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部分章节课后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宏观经济学部分章节课后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c579cb9c77da26925c5b092

其中YP为持久收入;w为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rs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rb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πe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是反映主观偏好时尚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可以理解为影响货币需求的众多因素中未列入上述变量的其他因素。

进一步的,该货币需求函数还可以写为:

MP?kY 或 M?kPY 或 MV?PY

式中,V?1k;k?k(w,rb,rs,?e,?)。从形式上看,这与旧的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几乎完全一样,

但新的货币数量论与旧的货币数量论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区别:(1)V不再是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是其他一些变量的稳定函数;(2)Y代表的是持久收入,而不再是当前交易水平的代表。 6.根据货币需求的平方根定理,决定人们去银行次数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决策与货币需求有什么关系?

6﹒根据货币需求的平方根定理,决定人们去银行次数的因素是:收入水平的大小、去银行的成本及利率的高低,并且随着固定成本的增加去银行的次数会减少减少,而着收入水平和利率的上升而去银行的次数会增加。

去银行的次数越多,平均持有的货币量越少,放弃的利息越少。但是,随着n的增加,经常去银行的不方便也增加了。因此,通过令成本最小,可得到最优的取款次数n﹡,从而求出最优的货币持有量:

M*?Y2n?FY2r 是20世纪70年代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遵循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力量的有效性;认为如果让市场机制自发的发挥作用,就可以解决失业、衰退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代(20世纪70年代),当时称作“理性预期学派”,代表人物有: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提出理性预期假说,并把它引入经济计量模型。第二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代表人物有:巴罗、基得兰德、普雷斯考特等人。他们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八章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分歧 1. 理性预期假说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来形成对于未来结果的预期。在同等条件下,当事人对未来结果的主观预期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相一致。理性预期存在误差,但不是可以预见的误差。 2. 卢卡斯批评: 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凯恩斯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其政策含义是:如果政策制定者过分依赖以往的规则,经济行为就可能发生改变。 3.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说明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价格水平和经济中供给方面决定的产出之间存在正方向关系的原因以及价格水平的预期的变动对总供给曲线位置的影响。 4. 闲暇的跨期替代 是指暂时性的高工资会引起工人在当前更努力工作,而在将来享受更多的闲暇。实际工资从较高的水平向较低水平转换时,工人们宁愿以闲暇代替劳动,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为了解释总量经济波动过程中观察到得就业的大幅度的波动,必须假定存在闲暇的跨期替代。闲暇的跨期替代作为经济波动的有力的传导机制,使得劳动供给对实际工资的较小波动做出很大的反应。 5.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指把经济波动归因于实际因素(供给方面)的冲击,而不是货币因素的一种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技术冲击,分析了波动传导以及货币与产出的关系。

33

6名义黏性是指当经济中总需求发生变化时,名义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只是一个缓慢的较小的调整 7.实际黏性认为总需求变动时,实际工资和相对价格以及厂商的利润做缓慢的较小的变化

8.效率工资是指高于与劳动力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是一种能够足以消除工人偷懒或调动工人积极性的实际工资水平。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是工资率的增函数,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就高,就越少消极怠工,给雇主带来的利润也就越高。

9.价格交错调整理论认为,由于厂商之间存在长期的供货合同,保证了买主能够按照合同签订时的价格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的任何数量,所以价格不会随着总需求的下降而及时下降。价格可以随着成本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不随产品需求量的变化而调整。

10.新凯恩斯主义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是曼昆、斯蒂格利茨和布兰查德。新凯恩斯主义一方面批判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和非市场出清是经济的常态;另一方面又吸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假说。在综合两者的基础上,用工资和与价格的粘性代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和价格刚性假说;以工资与价格的粘性与非市场出清假定,代替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工资和价格弹性假说与市场出清假说,并将其与宏观层面上的产量和就业问题结合;否认“古典二分法”,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由此建立起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因此,新凯恩斯主义是一种“新的综合”,是一种研究按照非市场出清价格进行交易的经济的非均衡经济学。

1. 什么是理性预期?与其他预期假说相比,理性预期假说有何特色?

答:理性预期就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来形成对于未来结果的预期。在同等条件下,当事人对未来结果的主观预期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相一致。理性预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理性预期总是尽可能最有效的利用现在全部可以利用的信息,而不是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和经济变化;而且经济主体也会根据经济政策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决策,以便充分利用新政策带来的任何获利机会。但是理性预期理论并不认为每个经济当事人的主观预期与客观后果总是趋向一致的,只是说个人的预期将分布在预期的那个变量的实际期望值周围,预期结果虽因人而异,但个人预测的平均值将是该变量的真实期望值。(2)理性预期理论并不排除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不排除不确定性因素的随机变化会干扰人们预期的形成,使人们的预期值偏离其预测变量的实际值。它只是强调,人们一旦发现错误就会立即做出正确的反应,对预期中的失误加以纠正,所以人们在预测未来时绝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2. 什么是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它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中起什么作用? 答:卢卡斯总供给曲线是建立在理性预期和微观经济学关于劳动和产量供给取决于相对价格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表示为:

Yt?Yt?1??(Pt?t?1Pt)

它增加了预期的因素,又称之为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AS向上倾斜,表明总产量与实际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而与预期价格反方向变化。实际产量偏离潜在产量的关键在于实际价格偏离了人们的预期价格。在短期内,人们对实际价格的预期会出现偏差,而企业、居民都是按预期价格进行决策,因此造成短期价格、工资缺乏伸缩性,使实际的产量偏离充分就业产量。而长期内,人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使预期和现实趋于一致,这样价格、工资就具备充分的灵活性,实际产量和潜在产量达到一致。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要说明的是,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价格水平和经济中供给方面决定的产出之间存在正方向关系的原因以及价格水平的预期的变动对总供给曲线位置的影响。

