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考博笔记:发展心理学(1):发展理论与研究方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北师大考博笔记:发展心理学(1):发展理论与研究方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e93d658312b3169a451a448

二十五、简述新皮亚杰获得新发展的三大原因。

(一)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修订

西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对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的两种质疑。一西方认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以皮亚杰的年龄阶段论所描述的那种“全或无”的形式进行的。他们通过实验发现,许多重要的认知能力在儿童十分年幼时就已经存在,只是程度有限,这些能力将随着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增长,一直发展到成年期。 二是提出成人思维发展的模式。威廉?佩里等人对皮亚杰的将15岁定为思维成熟期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15岁不一定是思维发展的成熟年龄,形式运算思维也不是思维发展的最后阶段。

(二)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

信息加工论者对皮亚杰的理论大体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非发展理论”,即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之所以与成人不同,只是由于知识和经验的贮存不够,如果够了,就与成人的认知能力没有本质的区别。另一种则是“发展论”,这种理论认为应当把皮亚杰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因为,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有本质的不同:(1)儿童是不成熟的,如儿童的脑结构(神经细胞体积、突触联系、髓鞘化等);(2)儿童没有足够的信息贮存;(2)儿童的决策能力差,因为决策过程需要复杂的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鉴于儿童这几方面的特点,如果能用信息加工理论来建立一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程序模式,就可以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设计出比皮亚杰的抽象描述更为确切、更为科学的具体模式。研究新方向:发展认知神经学科。

(三)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

他们也打出“新皮亚杰学派”的旗号,但与信息加工论的“新皮亚杰学派”完全不一样。 1.恢复了日内瓦大学重视教育研究的传统。认为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体人格完满发展的需要。虽然使用了皮亚杰的概念,但他们是更多从社会认知或发生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加以阐释的。即同化、顺应、平衡等过程发展的线索是由社会环境(包括教育)来提供的。

2.不仅仅追求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科学价值,而更重要的是重视应用的研究。

3.不赞成只研究认知的发展,而是要求把儿童心理发展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除了认知之外,还有情绪、自我意识、人格发展等等。

4.试图创设几个变量相互作用的情境,给儿童提供分析、抽取、鉴别客体属性的机会,从而强调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

近年来,皮亚杰理论不仅在理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在实践领域,特别是在教育实践领域也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33 / 47

二十六、简述皮亚杰研究方法体系并分析对现代发展心理学的贡献。

(一)皮亚杰的方法体系:

1. 哲学方法论:(1)心理分析与逻辑分析统一观,这是皮亚杰结构主义方法论最鲜明的外部特征分析。认知结构生成的方法实质是一种心理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本质上包含有心理实验成分;逻辑学、 数学及控制论等为皮氏解剖发展心理提供了逻辑分析工具。(2)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的统一观,这是皮亚杰结构主义方法论的中介特征,是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外部特征(心理分析与逻辑分析统一观)与其深层特征(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统一观)的接合部。皮氏运用结构与功能统一法探索了儿童心理的发展本质和过程。其核心概念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既包含了结构的内容又融会了功能的涵义。(3)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统一观,这是结构主义方法论的深层特征。“既有发生,又有结构”,系统地揭示了儿童从感知运动到形式运算这一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发展的具体过程、变化规律和生成特点。

2. 一般方法原则:(1)发生认识论。他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低级形式的认识开始,并追踪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追踪到科学思维。(2)系统论。他的认知研究也是从“交互作用”的关系即系统的角度来分析。

3. 具体方法学:皮亚杰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其独树一帜的“临床法”。(1)实验法。研究者采用丰富多彩的物理和化学小实验,当面向被试示范或让被试实际操作以揭示原理,来研究儿童的思维或智力发展。这些实验被誉为“皮亚杰作业”,如“液体守恒”、“空间守恒”、“三座山”和“投影实验”等。此类简洁精致的小实验已成为世界各国心理家不断重复和验证的经典项目。(2)谈话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主要步骤::呈现实物(或有关情境);提出问题;儿童通过动作或思维进行操作或转换;询问,以了解儿童的内部过程。皮氏经常轮流运用三种谈话法:其一为纯语言的。如询问儿童物体是否有重量,若有,是什么原因。其二为半言语半实际的,如给儿童举出河流、机器等运动,询问儿童:运动是什么?其三,通过实验操作来询问儿童每个现象的原理。皮氏的谈话法自由活泼,不拘一格,如主试可依儿童回答的具体特点灵活提问或及时追问;不打乱儿童的思路,不将成人的观点加于儿童;用儿童易懂的语言去探索问题背后的实质等。(3)观察法。皮氏从结构主义方法论出发,强调从整体上去研究儿童。他高度重视实验的自然性质,常在家庭、学校或游戏场所等生态背景下观察儿童的活动;强调研究者敏锐的观察力。此方法被西方誉为自然主义观察的典型。(4)数理逻辑分析法。皮氏把数理逻辑引入心理学研究中,并使之成为分析儿童智力水平的有效工具,堪称具体研究技术上的一大创举。比如用 16 个二元命题和 I . N. R. C(同一、否定、互反和相关)四变换群来表达青少年形式运算(思维)的模式。

