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专转本语文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2年专转本语文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44917cb8f67c1cfbd6b841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12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试题卷 (三年级)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2、 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准确清晰的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 考试结束时,需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题卡上代表该题正确

答案的字母涂黑)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骨髓 隧道 随意 遂愿 B、 殷切 殷洪 荫蔽 阴凉 C、 勉强 强迫 强求 强颜 D、 神色 色彩 褪色 色盲

2、 下列成语或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 )

A、 束之高搁 鼎力相助 横征暴敛 B、 越俎代庖 滥竽充数 缘木求鱼 C、 声名雀起 暗然泪下 洁白无瑕 D、 独当一面 势不可挡 峨冠博带

3、 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 相濡以沫(口水) 拾级而上(轻步而上) 再接再厉(磨) B、 繁文缛节(繁琐) 破釜沉舟(古代的炊事用具) 好高骛远(追求、致力) C、 以汤沃雪(开水) 颔首赞许(点头) 胶柱鼓瑟(支撑房屋的木头) D、 海市蜃楼(大蛤蛎) 颇有微词(轻微的 联袂而往(袖子)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法国电影周的上映,加强了中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 B、“楚不用吴启而削乱,秦行商鞅而富强。”两句中的而均表示并列关系。 C、“敢问夫子恶乎长?”该句中的“饿”是疑问代词,意思是“哪方面”。 D、“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该句中的“焉”意为“了”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礼仪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学礼。 B、古人自称时常用谦称,一般有愚、鄙、敝、卑、窃、仆等。 C、顿首,俗称“叩头”,即跪而拱手,头轻缓至地,稍做停留。 D、鹿鸣宴,兴起于唐代,是朝廷宴请乡试新科举子的宴饮活动。 6、下列诗词名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3)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A、张若虚、杜甫、温庭筠、辛弃疾 B、张九龄、李白、韦庄、陆游 C、张若虚、李白、韦庄 、辛弃疾 D、张九龄、杜甫、温庭筠、陆游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所辑多为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收诗

300多篇,故又称“诗三百”。

B、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和论说文两大类。论说文包括奏议、政论、杂文等体裁,大都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

C、词是兴起于唐代的一种新文体。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一般分为上下两阙,又称“前后阕”、“上下片”等。

D、明代拟话本继承了宋元话本的艺术传统。代表作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冯梦龙的“三言”、“两拍”等。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永明体”是南朝时期沈约、谢灵运等人创制的一种诗体。

B、唐代“元白诗派”以白居易和元好问为代表,该诗派诗歌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 C、宋代“江西诗派”中的“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D、“桐城派”是清中叶著名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姚邸、归有光等。 9、下列关于现当代文学的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的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月牙儿》、《茶馆》等 B、高行健是新时期十年的话剧作家之一,代表作有《车站》、《彼岸》等 C、闻一多诗歌理论中的“三美”,即建筑美、节奏美、绘画美。

D、贾平凹的《白鹿原》被文学评论界公认为具有史诗般风格的作品。 10、下列作家、国籍、作品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万提斯 意大利 《唐吉坷德》 B、斯丹达尔 德国 《红与黑》 C、川端康成 日本 《雪国》 D、狄更斯 英语 《呼啸山庄》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第11题至第15题

读高鹗被解脱有感 黄裳

近来媒体盛传,《红楼梦》百二十回本的作者署名,将从曹雪芹、高鹗合著改为曹雪芹与“无名氏”同撰,新闻简略,据闻有详细考证,论定原先后四十回出高鹗手为站不住的传说,详情尚不得知。此事虽说不上 ,在《红楼梦》的读者和“红学”研究者看来,则并非小事一桩。可断言也。

慨自“红学”生成以来,对后四十回及其作者的认定与评论,大体可分两派。其肯定后四十回为高续并加否定评论者,自鲁迅、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以降,实繁有徒,其否定高续者,到张爱玲而臻极致。其肯定高续并力挺其文学价值者,可以林语堂为代表,舒芜亦挺高的健者。双方论点鲜明对峙,如扩而大之,读者群中因黛玉之死而下泪者,如越剧《红楼梦》、新面世以忠于百二十回原著的电影的部分观者皆是。双方鼎峙,难分高下,而他们都是承认后四十回著者为高鹗,则是一致的。尽管从文学艺术观点上,如水火之不相容,也是公认的事实。

高鹗之所以被认定为后四十回的续作者,主要由于张问陶的一句诗,“艳情人自说红楼”及诗注,俞曲园因而作说,遂成定论。又因发现了一部旧抄《红楼梦稿》(百二十回本),中有大字题云:“兰墅阅过”,而此说更得一证。这是旧说形成的主要理由。

按我国章回小说的作者,每不易认定。原因是习惯看法,小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更加政治上的避忌,更不愿以真名姓示人。如《水浒传》本是说书人的话本,积久打磨而成今本,属名施耐庵,多年来无有异议;《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一直存在异议,但大家也都承认。《金瓶梅词话》的作者,以笔名“兰陵笑笑生”面世,合理而大方,不曾想其真实作者,经多人考定论证,竟有近十名之多,出人意料。其实小说作者的考定,是一件特别烦难之事。《红楼梦》作者之为曹雪芹,也几乎被否定,有说为其叔者??不一而足。其实真正认真地辩论起来,雪芹在书中自述核定增删,“十年辛苦”,说到底,不过是一位认真的“责任编辑”而已,是不是也应在作者署名上,加以斟酌呢。自然,这是一句笑话,不值红学专家一嘘的。

总而言之,在古典名作小说的作者问题上,一般说,应取“宜粗不宜细”态度。不至徒费精力,在这种深邃的死胡同里开拓、前进。虽然,在高鹗说来,他的被解脱,能脱身于众口交责的尴尬境地,确是巴不得的“好事”。 11、填入文章横线处最恰当的词是 。

A、司空见惯 B、惊世骇俗 C、惊天动地 D、沸沸扬扬 12、据文意,在《红楼梦》的署名被修改前,关于后四十回的创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人不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B、都认为是高鹗所续且肯定其文学价值 C、都认为是高鹗所续且否定其文学价值

D、都认为是高鹗所续但对其艺术价值褒贬不一

13、有文章叙述可知,张爱玲对于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观点是 。 A、否认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写

B、对高鹗所续写部分的文学价值持否定态度 C、不同意鲁迅、胡适等人的观点

D、承认为高鹗所续写并肯定其文学价值

14、作者认为“我国章回小说的作者,每不易认定”的原因是 。 A、章回小说的作者很多 B、小说的文学价值不高

C、小说的作者不愿用真名姓示人 D、考证者观点水火不相容

15、本人对考证古典小说作者这一问题的观点是 。 A、考证作者与文学研究没有关系 B、考证作者浪费时间和精力

C、考证作者有益于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评价 D、考证作者应适可而止,否则会钻进死胡同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第16到第20题

楚 归 晋 知 罃

晋人归楚公子于楚,以求知罃。楚王送知罃,曰:“子其(副词,推测语气,恐怕)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感激)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缓解,释放)其民,各惩(警戒)其忿,以相宥(宽恕)也,两释累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