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的保护与开发综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北京胡同的保护与开发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c4f18d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5

北京胡同的保护与开发

北京胡同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

本文从北京胡同的历史由来说起,通过分析胡同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来表明胡同在北京的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意义。描述在开发模式下胡同的变化来说明对古建的保护应注重传承和发扬历史的文化积淀,而不是简单的拆后重建。通过分析北京胡同和胡同里的四合院如今的现状和保护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我们当前在保护胡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一些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历史积淀、胡同文化、保护、开发

正文:

说起胡同,相信在中国是无人不知的,它是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

北京自古就有这么个说法:“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可见胡同的数量之多。胡同是依照棋盘形的蓝图建筑的,绝大多数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横竖笔直的走向,从而构成了十分方正的北京城。又由于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的,所以东西向的胡同多些。而这种规划正是吸取历代帝都的建造经验,体现了我国历代建造城市的传统特色。

在我们的印象中,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其实不然,每条胡同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因为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络,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漫步其中,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不少胡同中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可以说,胡同是北京文化的活化石,记载着北京的历史变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胡同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那曲折幽深的条条胡同孕育了具有浓浓中国味儿的“胡同文化”。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胡同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破坏。

据某网站公布的:2005年9月的摸底调查显示,北京旧城内确定的1320条胡同中,完全保留传统格局与风貌的,仅存430条,占总数的33%;另有占总数15%的205条胡同,早已“名存实亡”。 而此前的另一项数据则显示:北京的胡同在以每年约50条的速度消

失着。从解放初的3200多条到1990年只剩下2200多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十余年间,又失掉了800多条。一年消失50多条,相当于每周就有一条胡同消失。消失的不仅仅是胡同、四合院,而是一种文化。没有了胡同文化,保留下来的零星院落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四合院了,没有了老北京的精髓,没有了老北京的灵魂。 北京胡同的存量已经到了危急的时刻。

居民、政府、开发商等都与旧城文化保护有关,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都会遭遇很多现实困难:由于历史原因,四合院居民由原先一院一户变为现在的一院七八户,再加上90%的房屋都属公房,住户无产权,也就没有足够的意识和责任保护文化遗产;开发商由于要缴纳土地出让金,为降低成本而采用“大拆大建”的招数,在开发商的眼里只有利益,使很多文物古迹毁于一旦;部分地方政府的“唯GDP”观,使城市发展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并未意识到旧城文化保护绝不能以房地产开发的模式同步进行。

以上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如今胡同的破坏。换句话说,胡同的保护与社会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是互相矛盾的,因此现今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如何使两方面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申办奥运的成功,以及社会各阶层对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问题的反思,胡同的保护与开发问题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政府也因为奥运会和社会舆论的建议和压力,开始了修缮重建和保护性开发的工程,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