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依我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依我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287bfbc8d376eeaeaa3126

(一)转变教育行政管理理念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过去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是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明确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理念,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指导思想,为全社会各阶层提供充分、优质、多样的教育服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来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新共管管理理论把政府的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政府要下放权力让顾客自己有所选择。教育行政机构应以顾客(社会公众)为导向,不再是“自我服务”的机构,全面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将竞争机制引入共公教育服务领域,打破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垄断地位。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公共部门之间展开竞争,提高公共教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缓解政府的压力,致使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并在公共机构以及政府组织中确立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的激励机制,确保对各种资源加以最有效能的利用,使公共计划得以最迅速、最经济、最圆满地被完成。

(二)改变政府职能,实现机构的改革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面对学校的管理。在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政事分离,简政放权。划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职责和权限,该学校的职责和权限坚决放给学校,使学校面对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而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社会主

5

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配套,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这就需要对政府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要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也是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根本所在。因为政府是第三产业部门,属于服务领域,因此,各级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提供服务。其次要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形态容易导致政府职能庞杂、机构臃肿、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存在很多管理盲区,容易诱发行政权力腐败。而公共管理的内涵在于其高度的社会性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具体实现形式就是由政府的单一管理转向社会共同治理。第三,由权力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下,强调权力配置而忽视追究责任,重视权力行使而忽视承担责任。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行政资源的浪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各级政府必须建立责任制,使其各就其位,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把行政行为放在公众的监督之下,使公共权力不仅在权力制约机制内得到监督,而且必须接受整个社会的普遍监督和普遍制约。最后,要由人治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转变,推进政府自身法治化的进程 。正是政府这样的改革趋势为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政府职能转变后,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扩大了,学校能否办好责任完全在学校。为了把学校办好,学校要创新办学体制。只有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适度调节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学校才能真正依法

6

自主办学。学校自主办学能不能变为现实,将取决于学校内部的运行是否能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并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变化的新机制,这种机制需要一整套组织、制度以及运作系统与程序,这是学校自主办学体制创新的主要内容。构建一个法人治理结构,是体制创新的主要内涵。

(三)加强教育法制及教育行政法的建设

在现实的教育行政管理中,我国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我国的“全能政府”、“无限政府”管理模式,加之缺乏降低服务成本的激励机制,从而使得行政效率不高。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矫正政府失效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宪制改革,通过重新确立一套经济和政治活动的规则来对政府权力施加制度约束或宪法约束。以制度、法规规范教育行政机构设置并强化对教育行政机构的监督,保证教育行政机构运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此外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等方面的法律也有待于完善。删减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过时的条目,增加符合时代特色相关内容。在法律的制定和颁布后,都应该及时地有相应的实施细则来配套,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律法规的内涵,对自己的行为予以规范。此外在法律语言表达上要精确,明确地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法后将有什么样的惩罚,这样人们自然会了然于心。避免出现“应当”、“适当”、“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责任”这类的字眼,这样容易引起歧义。

(四)完善咨询机构、中介组织

7

在涉及到比较专业、综合性的教育问题时,比如教育政策的制定,这就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从面向领导负责转向面向公众和社会负责,建立专家和非专家相结合相协调的决策机制。充分吸收专家制的内行人管理,按教育规律办事等和非专家制社会参与教育管理,与社会各方面联系紧密,容易得到支持和配合等的优点,同时克服专家制拘泥于本专业和非专家制不懂教育特点和规律缺乏预见性的缺点,更好的做出适合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教育政策。并且在做重大决策时还可以举办听证会,广泛听取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等的人民群众的声音,以便更好的弥补行政官员的不足,监督政府的政策走向。

专家咨询机构存在的优点在于内行人管理教育,有利于按教育规律办事,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行政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制定进一步的教育政策;实行内行管理,易于避免瞎指挥带来的失误。但同时也会也存在不足,如教育专家并不一定是通才,易拘泥于本专业,不易照顾全局;不利于社会各界对教育管理的参与并调动其办学积极性。

建立和发展教育中介组织,分别建立政府教育政策评价机构、教育管理咨询机构,建立分权化的决策机制。这种决策机制转变的关键在于真正地建立和发展教育领域中的中介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和私营组织,使得政府组织不是公共管理权的唯一主体,非政府组织和私营组织也可以参与公共决策。更重要的是要向这种组织分权,使其能够真正的加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对教育行政机构的监督和促进其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

8

(五)促进行政人员专业化

管理本身作为一种专门活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他需要一定专业的的知识和管理技能。而教育行政与一般的行政管理相比较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好的教育行政不仅要符合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还要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体现教育的特殊性和行业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对教师和校长专业化给予了很多关注,而对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化则关注不够。但是教育行政人员对教育及教育行政的改革和发展的影响也很关键。只有教育行政官员更懂教育,才能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避免没有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经验的人成为教育行政人员来领导教育,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同时教育行政职能的转变对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应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来促进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化,建立新的干部人事制度。

以上所述是本人对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方案,使方案具有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根据目标分阶段实施,逐步达到改革的目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