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赏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燕歌行赏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f4ecb9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9

刻画士兵心理的矛盾非常细腻。作者真切地写出了他们内心的痛苦,也写出了他们内心矛盾的两重性:士兵既有离家万里、为家为国牺牲的精神,又有思念家乡、亲人的丰富思想感情;既有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的英勇豪气,又希望得到同情、体恤、温暖,内心世界十分丰富。

诗中提到李广的深意:

第一层:对比讽刺。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以能征善战、爱护士卒着名,这是对时下指挥者无能、骄横、残忍的讽刺。

第二层:功勋不均。李广难封,那些奋战沙场、不惜性命的战士们也是“岂顾勋”,朝廷没有给真正建立军功的人给予奖酬。

第三层:怀念感慨。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不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爱护士兵、不顾勋的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

3.综合概括(主旨分析)

全诗写了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重点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无能且不恤士卒,对长期浴血苦战的广大士兵则寄予深切同情。

(三)艺术特色

1.善于描摹边塞的自然环境,渲染悲剧气氛。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

2.善于运用对比表现主题。

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出师时的铺张扬厉与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士兵的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将军的失职、纵情声色。

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3.表现了对战争的矛盾态度。

诗歌前半部写慷慨出师,血战杀敌,体现了一种雄壮激昂的情感;后半部则又表现出一种“沙场征战苦”的哀婉沉重。流露出战争的矛盾态度:战争是维持边疆稳定的重要手段,但是战争又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更何况是这些怙宠贪功的将领。是以战制战,还是以和平外交手段?

三、延伸解读

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应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李白)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杜甫) 爱好和平、珍视统一、注重防御。(李际均) 战争造就和平,和平需要战争维护。(网友) 和平也是靠军力来保证的。 军力就是靠战争来展现的。

没有战争,就没有军力的展现,就没有和平的保障。

附录:

1.其他边塞诗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唐代人对高适诗的评价是“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悲壮”概括高适诗的风格。

2.歌行体简介

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