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作文“思辨”了吗?(检验的标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你的作文“思辨”了吗?(检验的标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334b2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f

你的作文“思辨”了吗?(检验的标准)

理性思维能力是世界各国大学选拔人才的共同取向。

孙绍振在《在二元对立和多元有序之间》中说:“北京卷显然对这种理性的议论有点犹豫,接着又出一题:“神奇的书签。”这也许是考虑考生的个性差异,对偏于抒情者的照顾或让步。这表明,我国命题从抒情叙事向议论的转化还在过程之中,有些命题者还没有充分意识到,高考是大学的选拔考试,不是中学的学业水平考试,不是检查中学的教学是否合格,而是以大学理性思维能力为统一标准的竞赛。这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取向。从策略上说,也许在目前阶段,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从战略上来说,这种妥协应该会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逐渐淡出。”

其实,看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可以说,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考材料作文,考思辨性议论文。正如孙先生说“这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取向”,理性思维的重要标志就是思辨。

思辨是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说:“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理性思维。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勤于反思。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思辨是高考作文的重点考查内容。

张开在2013、2014、2015、2016年,连续四年的全国高考作文述评中都单独一节说“思辨”问题。可见思辨的重要。张开说:“思辨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注重题目的思辨性,符合《实施意见》中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思辨应该只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加大思辨力度,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高考作文,大都注意增强试题的思辨性, 注意对思辨深度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在完成这类思辨性很强的材料型作文试题时,考生需要思考个人与世界、主观与客观、过程与方法等各组关系,这些思考关联到个人掌握命运与命运控制个人、做事的意义与做人的意义等相关命题,要求考生在社会、政治、哲学、思想等方面具备足够的厚度和深度,这种加强思维强度的考查有利于引导考生对探究性思维、 科学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自觉。加大思维力度,更加注重材料文字表述内容及含意的广度与深度,尽量让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发挥最佳的思辨和写作才能。”

如果给思辨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以为应该是这样的:思辨是使用反思、质疑、批判、多维思考等思维手段,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公允合理、客观全面,从而获得新认识、新思考、新思想。(吴炳忠)

谢小庆、 刘慧在《中国教师报》上说:“维基百科”中关于审辩式思维的介绍是:“审辩式思维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部分为真的方式,审辩式思维是学习、掌握

和使用特定技能的过程。审辩式思维是一种通过理性达到合理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基于原则、实践和常识之上的热情和创造。”综合不同定义,我们认为可以用12个字描述审辩式思维,即“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不会轻易相信家长、教师、领导、专家和权威的说法,他们会用自己的头脑独立进行思考,不懈质疑。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学识、情感、经验和理性作出独立的判断。这是一个审问、慎思、明辨、决断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的是审辩式思维。

他们并非一概地拒绝和反对他人的意见,而是在经过自己的思考后,作出自己的判断,接受或者拒绝他人的看法。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不是仅仅质疑他人,他会“双向质疑”,既质疑他人,也质疑自己。他会想到,别人可能是错的,自己也可能是错的。

审辩式思维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之一。另两种能力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审辩式思维表现在认知和人格两个方面。其突出的特点表现为: 其一,凭证据讲话;

其二,合乎逻辑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其三,善于提出问题,不懈质疑;

其四,对自身的反省,和与此相关联的对异见的包容。 其五,对一个命题适用范围有深度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对人要宽容、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顾客是上帝、有志者事竟成??这些命题仅仅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都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其六,直面选择,果断决策,勇于面对自己选择的后果,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以为,审辩思维就是思辨思维。

那么,你的作文思辨了吗?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思辨方法:反思、质疑、批判、比较、多维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 作文后,检验一下使用了这几种方法了吗?至少应该使用一、两种。

首先要有思辨意识,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辨析、区别、分辨、质疑、分析等。

一定要明白任何问题(观点)都是可以思辨的。思辨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原因和结果、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现象与本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我想,思辨是属于哲学的,把握事物的一般与个别、过程与结果、整体与部分、对立与统一、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等哲学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

其次要使用恰当的方法。

比如,比较就是辨别事物的相同属性异同或高低,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判断两种事物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就叫做比较。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比较原则:比较要有供比较的对象,也要有比较的共同基础。

同类或不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也能比较。

比较的形式: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

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求同比较、差异比较、正反比较、原因比较、结果比较、过程比较、方法比较、概念比较-------

揭示相反、相对面。

这个看似简单,可是学生作文时却往往忽略。写“逆境出人才”,你就必须得写“顺境”的好处;写“近水楼台先得月”,你就必须得写有人“近水楼台不得月”;写“自由”,你就得写“纪律”; 四川卷写“聪明”就得写与“老实”的关系;浙江卷写“文章”就得写与“人品”关系;广东卷就要写关于“感知自然”中“近”与“远”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