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练习题(理论部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国际贸易练习题(理论部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8be6a120b4e767f5acfcefd

第一章 导 论

一、单选题

1.一定时期内,若一国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量增加,该国贸易条件便( )。 A.恶化 B.不变 C.改善 D.不确定 2.净进口是一国(地区)( )。

A.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B.某一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C.某一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量小于进口量 D.某一商品在一年内进口量小于出口量 3.贸易条件是指( )。

A.投资环境 B.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比价 C.进出口商品比价 D.市场价格水平 4.上海经香港从美国进口电脑( )。

A.因货物从美国直运上海,不属转口贸易 B.因属转口贸易,货物必须经香港转运 C.货物虽不转运,仍属转口贸易 D.因属转口贸易,必须在香港过境 5.世界贸易统计中( )。

A.世界出口总额等于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大于世界进口总额 C.世界进口总额大于世界贸易额 D.世界出口总额小于世界贸易额 6.从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应计入( )。

A.总贸易进口额 B.总贸易出口额 C.专门进口额 D.专门出口额 7.贸易量指标是用( )表示的。

A.数量 B.金额 C.指数 D.比值

8.日本某公司向西欧出口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由香港转船,这种贸易可称之为(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第三国贸易 9.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同类商品多于出口同类商品称为( )。 A.净出口 B.复出口 C.净进口 D.复进口 10.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国际生产关系 D.国际贸易 11.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 )间的分工。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 12.二战后,世界市场上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的主要变化有( )。

A.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贸易 B.机械产品比重迅速增长 C.成套设备贸易迅速增长,但中间性机械产品贸易增长缓慢

D.工业制成品生产增长带动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机械产品贸易增长缓慢 13.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先天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社会生产力 C.上层建筑 D.生产关系

14.一国有形商品进出口额和无形商品进出口额( )。

A.同时显示在该国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上 B.同时显示在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C前者仅显示在该国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上

D.后者同时显示在该国的国际收支表和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上 15.转口贸易的商品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 )。

A.只能采取间接运输 B.只能采取直接运输 C.既可直接运输,也可间接运输 D.只能过境运输 16.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 )。

A.社会早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早期 17.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 A.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C.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1

B.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D.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18.战后发达国家实行贸易自由化主要表现为( )。

A.工业品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 B.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c.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超过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

D.实现经济一体化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

19.国际分工的形成始于( )。

A.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20.二战后,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分工上看,( )在逐步发展。 A.工业国与矿业国的分工 B.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 C.同层次的工业部门分工 D.一层次的工业部门分工 21.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占( )比重。

A.进口额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收入 D.出口额 22.在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 )。

A.奢侈品 B.农产品与原材料 C.农产品与工业品 D.矿产品 23.以国境和关境作为标准,国际贸易可分为( )。

A.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B.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 C.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D.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

24.按照是否有第三国参加作为标准,国际贸易可分为( )。

A.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B.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C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D.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 25.按是否进入国境作为标准划分国际贸易,称为( )。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过境贸易 D.转口贸易 26.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 )。 A.世界地理大发现以后

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C.始于19世纪80年代,止于20世纪初 D.第二次产业革命后 27.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标准的贸易叫( )。

A.总贸易 B.进出口贸易 C.专门贸易 D.贸易量 28.总贸易体系说明( )。

A.一国作为生产者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具有的意义 B.一国作为消费者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具有的意义 C.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作用

D.一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作用

29.某年世界出口货物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货物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货物贸易额为( )。

A.0.1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3.3万亿美元

30.1998年某国的出口贸易额为1 84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 400亿美元,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0 000亿美元,则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

A.12.8%B.14.7% C.16.2% D.18.5% 3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

A.国际供求关系 B.买卖双方的约定 C.各国政府间的协商 D.各国资源的禀赋

3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B.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决定因素 C.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对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与市场 33.国际分工的商品交换要受到( )。

