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e15edfa5d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9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 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 何结构。

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 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问答(思考)题

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答案要点:唇裂和面裂。唇裂的形成背景:在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面裂的形成背景: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较轻微者可为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裂隙自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还有一种极少见的情况,因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纵行的侧鼻裂。

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答案要点:颌裂和腭裂。颌裂的形成背景: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唇裂或腭裂;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腭裂的形成背景:为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单、双侧均可发生。 在腭突的融合缝隙中,有时有上皮残留,可发生发育性囊肿,如鼻腭囊肿、正中囊肿。

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答案要点:(1)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可形成分叉舌(bifid tongue)或舌裂,罕见。(2)舌盲孔前方有时可见小块菱形或椭圆形红色区,此区的舌乳头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称为正中菱形舌。以前认为是奇结节未消失形成的残留。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正中菱形舌与局限性慢性真菌感染,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3)甲状腺早期发生过程中,在甲状腺始基形成的甲状舌管至甲状软骨的下降过程中如发生停滞,则形成异位甲状腺。如在下降过程中只有部分甲状腺始基滞留,则形成异位甲状腺组织。(4)胚胎第4周,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的表面内胚层上皮沿中线向深部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第7周时甲状舌管增生至颈部甲状软骨处,迅速发育成甲状腺。直至甲状舌管到达甲状腺的位置时,甲状舌管仍保持与口底区上皮的联系。此管以后变成实性上皮细胞条索并逐渐解体退化,与舌表面失去联系。如甲状舌管未退化,其残留部分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

第二章 “牙的发育”参考复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1.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

.

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 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2.牙板: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 牙板。

3.上皮隔:上皮根鞘持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0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上皮隔围成一个向牙髓开 放的孔,是未来的根尖孔。

4.上皮根鞘:牙根开始发生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 上皮中。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

5.颈环: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6.釉结: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釉结在牙形态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 7.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 (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8.引导管:牙胚向合面方向萌出时,包绕牙胚的牙囊组织通过结缔组织条索与口腔粘膜固有层相连,这一结构称为引导索。在干燥的幼儿颅骨上 乳牙的舌侧可见含有结缔组织条索的孔,称为引导管。当恒牙萌出时,骨吸收使引导管很快增宽,成为牙萌出的骨通道。

问答(思考)题

1.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答案要点:(1)原发性上皮板及牙板的发生;(2)成釉器的发育过程包括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及其形态特点;(3)牙体组织形成。包括冠部牙本质、釉质的形成;牙根的形成,包括上皮隔、上皮根鞘的发生,牙骨质的发生;(4)牙的萌出。包括萌出的组织学变化、结合上皮的形成等。

2.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

答案要点:牙胚包括成釉器、牙乳头、牙囊,其中成釉器形成牙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及其它牙周组织。

3.何谓成釉器的中间层?有哪些功能?

答案要点:钟状期成釉器的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有2~3层扁平细胞,细胞核卵圆或扁平状,称为中间层。在钟状期早期,细胞核居中,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其它细胞器数量不多。到晚期,细胞间隙增大充满微绒毛,上述细胞器增多,酸性黏多糖及糖原沉积。该层细胞具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釉质的形成有关。

.

4.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 答案要点:牙形态的异常常由牙胚的形态因各种原因发生的改变所致,如临床常见的畸形中央尖、牙内陷、牙根弯曲;牙的数目异常可能主要涉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牙蕾形成的数目的异常所致。

5.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答案要点:釉质的基质由成釉细胞分泌,主要的有机成分未釉原蛋白和非釉原蛋白;釉基质很快矿化。小的磷灰石晶体,其直径和长度迅速增加。新形成的釉质中,磷灰石晶体短,细小如针形,而且稀少。在成熟的釉质中,晶体的体积增大,呈板条状,数量增多。釉质的矿化方式是,一方面矿物质沉积到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质从釉质中被吸收,如此反复交替,使釉质最后达到96%的矿化程度。在釉质形成到应有的厚度,釉质进一步矿化。牙本质基质由成牙本质细胞形成主要为胶原纤维和非胶原蛋白;牙本质的矿化由成牙本质细胞控制,其中罩牙本质由成牙本质细胞分泌基质小泡到大的胶原纤维之间。在细胞外小泡中磷灰石以单个晶体形式存在,以后晶体长大,小泡破裂,泡内晶体成簇地分散在突起的周围和牙本质基质中。晶体继续长大并互相融合,最后形成矿化的牙本质。而髓周牙本质基质的胶原纤维比较少,互相交织并与小管垂直。成牙本质细胞不再产生基质小泡,牙本质基质是以形成各种的晶核进行矿化。牙本质的矿化形态主要是球形矿化。

第三章 “牙体组织”参考复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1.球间牙本质: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被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 本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结构。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牙釉质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形态不 规则,其边缘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

2.前期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是有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存在,称为前期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一般为10~12μm厚。在发育完 成的牙较之正在发育的牙其牙本质形成为慢,所以前者的前期牙本质较后者为薄。前期牙本质与矿化牙本质的界限较清楚,呈不规则形,可见钙 化小球。

3.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牙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 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 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称修复性牙本质。

4.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发育完成,牙齿和对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有报道指出埋伏牙也有继发性牙本质形成。 继发性牙本质在本质上是一种牙本质的增龄性改变,其形成的速度较慢。

5.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I型胶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 质低。

6.管周牙本质:镜下观察牙本质的横剖磨片时,可清楚地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

.

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 ,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极少。

7.罩牙本质: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尔夫( 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

8.透明牙本质:当牙本质在受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除了形成上述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 变性,变性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的刺激传入牙髓,同时,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性。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 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磨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

9.(牙本质)透明层: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 尔夫(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在根部者称透明层,厚约5~10μm。

10.托姆斯粒层:在牙纵剖磨片中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 11.死区:因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时,这部分 牙本质呈黑色,称为死区。此区的敏感度减低,常见于狭窄的髓角。死区的周缘常有透明牙本质围绕,其近髓端则可见修复性牙本质。

问答(思考)题

1.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形态为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牙釉质牙本质界,贯穿牙釉质全层而达牙的表面。走行方向反映了成釉细胞形成牙釉质时向后退缩的路线。此路线不是径直的,因此釉柱彼此横跨缠绕,其长度大于相应部位牙釉质的厚度。在窝沟处,釉柱由牙釉质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呈放射状;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光镜下釉柱的横剖面呈鱼鳞状。意义:釉质龋的发生可沿釉柱的排列分析进展,所以平滑面龋和窝沟龋的形态也不同;釉柱的走行方向还与牙体治疗的窝洞预备方法有关。

2.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答案要点:电镜下釉柱横断面呈球拍样,有一个近乎圆形,较大的头部和一个较细长的尾部。相邻釉柱均以头尾相嵌形式排列。釉柱由有一定排列方向(即择优取向)的扁六棱柱形晶体所组成。牙釉质中的晶体是全身各种矿化组织晶体中最大的,宽约40~90nm,厚约20~30nm,而长度较难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