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e58d1a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5

跟踪训练

1.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的诗句是( )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下列不属于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的一项是( ) A.村民的热情好客 B.优美的景色 C.雨后的清新 D.淳朴的风土人情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简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的陋习,在赞美之中含蓄地表达了批判之意。 D.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9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诗歌回顾 诗歌原文 诗歌赏析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浩荡离愁白日斜, 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吟鞭东指即天涯。 境的真实写照。 落红不是无情物, 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歌主旨:这首诗写诗人辞官后离京返乡时的感受。诗人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仍然表示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文学常识: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写作特点:1.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以“落红”自比,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爱国之情。2.构思新颖奇特。这首诗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格调昂扬向上,为人们所传诵。

跟踪训练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10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不是无情物”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了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情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3.与诗中的“落红”的精神最相像的一项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D.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11

参考答案

登幽州台歌

1.C 正确的停顿应该是:念/天地之悠悠。

2.D “不见”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3.D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望岳

1.C 化用了孟子的话,出自《孟子·尽心上》“登太山而小天下”。

2.A “岱宗”指的是泰山,“夫”发语词,无意义。故没有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3.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指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

登飞来峰

1.D 诗中没有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理。

2.B 正确的是: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千寻”指峰上古塔之高,不是“寻找”的意思。 3.B 应是“虚写”。

游山西村

1.B

2.C 诗中没有涉及雨的内容。

3.C 诗中没有涉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的陋习”的内容,更无“批判之意”,只有对古朴民风的赞美。

己亥杂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