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21”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试行)Microsoft Word 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小学数学“121”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试行)Microsoft Word 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e6b02ab4daa58da0114ace

学生交流尝试探究的结果,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第四步:总结规律

验证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2)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 这种学习活动方式是以学生面对教师呈现的信息为起点,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和辨析,以获得知识重组。

主要因素:有效的信息呈现 主要活动:观察、比较和归纳 基本活动流程:

信息呈示--观察分析—探寻规律—建构新知 适用内容举例:方程的认识 第一步:信息呈示

X+0.5=1.8 15-4=11 38÷2=19 1.9-X 24÷X=8 19×2 第二步:观察分析

先观察式子特征,将式子按一定规则分类,解释分类依据。

第三步:探寻规律

说说类似X+0.5=1.8、24÷X=8等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第四步:建构新知

阅读教材,建构方程的意义,归纳方程的本质特征。 (3)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 这种活动结构是以学生对材料的实验性操作为起点,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多次分析与比较,以获得新的结论。

主要因素:实验操作的方式 主要活动:探索、实验、发现 基本活动流程:

问题情境—实验操作—交流发现—形成结论 适用内容举例:圆的初步认识 第一步:问题情境

情境:学生在操场上一面小红旗四周站立,参加夺旗比赛。

问题:怎样站列,才算合理?请画出想法,并说明理由。 第二步:实验操作

学生摆放学习材料,画出学生夺红旗的路线,分析路线的共同特点。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在展示和比较中小结圆的画法。 第三步:交流发现

学生交流在实验操作中发现的现象、问题与结论。 第四步:形成结论

圆的组成,圆的直径与半径的特点。

(4)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 这一活动是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为起点,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

主要因素:正确的抽象概括 主要活动:尝试发现与建构模型 基本活动流程:

出示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指导点拨

适用内容举例:连乘数学问题 第一步:出示问题

出示与例题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第二步:自学课本

学生自学书本上例题的解法,交流解题思路与关键步骤。

第三步: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解决同类型问题。 第四步:讨论交流

学生解释解题思路,讨论策略的合理性。 第五步:指导点拨

抓住重点地方,理清解题思路,分析解题策略。 (5)以小组讨论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 这种活动以是以学生对问题情境的表征为起点,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以获得新的认知。

主要因素:小组交互的方式、过程、质量

主要活动:提出计划、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合理表述 基本活动流程:

情境呈现—小组活动(小组设计、小组交流、验证方案、形成认知)--交流评价—理解性练习

适用内容举例:平均数的认识

第一步:情境呈现

为社区按要求设计游泳池。思考水池的形状与儿童区、浅水区、深水区里水的深度。

第二步:小组活动

小组内尝试设计,相互交流、质疑、解释,验证方案。 第三步:交流评价

各小组发布与解释结果,并相互评价。小组内修正自已的方案与结论。

第四步:理解性练习

进行与结论相关的应用与拓展性练习。

值得说明的是,无论何种学习活动形式,我们同样提倡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在学生感到困难或者教材关键的地方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讲解。

讲解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3、运用阶段——多层训练,解决问题,实践应用,评价延伸。

这一环节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方法和理解了新知后进行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巩固新知,强化新知,归纳整理,形成技能。一般分以下两步进行。

第一步:分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