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玉山一中2014届高考化学复习测试卷(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西省上饶市玉山一中2014届高考化学复习测试卷(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0a13bf1eb91a37f0115c1e

14.(13分)(2014?玉山县校级模拟)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t/min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图1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 ;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 ;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①、②、③(如图2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 ② ③ .

2014年江西省上饶市玉山一中高考化学复习测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5分)(2014?玉山县校级模拟)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HA. 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B.﹣1kJ?mol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C.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 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B、根据燃烧热的概念分析; C、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D、燃烧热是指25℃101KP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解答: 解:A、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其衡量标准是生成的水为1mol,故无论稀H2SO4和Ca(OH)2反应生成的水是几摩尔,其中和热恒为57.3KJ/mol,故A错误; B、CO的燃烧热是指1mol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的热量,所以2mol二氧化碳分解吸热2×283.0 kJ,故B正确; C、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高低,故C正确; D、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此时生成的水必须为液态,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的含义,难度不大. 2.(5分)(2014?玉山县校级模拟)以下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B. 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 pD. 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考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pH的简单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 A、溶液PH小于7的溶液有酸、强酸弱碱盐以及强酸的酸式盐等; ﹣1B、根据AgCl的溶解平衡可知溶液中的Cl浓度越大,AgCl的溶解度越小; ﹣4.5﹣1++C、根据PH大小可计算出溶液中H浓度,pH=4.5,c(H)=10 mol?L,pH=6.5,﹣6.5﹣1+其c(H)=10mol?L; ﹣+D、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呈酸性,溶液中H大于OH浓度,﹣+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则有c(CH3COO)>c(Na).

﹣解答: 解:A、某些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溶液的pH<7,故A错误; ﹣B、当溶液中c(Cl)不同,平衡向左移动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AgCl的溶解度也是不同的,故B错误; C、pH=4.5,c(H)=10 mol?L,pH=6.5,其c(H)=10是100倍的关系,故C正确; +﹣+﹣4.5﹣1+﹣6.5 mol?L,c(H)﹣﹣1+D、混合溶液显酸性,则c(H)>c (OH),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综合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的有关知识,包括盐类的水解、溶液的pH与c(H)的关系、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做题时注意盐溶液类型的积累,对溶液浓度不同类型计算方法的整理以及平衡移动的影响条件的理解. 3.(5分)(2009?广东)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以A. 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B.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C.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考点: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专题: 压轴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 铝空气燃料电池中负极反应为Al+4OH﹣3e═AlO2+2H2O,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总反应为4Al+4OH+3O2═4AlO2+2H2O,铝为活泼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解答: 解:A、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或中性,该燃料电极的正极发生反应为:O2 +2H2O+4e=4OH﹣﹣﹣﹣﹣﹣,故A正确; B、铝作负极,负极反应应该是铝失去电子变为铝离子,在氢氧化钠的溶液中铝离子继续与过量的碱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因此负极反应为:Al+4OH﹣3e=AlO2+2H2O,故B错误; C、该电池在碱性条件下消耗了碱,反应式为4Al+3O2+4OH=4AlO2+2H2O,溶液pH降低,故C错误; D、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出来经过外电路流到正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本题难度不大,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4.(5分)(2011?广东校级二模)某同学欲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是( ) A.B. C. D. ﹣﹣﹣﹣﹣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解池来实现,其中失电子的金属必须做电解池的阳极,根据得电子的离子来确定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解答: 解:反应2HCl+2Ag═2AgCl↓+H2↑是一个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需要设计成电解池,其中金属银为负极,盐酸为电解质. A、金属银为阴极,不能实现金属银失电子,故A错误; B、原电池不能实现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故B错误; C、金属银为负极,盐酸为电解质,可以实现该反应,故C正确; D、原电池不能实现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识,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5.( 5分)(2014?玉山县校级模拟)若某装置(电解池或原电池)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

+2+

程式是Cu+2H═Cu+H2↑,则下列关于该装置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 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 B. 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铜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C. D.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盐酸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根据电池反应式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特点确定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再根据得失电子确定电极材料,注意铜和稀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和硝酸反应不生成氢气.所以反应是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需要用电解原理完成. 解答: 解:A、铜和盐酸或稀硫酸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铜和硝酸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但生成的气体是氮氧化物而不是氢气,所以该反应只能是电解池反应而不是原电池反应,所以该装置只能构成电解池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 B、反应是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需要用电解原理完成,故B错误; C、该电解池中,阳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该电解池的阳极必须是铜电极,故C正确; D、铜和盐酸或稀硫酸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铜和硝酸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但生成的气体是氮氧化物而不是氢气,该反应只能是电解池反应而不是原电池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盒电解池原理的分析应用,掌握反应进行的实质是解题关键,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原电池,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电解池实现,题目难度中等. 6.(5分)(2009?福建)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3+H2O?HCO3+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