3. 描述一个用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传播机制,简要解释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传播机制是扰动赖以在整个经济中蔓延的机制。一个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联系最紧密的传播机制是闲暇的跨期替代。它常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某些时候比其他时间工作的更多些。例如:假设经济发生了一次负面的冲击,对生产技术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边际劳动产品暂时性降低,实际工资也降低。工人意识在一段时间内,他们的工资会低于平时,因此他们会选择在这段时间内少工作,等冲击过后工资恢复正常再更多的工作加以补偿。这样,技术的一次暂时性冲击所导致的工资小变化就可能造成经济产出的一个大变动,尽管在长期内劳动供给对工资变动的反应可能是微弱的。

34

但经验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解释。实际工资的劳动供给弹性很小,而在经济周期中,实际工资的变化也很小。因此,即使闲暇的跨期替代可以用来说明在经济周期中,工资少量的变化会同时发生巨大的产量效应,但这种观点并未得到有力的经验支持。

4.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如何得出政策无效性命题的?

答:政策的无效性是指在理性预期,价格、工资灵活的情况下,被预期到的政府货币或财政政策实际上不能影响实际产出或失业。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活动当事人都是以理性预期进行经济活动的,不管政府或货币当局采取何种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经济活动当事人总能预期到政府的政策行为及其后果,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之归于无效。因为在理性预期条件下,人们已经估计到货币供应量增长后可能发生的实际结果,从而采取了预防性的措施(比如预先要求提高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利息率)。这样,一旦货币供应量增加就只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变化,而不能使工资和利息率下降。于是,政策的变化连暂时的产量增加和失业率下降的目的也达不到。根据这样的观点,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政策无效性命题。他们认为,货币供给中的可预期部分对就业、产量或其他实际变量均无影响,其中不能被预期的部分或货币供应量意外地不规则地变动,虽然能够对上述变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与波动。因此,政府的经济政策,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是无效的,其结果就是引起通货膨胀。

5. 你认为新凯恩斯主义“新”在哪里?

答:凯恩斯主义一方面批判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和非市场出清是经济的常态,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影响产量和就业,赞成政府干预经济;但是它也指出了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之处:认为原凯恩斯主义运用有效需求不足和名义工资刚性解释失业的持续存在,却没有很好的说明名义工资刚性及其原因,因此缺乏微观基础。另一方面又吸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假说来修补凯恩斯主义的缺陷,同时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也看到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过分追求理论结构或数理分析方法的完美,忽略经验检验,最终致使其市场出清的微观分析和政策无效论完全脱离了现实经济的实际。因此,新凯恩斯主义在综合两者的基础上,用工资和与价格的粘性代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和价格刚性假说;以工资与价格的粘性与非市场出清假定,代替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工资和价格弹性假说与市场出清假说,并将其与宏观层面上的产量和就业问题结合;否认“古典二分法”,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由此建立起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因此,新凯恩斯主义是一种“新的综合”,是一种研究按照非市场出清价格进行交易的经济的非均衡经济学。

6. 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原因的?

答:凯恩斯主义认为:总需求变化是宏观经济波动和失业的主要来源。但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只有在总供给方面存在黏性或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使得总供给不能够灵活的相应变化的时候,总需求的变化才会造成失业。他们用菜单成本论、交错价格调整理论、效率工资理论等来解释价格和工资为什么是黏性的,当经济出现扰动时,需求冲击会引起经济波动和劳动引致需求的改变,出现于经济周期相伴的失业周期。

7. 新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仍然坚持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答: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方面的主要观点是,由于价格和工资存在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例如导致经济衰退),这种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不能等待工资和价格向下的压力带来经济的最终均衡恢复,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代价沉重和痛苦的过程。新凯恩斯主义承认市场协调失灵,因此认为市场机制不可能使厂商的利益符合社会利益,政府的适度干预是必要的。如图。

假定经济最初处于由总需求曲线AD0和总供给曲线ASK的交点A所确定的充分就业状态,这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分别为Yo和Po。在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被签订后的某一天,由于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到AD1,这时,实际收入下降到Y1、价格水平下降到P1。这时,政府有两

35

种选择:一是使该经济停留在价格水平为P1、收入水平为Y1的萧条状态(至少短期如此),二是政府采取旨在刺激需求的政策。新凯恩斯主义主张第二种方案。按照这一方案,总需求曲线会从AD1回复到原来的AD0的位置,从而经济又回复到原来充分就业的状态上。由于直到这一年的年末,尽管厂商和工人都有理性预期,但原有的劳动合同没有到期,这样,就没有新的劳动合同签订,这意味着ASK曲线并没有变动,从而上述稳定性政策是必要的。除了迅速恢复充分就业的必要性以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斟酌使用的政策还有另外一个必要性,即:当外部冲击到来时,这种政策可以抵消外部冲击,使总需求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这就是说,在图中,使总需求曲线不从AD0移动到AD1。例如,当出口下降时,可以采用扩大内需的政策来补充出口量的下降。

P SL P0 1

AASK A B ADAD0 P

Y1

Y0 Y

1 总需求冲击与稳定性政策

8.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哪些主要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学派。两者的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上的分歧: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的分歧: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3)在政策主张上的分歧:前者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为此试图证明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以卢卡斯为代表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从不完全信息出发论证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新一代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不满足于此,又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财政政策分析中,得到了财政政策也无效的命题。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存在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例如导致经济衰退),这种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应该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中财政政策尤其重要。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