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年 执业医师 真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00年 执业医师 真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58c9e9856a561252d36f7a

68.肺部疾病痊愈时,容易完全恢复组织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的疾病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大叶性肺炎 C.小叶性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慢性肺气肿 69.最能反映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的是

A.病变累及肺小叶范围 B.病灶多位于背侧和下叶 C.病灶相互融合或累及全叶 D.支气管化脓性炎 E.细支气管及周围肺泡化脓性炎 70.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为

A.T细胞 B.B细胞 C. NK细胞 D.巨噬细胞 E.嗜中性粒细胞 71.肠结核溃疡的肉眼形态是

A.椭圆形,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 B.口小底大烧瓶状 C.不规则地图状 D.呈带状,其长径与肠长轴垂直 E.火山喷口状 72.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 B.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 C.门脉高压症可表现为出血倾向 D.肝功能不全可表现为脾肿大 E.肝硬化不发生癌变

73.只有实质细胞而没有间质的恶性肿瘤是

A.乳腺髓样癌 B.印戒细胞癌 C.恶性黑色素瘤 D.横纹肌肉瘤 E.绒毛膜癌 74.下列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改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变性坏死B.血管套形成 C.软化灶 D.蛛网膜下腔有脓性渗出物 E.胶质细胞增生 75.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是

A.抑制中枢PG合成 B.抑制外周PG合成 C.抑制中枢PG降解 D.抑制外周PG降解 E.增加中枢PG释放 76.药物的副反应是

A. 难以避免的 B.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C.剂量过大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D.药物作用选择性高所致 E.与药物治疗目的有关的效应 77.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

A.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B.药物的吸收速度 C.药物的排泄速度 D.药物的消除速度 B. E.药物的分布速度

78.使用过量氯丙嗪的精神病患者,如使用肾上腺素后,主要表现为 A.升压 B.降压 C.血压不变 D.心率减慢 E.心率不变 79.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有

A.收缩血管、舒张支气管、增加组织耗氧量 B.收缩血管、舒张支气管、降低组织耗氧量 C.舒张血管、舒张支气管、增加组织耗氧量 D.舒张血管、舒张支气管、降低组织耗氧量 E.舒张血管、收缩支气管、降低组织耗氧量 80.苯二氮草类药物的催眠作用机制是

A.与GABAA受体。亚单位结合 B.增强GABA能神经传递和突触抑制 C.与β亚单位苯二氮草受体结合 D.促进GABA的释放 E.减慢GABA的降解 81.能治疗癫痫发作而无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是

A.地西泮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扑米酮 E.以上都不是 82.氯丙嗪临床不用于

A. 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 B.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症 C.晕动病引起呕吐 D.加强镇痛药的作 E.人工冬眠疗法

83.强心甙治疗心房纤颤的机制主要是

A.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 B.减慢房室传导 C.抑制窦房结 D.直接抑制心房纤颤 E.延长心房不应期

84.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和逆转心肌肥厚并能降低病死率的药物是 A.强心甙 B.哌唑嗪 C.硝酸甘油 D.酚妥拉明 E.卡托普利 85.哌唑嗪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

A.低血钾 B.消化性溃疡 C.水钠潴留 D.粒细胞减少 E.体位性低血压 86.氨苯蝶啶作用的特点是

A.产生低氯碱血症B.具有抗醛固酮作用 C.产生高血糖反应 D.产生高血钾E.产生低血钠症 87.根据作用机制分析,奥美拉唑是

A.粘膜保护药 B.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C.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D.H2受体阻断药 E.M胆碱受体阻断药

88.下列关于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正确叙述是

A.对抗各种原因如物理、生物等引起的炎症 B.能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 C.促进创口愈合 D.抑制病原体生长 E.直接杀灭病原体 89.硫脲类抗甲状腺药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是

A.粘液性水肿 B.心动过缓 C.粒细胞缺乏症 D.低蛋白血症 E.再生障碍性贫血 90.对青霉素G最敏感的病原体是

A.立克次体 B.钩端螺旋体 C.衣原体 D.支原体 E.真菌 91.下列不属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是

A.抗菌谱广 B.口服吸收好C.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D.不良反应较多E.体内分布较广 92.链霉素和红霉素抗菌作用针对的细菌结构部位是

A. 细胞壁上肽聚糖 B.细胞壁上脂多糖 C.细胞质中核蛋白体 D.细胞膜上中介体 B. E.细胞染色体DNA

93.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可用于细菌分型的合成性代谢物是 A.热原质 B.酶类 C.毒素 D.色素 E.细菌素 94.对于细菌内毒素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发热 B.白细胞升高 C.微循环障碍 D.DIC E.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 95.在下列各种外毒素中,属于神经毒素的是

A.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 B.红疹毒素 C.肉毒毒素 D.白喉毒素 E.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 96.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C反应蛋白 B.自溶酶 C.荚膜 D.外毒素 E.内毒素 97.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不包括

A.鞭毛 B.菌毛C.荚膜 D.肠毒素 E.内毒素 98.在下述情况中,排除无芽胞厌氧菌的依据是

A.机体多个部位的脓疡 B.血性分泌物,恶臭或有气体 C.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D.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呈表面生长 E.在血平板中长出微小菌落 99.白喉杆菌的毒力鉴定根据

