业领域等方向形成20多项专题研究,并在各高校分享课题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高校基层院系建立了43个生涯工作室,充分挖掘基层一线工作中的特点,把咨询指导工作做深做实;遴选同济大

14

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三家单位承担就业队伍的初级业务轮训,由上海海洋大学联合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开展高级证书培训,构建多层次的队伍能力提升和发展路径。

3.探索建立上海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动态信息研究机制

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支持下开展2015年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进行产业升级人才需求预测研究;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进行高校就业生群体数据的追踪和分析,开展岗位需求统计调查,加强就业进展监测和需求预警;推动“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就业工作的个性化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监测与预警系统”等专项研究,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应用,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动态信息研究服务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功能。

4.构建政府、高校、社会就业质量反馈机制

根据教育部整体部署,牵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质量跟踪的立体化指标体系研究,推动各有关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评价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鼓励高校利用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教育教学和专业评估,同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本市34所本科高校于2015年1月初发布本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市教委结合招生、就业的有关统计数据,发布高校本科预警专业,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引导高校通过就业质量反馈机制,推动高校面向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培养学生。

四、上海高校毕业生工作举措

本市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围绕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展开,具体如下: (一)就业教育 1.生涯发展教育

全程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社会认知、职业认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