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一次摸底化学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4-201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一次摸底化学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4cbb3c89eb172dec63b767

C. 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IO3+5I+3H2O═3I2+6OH D. 浓盐酸与铁屑反应:Fe+2H═Fe+H2↑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 B.原子个数不守恒;

C.酸性条件下,不能生成氢氧根离子;

D.浓盐酸与铁屑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3+

解答: 解:A.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离子方程式:Al+3NH3?H2O=Al(OH)

+

3↓+3NH4,故A错误;

B.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2Na+2H2O═2Na+2OH+H2↑,故B错误;

C.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IO3+5I+6H=3I2+3H2O,故C错误;

D.浓盐酸与铁屑反应,离子方程式:Fe+2H═Fe+H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必须符合客观事实,题目难度不大. 9.(2分)(2014秋?吉林校级月考)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错误的是( ) A. 除去Na2CO3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的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B. 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加入铁粉 C. 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所含的盐酸:过滤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的HCl: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中洗气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 A.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B.FeCl3与铁反应生成FeCl2; C.胶体离子透过滤纸;

D.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 解:A.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可生成碳酸钠,故A正确; B.FeCl3与铁反应生成FeCl2,可用于除杂,故B正确; C.胶体离子透过滤纸,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除杂,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选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混合物分离物理方法及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2+

﹣﹣﹣

+2+

+

+

10.(2分)(2014秋?吉林校级月考)金属镁汽车尉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

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7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生成224L N2《标准状况》 B. 有1 mol KNO3被氧化

C.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 mol

D. 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当生成16molN2,则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0mol,有2molKNO3被还原,现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7mol,则生成8mol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当生成16molN2,则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0mol,有2molKNO3被还原,现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7mol,则生成8mol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A.生成氮气为8mol×22.4L/mol=179.2L,故A错误;

B.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mol时,有2molKNO3被还原,则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7mol,有1 mol KNO3被还原,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转移电子为5mol,故C错误;

D.转移10mol电子被氧化的N原子为30mol,则转移5mol电子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15mo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转移电子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2分)(2013秋?榆阳区校级期中)已知下列反应: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I) 5Cl2+I2+6H2O═10HCl+2HIO3 (I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I中HCl是氧化剂 B. 反应II 中Cl2发生氧化反应 C. 还原性:CoCl2>HCl>I2 D. 氧化性:Co2O3>Cl2>HIO3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中C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5Cl2+I2+6H2O═10HCl+2HI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来解答.

解答: 解:A.反应I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Cl为还原剂,故A错误; B.II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氯气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由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I中还原性为HCl>CoCl2,II中还原性为I2>HCl,故C错误;

D.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I中氧化性为Co2O3>Cl2,II中氧化性为Cl2>HIO3,则氧化性为Co2O3>Cl2>HIO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注意氧化性、还原性比较的规律性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12.(2分)(2013秋?越城区校级期中)稀土是工业味精,邓小平说过“中东有石油,我们有稀土”.稀土元素铈(Ce)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

4+3+

水很快反应.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F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熔融CeO2制Ce,铈在阳极获得 B. 铈有四种稳定的核素

Ce、

Ce、

Ce、

Ce,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4+

2+

3+

3+

C. 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e+Fe=Ce+Fe D. 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4HI=CeI4+2H2↑

考点: 电解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A、电解反应中,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阴极得到电子还原;

B、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同位素; C、根据电荷守恒判断即可;

D、氧化性:Ce>Fe>I,不会生成CeI4.

解答: 解:A、电解熔融CeO2制Ce,发生了还原反应,铈应该在阴极获得,故A错误; B、四种稳定的核素

Ce、

Ce、

Ce、

Ce中,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

4+

3+

故它们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

4+2+3+3+

C、Ce(SO4)能将亚铁离子氧化,即离子方程式为:Ce+Fe=Ce+Fe,2溶液具有氧化性,故C正确;

D、由于氧化性Ce>Fe>I,铈溶于氢碘酸,产物不会生成CeI4,应该是CeI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冶炼、金属性质、同位素等知识,主要是考查分析、利用信息,信息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3.(2分)(2015?平谷区一模)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Al2O3②S

SO3

NaAlO2(aq)H2SO4

Al(OH)3

4+

3+

③饱和NaCl(aq)④Fe2O3

⑤MaCl2(aq)

FeCl2

NaHCO3无水FeCl3

Na2CO3

Mg(OH)2

煅烧MgO.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考点: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铁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 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③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

3+

④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水解,加热蒸发得不到无水FeCl3.

⑤氯化镁与石灰乳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 解答: 解: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生成氢氧化铝,故①正确; 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②错误;

③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故③正确;

3+3+

④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水解Fe+3H2O?2Fe(OH)3+HCl,加热蒸发HCl挥发,平衡向右移动,得不到无水FeCl3,故④错误;

⑤氯化镁与石灰乳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故⑤正确.

故①③⑤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性质、侯德榜制碱法、盐类水解等,难度中等,注意侯德榜制碱法要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以便获得高浓度离子溶液. 14.(2分)(2014秋?吉林校级月考)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如图):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 若甲为AlCl3溶液,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 B. 若甲为氮气,则丁可能是O2 C. 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稀硝酸

D. 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 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