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单位职责分工.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单位职责分工.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66ff78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9

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 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单位职责分工

为落实总局领导的指示要求,尽快形成总局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机制,推进《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计划》)的贯彻落实,把《计划》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措施落到实处,现将《计划》有关目标任务、措施,按相关单位职责作如下分工: 一、关于目标任务: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比2007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18%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以上,分别比2007年提高4.9和2.9个百分点。提高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牵头单位:群体司

责任单位:青少司、中国老年人体协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

牵头单位:群体司

责任单位:科教司、体科所

(三)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 牵头单位:群体司

责任单位:经济司、青少司、装备中心

(四)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车、登山、跳绳、踢毽、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牵头单位:群体司

责任单位: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

(五)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市(地)、县(区)普

遍建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妇女健身站(点)有较大发展。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牵头单位:群体司

责任单位:人事司、青少司

(六)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牵头单位:群体司

责任单位:竞体司、青少司、人事司、社体中心、人力中心

(七)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通过对公民进行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

和水平。

牵头单位:科教司 责任单位:体科所

(八)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研发推广适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健身的便于进入家庭的健身设备器材。 牵头单位:经济司

责任单位:群体司、青少司、人力中心、装备中心

二、关于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普及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安排专门时段播放广播体操、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太极拳(剑)等普及健身活动的节目。 牵头单位:宣传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