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跟踪训练 11.1杠杆(有答案带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跟踪训练 11.1杠杆(有答案带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56e5f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7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跟踪训练 11.1杠杆

一、单选题

1.工人师傅用独轮车搬运砖块,车和砖块所受的总重力G=1200N,有关尺寸如下图所示。工人师傅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的大小是( )

A. 360N B. 400N C. 600N D. 1200N 2.如下图中的杠杆平衡时,F1与F2之比是( )

A. 5:4 B. 4:5 C. 1:4 D. 4:1

3.杆秤是一种很古老但现在仍然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测量质量的工具。如图所示,小林同学用一杆秤称一实心球的质量。当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拉线正好压在4kg的刻度线上。根据秤砣拉线、提纽和称钩所在秤杆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粗略关系,可以估测出秤砣的质量大约是 ( )

A. 10g B. 400g C. 1000g D. 4000g 4.校工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的轴处靠近,这样做是为了( )

A. 增大阻力臂,省力 B. 减小阻力臂,省力 C. 增大动力臂,方便 D. 减小动力臂,方便 5.如图所示,用钓鱼杆钓鱼的时候,鱼钩已经钩住了鱼。鱼还在水中时,感觉鱼很轻,刚把鱼从水中拉离水面就感觉鱼变“重”了。下列几种解释,错误的是( )

A. 鱼离开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B. 鱼离开水后,鱼的重力增大,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C. 鱼离开水后,钓鱼线对钓鱼杆的拉力会增大 D. 钓鱼杆是一种费力杠杆

6.如图所示,小华用苹果和桔子来玩跷跷板.她将苹果、桔子分别放在轻杆的左、右两端,放手后,杆马上转动起来.使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 )

A. 苹果的重力 B. 桔子的重力 C. 杆对桔子的支持力 D. 苹果对杆的压力 7.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的轴处靠近,这样做是为了( )

A. 增大阻力臂,省力 B. 增大动力臂,方便 C. 减小阻力臂,省力 D. 减小动力臂,方便 8.要用10N的拉力提起重40N的物体,可以采用下列简单机械的那一种?( )

A. 一个定滑轮 B. 一个动滑轮 C. 杠杆 D.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如图所示。若在杠杆两端的钩码上分别加挂一个完全相同的钩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杠杆仍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B. 杠杆不能水平平衡,左端上升 C. 杠杆不能水平平衡,右端上升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 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①→②→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二、填空题

11.小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杠杆水平后,在杠杆上的A点悬挂了2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应在B点悬挂________个钩码。

12. 图中AOB是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的轻杆,A端挂重300N的物块,AO与OB长度之比为5:4.人始终沿竖直方向拉挂在B端的轻环.要使轻杆水平平衡,人应施加拉力为________ N,人要不被拉起,则人重至少为________ N.与水平平衡相比,当轻杆在图中虚线位置平衡时,人的拉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如图是自行车手闸示意图,手闸是一个简单机械,这种简单机械的名称是________,当图中手对车闸的作用力F=10N时,刹车拉线受到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三、解答题

14.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如图所示,此时杠杆水平平衡,由此他认为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请你利用图中所示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实验探究题

15.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方向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左/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________(合理/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 16.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如图甲、乙所示.

(1)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 (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甲同学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做法的不足是: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乙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第________(选填“一”或“二”)种实验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________F2(选填“<”“=”或“>”).

(4)乙同学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甲同学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