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精校 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6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精校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b24cb8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f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3.分解因式:(m+1)(m﹣9)+8m= (m+3)(m﹣3) .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分析】先利用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展开,合并同类项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解答】解:(m+1)(m﹣9)+8m, =m2﹣9m+m﹣9+8m, =m2﹣9, =(m+3)(m﹣3). 故答案为:(m+3)(m﹣3).

14.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购置了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共100台,已知笔记本电脑的台数比台式电脑的台数的还少5台,则购置的笔记本电脑有 16 台.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设购置的笔记本电脑有x台,则购置的台式电脑为台.根据笔记本电脑的台数比台式电脑的台数的还少5台,可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设购置的笔记本电脑有x台,则购置的台式电脑为台,

依题意得:x=﹣5,即20﹣x=0, 解得:x=16.

∴购置的笔记本电脑有16台. 故答案为:16.

15.荆楚学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一分钟内跳绳次数”的情况,随机选取了3名女生和2名男生,则从这5名学生中,选取2名同时跳绳,恰好选中一男一女的概率是 .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刚好抽到一男一女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画树状图如下:

由树状图可知共有20种等可能性结果,其中抽到一男一女的情况有12种, 所以抽到一男一女的概率为P(一男一女)=故答案为:.

16.两个全等的三角尺重叠放在△ACB的位置,将其中一个三角尺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DCE的位置,使点A恰好落在边DE上,AB与CE相交于点F.已知∠ACB=∠DCE=90°,∠B=30°,AB=8cm,则CF= 2

cm.

【考点】旋转的性质.

【分析】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DC=AC,∠D=∠CAB,再利用已知角度得出∠AFC=90°,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C的长.

【解答】解:∵将其中一个三角尺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DCE的位置,使点A恰好落在边DE上,

∴DC=AC,∠D=∠CAB, ∴∠D=∠DAC,

∵∠ACB=∠DCE=90°,∠B=30°, ∴∠D=∠CAB=60°, ∴∠DCA=60°, ∴∠ACF=30°, 可得∠AFC=90°,

∵AB=8cm,∴AC=4cm, ∴FC=4cos30°=2故答案为:2

(cm).

17.如图,已知点A(1,2)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一点,连接AO并延长交双曲线的另一分支于点

B,点P是x轴上一动点;若△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 (﹣3,0)或(5,0)或(3,0)或(﹣5,0) .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由对称性可知O为AB的中点,则当△PAB为等腰三角形时只能有PA=AB或PB=AB,设P点坐标为(x,0),可分别表示出PA和PB,从而可得到关与x的方程,可求得x,可求得P点坐标. 【解答】解:

∵反比例函数y=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A、B两点关于O对称,

∴O为AB的中点,且B(﹣1,﹣2),

∴当△PAB为等腰三角形时有PA=AB或PB=AB, 设P点坐标为(x,0), ∵A(1,2),B(﹣1,﹣2), ∴AB=

=2

,PA=

,PB=

当PA=AB时,则有=2,解得x=﹣3或5,此时P点坐标为(﹣3,0)或(5,0);

当PB=AB时,则有=2,解得x=3或﹣5,此时P点坐标为(3,0)或(﹣5,0);

综上可知P点的坐标为(﹣3,0)或(5,0)或(3,0)或(﹣5,0), 故答案为:(﹣3,0)或(5,0)或(3,0)或(﹣5,0).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69分) 18.(1)计算:|1﹣

|+3tan30°﹣(

)0﹣(﹣)1.

(2)解不等式组.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1)首先去掉绝对值符号,计算乘方,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然后进行加减计算即可; (2)首先解每个不等式,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答】解:(1)原式=(2)解①得x>﹣, 解②得x≤0,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0.

19.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E分别在AB,AC上,CE=BC,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F,连接EF. (1)补充完成图形;

(2)若EF∥CD,求证:∠BDC=90°.

﹣1+3×

﹣1﹣(﹣3)=

﹣1+

+3=2;

【考点】旋转的性质. 【分析】(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2)由旋转的性质得到∠DCF为直角,由EF与CD平行,得到∠EFC为直角,利用SAS得到三角形BDC与三角形EFC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证. 【解答】解:(1)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2)由旋转的性质得:∠DCF=90°, ∴∠DCE+∠ECF=90°, ∵∠ACB=90°,

∴∠DCE+∠BCD=90°, ∴∠ECF=∠BCD, ∵EF∥DC,

∴∠EFC+∠DCF=180°, ∴∠EFC=90°,

在△BDC和△EFC中,

∴△BDC≌△EFC(SAS), ∴∠BDC=∠EFC=90°.

20.秋季新学期开学时,红城中学对七年级新生掌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了知识测试,测试成绩全部合格,现学校随机选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整理并制作成了如下不完整的图表: 分 数 段 频数 频率 60≤x<70 9 a 70≤x<80 36 0.4 80≤x<90 27 b 90≤x≤100 c 0.2

请根据上述统计图表,解答下列问题:

(1)在表中,a= 0.1 ,b= 0.3 ,c= 18 ; (2)补全频数直方图;

(3)根据以上选取的数据,计算七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4)如果测试成绩不低于80分者为“优秀”等次,请你估计全校七年级的800名学生中,“优秀”等次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考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率)分布表;加权平均数.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抽查的学生数,从而可以求得a、b、c的值; (2)根据(1)中c的值,可以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3)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和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求得七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求得“优秀”等次的学生数. 【解答】解:(1)抽查的学生数:36÷0.4=90, a=9÷90=0.1,b=27÷90=0.3,c=90×0.2=18, 故答案为:0.1,0.3,18;

(2)补全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右图所示, (3)∵=81, 即七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1分; (4)∵800×(0.3+0.2)=800×0.5=400, 即“优秀”等次的学生约有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