A.菌体的异染颗粒特征 B.吕氏血清培养基上快速生长特点 C.亚碲酸钾平板上菌落特征D.Elek平板试验 E.锡克试验 100.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是

A.梅毒螺旋体 B.霍乱弧菌 C.布氏杆菌 D.淋球菌 E.白喉杆菌

101.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成分是A.包膜脂类 B.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 C.衣壳蛋白 D.基质蛋白 E.核蛋白

102.不完全抗原(半抗原)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 B.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 C.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 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 E.与抗原决定簇具有相似的含义 103.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

A.产生细胞因子 B.直接杀伤靶细胞 C.参与对病毒的免疫应答 D.诱导抗体的类别转换 E.介导ADCC效应

104.关于免疫细胞和膜分子,错误的组合是

A.辅助性T细胞-CD4抗原阳性 B.单核吞噬细胞-MI-IC-II类抗原阳性 C.细胞毒性T细胞-CD8抗原阳性 D.NK细胞-CD4抗原阳性 E.人红细胞-MHC-I类抗原阴性 105.关于IL-2的生物学效应,错误的是

A.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B.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 C.增强NK细胞、单核细胞的杀伤活性

D.抑制TH1细胞分泌IFN—r E.诱导LAK细胞形成 106.在I型超敏反应中具有重要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细胞是

A.嗜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吞噬细胞 E.肥大细胞 107.介导Ⅳ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中性粒细胞 108.不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是

A.慢性甲状腺炎B.恶性贫血C.重症肌无力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类风湿性关节炎 109.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原因是

A.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B.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C.B细胞发育和域功能异常 D.补体某些组分缺陷 E.T、B细胞混合缺陷 110.要从混合的T、B细胞中分离T细胞,最佳的方法是

A.流式细胞技术 B.放射免疫分析法 C.ELISA D.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E.免疫电泳 111.检测血清中一种微量的小分子肽,下列方法中最敏感的是

A.免疫荧光技术 B.放射免疫分析法 C.双向琼脂扩散法 D.单向琼脂扩散法 E.对流免疫电泳

112.滑车神经支配的肌肉是

A.上斜肌 B.下斜肌 C.外直肌 D.眼轮匝肌 E.瞳孔开大肌 113.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是

A.上斜肌 B.下斜肌 C.外直肌 D.眼轮匝肌 E.瞳孔开大肌 114.交感神经支配的肌肉是

A.上斜肌 B.下斜肌 C.外直肌 D.眼轮匝肌 E.瞳孔开大肌 115.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的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A.盐酸 B.蛋白质分解产物 C.脂酸钠 D.脂肪 E.糖类 116.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胆囊收缩素的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A.K+ B.Na+ C.Ca2+ D.Cl- E.H+ 117.促使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离子是 A.K+ B.Na+ C.Ca2+ D.Cl- E.H+ 118.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 A.K+ B.Na+ C.Ca2+ D.Cl- E.H+ 119.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

A.K+ B.Na+ C.Ca2+ D.Cl- E.H+ 120.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1 B.6—磷酸果糖激酶—1 C.HMGCoA还原酶 D.磷酸化酶 E.HMG-CoA合成酶

121.糖原分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1 B.6—磷酸果糖激酶—1 C.HMGCoA还原酶 D.磷酸化酶 E.HMG-CoA合成酶

122.糖异生途径中的关键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1 B.6—磷酸果糖激酶—1 C.HMGCoA还原酶 D.磷酸化酶 E.HMG-CoA合成酶

123.参与酮体和胆固醇合成的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1 B.6—磷酸果糖激酶—1 C.HMGCoA还原酶 D.磷酸化酶E.HMG-CoA合成酶 124.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1 B.6—磷酸果糖激酶—1 C.HMGCoA还原酶 D.磷酸化酶 E.HMG-CoA合成酶 125.肠伤寒的肠溃疡特征

A.溃疡呈环形与肠的长轴垂直 B.溃疡呈长椭圆形与肠的长轴平行 C.溃疡呈烧瓶状口小底大 D.溃疡边缘呈堤状隆起 E.溃疡表浅呈地图状 126.细菌性痢疾的肠溃疡特征

A.溃疡呈环形与肠的长轴垂直 B.溃疡呈长椭圆形与肠的长轴平行 C.溃疡呈烧瓶状口小底大 D.溃疡边缘呈堤状隆起 E.溃疡表浅呈地图状 127.大红肾见于

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128.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见于

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12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性质为

A.变质性炎 B.浆液性炎 C.纤维素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13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性质为

A.变质性炎 B.浆液性炎 C.纤维素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131.吗啡易引起

A.快速耐受性 B.成瘾性 C.耐药性 D.反跳现象 E.高敏性 132.长期应用氢化可的松突然停药可发生

A.快速耐受性 B.成瘾性 C.耐药性 D.反跳现象 E.高敏性 133.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C.影响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干扰细菌叶酸代谢 E.抑制细菌DNA螺旋酶 134.氨基甙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C.影响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干扰细菌叶酸代谢 E.抑制细菌DNA螺旋酶 135.与细菌的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A.中介体 B.包涵体 C.吞噬体 D.线粒体 E.异染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