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新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新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618ab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c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一、重视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的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占生活经验来源的主要部分,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起用他们的生活经验,起用的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一般地认为,知识是人们社会实践的总结,是对大自然认识的结晶。这样的教学只会扼杀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亲身领略数学美的真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每一位学生动手进行操作――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在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另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的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要使知识结构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像照相机那样一下子“复印”上去就行了。因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者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在教学中必须有一个建构过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都知道生活中的年份,甚至月和日,授课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各人观察自己手中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通过交流,大家发现一年有12个月,月又分为31天的大月和30天的小月,以及特殊的二月。在此基础上,出示从2005年至2008年历年来的2月份的天数,同样由学生自己找规律,促使学生去再思考、再分析。学生经过再次的研究和探索,又得到了四年一闰。这样的教学,把要研究的过程展开了,引导学生突破一个又一个难点,由表及里,最后获得知识。重视教与学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行动,需要激励、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

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创设了一个商店的商品部,出示一些商品(商品都是文具品)和它们的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商品的标价,接着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力求实现心理平衡。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中去。这样堂课,在引入新课阶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了“情境问题”的氛围,架起了实现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当学生学会读小数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数点右边的数和小数点左边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一样?这个问题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都应精心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渗透方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知识里,体现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是学会学习、发展创新的前提。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除了要设计一些情境外,还要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学生一旦具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不断获得学习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就注意演绎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出示了一个缩小了长方形的长的图形――正方形,要求学生计算面积,学生就用这个公式计算出了正方形面积。这时稍加点拨:这是个什么图形?学生恍然大悟,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数学知识的运用是演绎思想体现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能自觉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从中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运用学到的知识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知识才是“活知识”。

课堂教学中落实主体性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解

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