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29奉化市莼湖初中“绿色学校”改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090729奉化市莼湖初中“绿色学校”改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81e43310661ed9ad51f3b0

做种植槽,种植多种适合莼湖当地的耐旱观赏性植物,如图3所示,达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考虑人员不常在实验楼,不便于日常维护,故在该楼选择种植迎春花。此种植物喜光,较耐寒,喜湿润,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教学楼和教师宿舍常有人在,利于进行日常维护,选择其它观赏性较好的植物如:栀子花、月季等。 2.5.2 垃圾分类回收

现代的分解回收技术使得一部分生活垃圾可以回收。为了节约资源,必须大力提倡垃圾分类回收。经走访了解,整个校园内仅设置了8个垃圾桶,其中分类回收垃圾桶3个,简单的塑料垃圾桶4个,不锈钢垃圾桶1个。大部分学生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现有垃圾桶不仅数量有限,摆放位置也散乱,实验楼北侧没有设置垃圾桶。在校园内统一设置分类回收垃圾桶,替换简易塑料垃圾桶和不锈钢垃圾桶,并增设分类回收垃圾桶。此外,在主要分类回收垃圾桶旁边设置告示牌,告知学生如何对垃圾进行有机和无机的分类。 2.6 行为节能

行为节能是通过使用者的主动性行为,来挖掘生活中可能的节能空间和潜力,达到主动节能的效果。校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育人、为国家提供科技支撑力量的重要摇篮和基地,建设“绿色学校”可以降低办学成本,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形成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从点滴做起,真正实现行为节能。

3 改造成本和收益

3.1 改造成本

莼湖初中绿色生态技术体系的改造成本如表3所示。围护结构改造成本占总投资的48%左右,其中外窗改造占总投资的18%。

表3 莼湖初中改造经济性分析汇总表

具体问题 单位建筑面积成本/元 数量 总投资/元

2, 305m2 46, 100 外墙粉刷隔热反射涂料 20元/m2

外墙粉刷无机保温砂浆

屋面保温

外窗改造

学校专用灯+黑板专用灯+高效荧光灯(宿舍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 更换给排水管道 更换节水龙头 增设垂直绿化 增设透水地面 增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垃圾分类回收 增设休闲健身设备

行为节能 总计

单位建筑面积初投资

3.2 改造收益

对三栋改造主体进行围护结构单项改造技术及总体改造方案能耗模拟,结果如表4所示,改造后三栋建筑全部满足《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公共建筑节能50%的要求。

表4 三栋改造主体节能率分析结果

改造建筑 单项节能率 总体节能

5

70元/m2 230元/m2 280元/m2 510/415/240元/盏 1, 800元/m2

50元/m 150元/个 330元/ m 60元/ m2 500, 000元/套 700元/个 1, 500元/台 50元/ m2

2, 305m2 1, 325m2 1, 111m2 160/40/56盏 57.5m2 357m 80个 180m 1, 210 m2 1套 6个 10台 40 m2

1, 721, 470元 约100元/m2

161, 350 304, 750 311, 080 111, 640 103, 500 17, 850 12, 000 59, 400 72, 600 500, 000 4, 200 15, 000 2, 000

隔热反射涂料

教学楼 实验楼 教师宿舍

3.04% 3.23% 3.35%

无机保温砂浆 8.65% 8.92% 9.04%

塑钢中空玻璃窗 15.05% 15.15% 14.92%

屋面XPS保温 8.92% 9.03% 9.14%

率 52.40% 52.76% 52.85%

室内热舒适性是评价教室环境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和身心健康。最冷月(2月)和最热月(7、8月)为寒暑假,使用过程中室内热舒适性最差的为1月和9月。对三栋建筑改造前后的自然室温进行模拟分析。宁波市1月室外平均该干球温度5.2℃,9月室外平均干球温度26.8℃。结果表明,改造后室内热舒适性有显著改善(表5)。

表5 改造前后自然室温对比分析结果 1月室内平均气温/℃ 9月室内平均气温/℃

改造建筑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14.9 16.6 26.8 24.2 教学楼

13.8 14.7 26.5 24.7 实验楼

13.5 15.7 27.5 24.7 教师宿舍

4 结语

因地制宜是“绿色学校”技术应用的灵魂,莼湖初中“绿色学校”改造根据具体环境和学校特点,合理选用适合当地的绿色生态技术体系,在学校的全寿命周期内确保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营造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学习空间,并对学生具有节能环保的教育意义。各类生态技术的采用降低了建筑能耗、提高了室内环境质量,且改造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我国“绿色学校”建设及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LEEDTM Version 2.0/2.1, http://www.usgbc.org

[3] Raymond J Cole, Nils Larsson, GBC 2000 ASSESSMENT MANUAL: Volume 2, http://www.greenbuilding.ca

[4]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5] 王竹, 贺勇, 魏秦等. 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思考,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36(6): 659-663

[6] 王有为, 程志军. 因地制宜——绿色建筑的灵魂, 百年建筑, 200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