(二)皮亚杰方法体系的局限:1. 在方法论上,强调生物学观点,高度重视心理生成

的内部机制,却忽视了制约和影响心理发展的外部机制, 如社会环境和教育等。2. 临床法主观性太强,难以重复;缺乏统计处理;临床交谈不标准化;无关变量如社会心理因素、语言、感知注意等没有控制。

(三)皮亚杰方法体系的贡献:1.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不啻为发展心理学方法领域中的

一场革命。于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把认识论从传统哲学中解放出来,并采用跨学科的途径加以研究,正如美国心理学会称誉“皮亚杰是使认识论成为一门与哲学分开并与所有人类科学都有关系的科学”。2.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体系表现出了辩证法和系统论思想。3. 临床法是皮亚杰在具体研究方法上的杰作,并与皮氏一起载入了发展心理学史册。总的来说,临床法的特色可以概括:(1)既注意研究的整体性,又重视研究的分析性,既能广泛采集资料,又能深入把握本质;(2)既注意研究的精密性, 又掌握研究的灵活性;(3)既有高度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艺术性。

34 / 47

二十七、简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系并进行简要的评价。

维果茨基在心理的个体发展和种系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探讨,特别是在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以来关系等方面有很独特的论述,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 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阐明人类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1. 发展的实质:维果茨基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的发展观。他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包括四个方面:(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也就是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指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2. 发展的原因:(1)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mediation)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二)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对教学的贡献是支架式教学。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

1. “最近发展区”思想:他认为,个体发展有两个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由于教学,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2. 一个是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也是基于“最近发展区”思想提出的。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3. 一个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看来都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三)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工具-内化学说,阐述了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思维的进步和言语的进步并不是并行的,两者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发展系列,这两个系列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界限,又如两个交叉的圆圈,而且无论在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思维发展的语言前阶段和语言发展的智能前阶段。即没有语言之前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思维。但是,只有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才能转化为“间接的和随意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机能。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即他人的指导以及个体自身的活动,利用语言这个工具进行“内化”,转化为内部活动才能“默默地”“在头脑中进行”即思维。

35 / 47

二十八、试分析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一)关于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1.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图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儿童不可能有超过发展水平的学习。因此,发展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2. 维果斯基则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并断言“唯一好的学习是先于发展的学习”,因此,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

(二)儿童的自我中心问题

1. 皮亚杰认为6、7岁以前儿童自言自语,目的不在于与他人交流,说话只是儿童活动中的一种伴随现象。皮亚杰在研究中还发现这些儿童不能进行自我观察,不能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思维含糊不清。所以,皮亚杰从儿童自身发展阶段的角度出发,认为儿童的言语和思维都具有自我中心的性质,儿童的心理与活动的一切特点都是从这一基本特点中产生的。

2. 而维果斯基认为,言语的最初功能就是交往、沟通、与他人进行联系并对他人施加影响,所以言语一经产生就是社会性的。并且儿童的言语本来就是多功能性,随着儿童的成长,它的功能逐渐分化,到了一定阶段便分为内部语言和交际语言。不管是“自我中心语言”还是“社会化语言”(皮亚杰的概念),他们都是在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或自我言语是在社会言语基础上通过儿童将行为的社会形式、集体协作形式等转化为个人的心理机能而产生的。同样,维果斯基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与对婴儿行为的分析来看,认为思维的发展并不是从我向/自我中心思维开始的,而是现实的、实际的、有实效的思维,以外界满足儿童需要为基础,认为再大的儿童也不会认为想象中的苹果比真正的苹果好,因此思维从发生来讲也是现实性、社会性的。

(三)关于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认知的关系

1. 皮亚杰认为语言来源于思维;认知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语言;语言只是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自我中心言语反映的是不成熟的思维形式,社会化语言反应的是发展程度更高的思维形式,语言对思维的发展不起作用。因此,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发展的方向是从个体化到社会化的,个体思维的社会化是发展的标志,认知发展的过程是“非语言动作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和语言-社会化言语和逻辑思维”。

2.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言语在认知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言语作为思维的工具起着计划、协调、解决问题的作用,思维/认知随着语言这个心理工具的成熟而成熟,经由语言的发展而提高,而语言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中实现的。因此,在维果斯基看来,社会性事物内化于个体思维,个体化是发展的标志,认为语言的发展是“社会言语-自我言语-内部言语”的过程。

分歧的实质及其统一

分歧的原因来自人类的发展的基本原因是个体内部的生长还是历史、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作用。皮亚杰认为,推动个体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动力是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但他却为论述打破这种平衡的原因。因此,发展的方向虽清楚,但发展原因一直未确定。正因为此,他的理论应变成发展方向的理论,而不是关于发展原因的理论了。维果斯基的分析单元是背景下的个体的发展,认为个体通过社会文化交往来掌握文化符合等工具,从外到内获得全面系统的思维。对维果斯基来说,他努力想找到个体发展的物质原因,并最终把个体甚至人类的发展的物质原因,并最终把个体甚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归因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

其实皮亚杰和维果斯基都认为,儿童必须通过与自然、社会的交往建构他们的心理。皮亚杰更多关注儿童本身如何利用已有的“图式”去进一步建构更高级的“图式”,强调个体本身内部发展的阶段和方向;而维果斯基更关注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如何在儿童已有心理结构

36 /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