A.国内生产价格的制约B.国内供求规律的制约 C.国内价值规律的制约D.国际价值规律的制约 34.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 )。 A.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C.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B.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2

35.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了( )。

A.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B.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C.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D.国际分工深化发展阶段 36.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是在( )。

A.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D.16—18世纪中叶 37.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推进或延缓双重作用的是( )。

A.上层建筑 B.资本流动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制度 38.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在( )之间进行的。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宗主国与殖民地

39.通常所说的国际货物贸易额是单指世界( )。

A.出口货物总额 B.进口货物总额 C.对外贸易额 D.贸易量 40.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 劳动强度( )。

A.成反比B.相同 C.成正比 D.不相关

4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最初出现于国际分工的( )。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42.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

A.国际资本的流动 B.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C.大机器工业的建立 D.黄金 43.各国在编制进出口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国采取的是( )体系。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对外贸易 D.国际贸易 44.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 )来表明。

A.对外贸易 B.贸易顺差 C.有形贸易 D.贸易差额

45.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 )指标。 A.贸易顺差 &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 46.我国纺织品出口经香港商人之手转卖到非洲,这种国际贸易形式称为( )。 A.直接贸易 B.过境贸易 C.转口贸易 D.服务贸易

47.一国的( )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A.国民收入 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 D.对外贸易 48.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和内容不同分为( )。

A.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B.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C.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 D.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49.国际贸易是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特点,并揭示( )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A.贸易往来 B.贸易冲突 C.贸易利益 D.国际商品

50.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叫( )。

A.对外贸易依存度 B.贸易差额 C.国际商品地理分布 D.国际商品流向

51.1999年,某国出口贸易额为220亿美元,进口额为170亿美元,则该年贸易差额数为( )。 A.净出口50亿美元 B.贸易黑字50亿美元 C.贸易逆差50亿美元 D.贸易顺差390亿美元 52.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某国的进口价格指数为120,出口价格指数144,则该国的净贸易条件是( )。 A.1.2 B.0.83 C.1.1 D.1.3 53.关境和国境的关系是(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等于和小于 54.对外贸易量是指( )。

A.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B.按协议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C按浮动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D.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3

55.对外贸易对( )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A.资本主义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 C.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D.资本原始积累 56.中国某高校聘请外教到本校进行讲学属于( )。

A.过境交付 B.跨境消费 C.自然人流动 D.商业存在

二、多选题

1.贸易条件恶化是指( )。

A.出口价格指数不变,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B.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C.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D.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下降 E.进口价格指数上升,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2.根据货物或服务的流向,可以将国际贸易划分为( )。

A.出口贸易 B.进口贸易 C.过境贸易 D.转口贸易 E.对外贸易 3.根据有无第三方参加可以将国际贸易划分为( )。

A.直接贸易 B.进口贸易 C.过境贸易 D.转口贸易 E.间接贸易 4.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包括( )。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国内市场大小 D.国际生产关系E.上层建筑 5.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 )。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赤字 D.出超 E.人超

6.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B.贸易发展严重不平衡 C.进出口商品结构恶化 D.贸易条件持续改善 E.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主要是发达国家 7.《国际贸易》课程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

A.国际生产关系 B.各国上层建筑 C.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 D.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 E.国际贸易政策 8.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国家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 C.剩余产品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E.社会分工的扩大 9.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是指对外贸易提供了( )。 A.劳动力 B.货币资本 C.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海外市场 E.剩余价值 lo.以下可列入总进口的项目有( )。

A.供国内消费和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货物

C.进入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D.本国化货物出口 E.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转出出口的货物

11.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 )加( )占( )的比重。

A.出口总额 B.进口总额 C.贸易差额 D.国民生产总值E.国内生产总值

12.对国际价值量不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有( )。

A.劳动生产率 B.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 C.劳动强度D.自然条件 E.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13.下列几种情况,不属于净贸易条件的是( )。

A.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B.把贸易量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 C.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D.同时考虑到进出品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E.把科技发展水平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

三、填空题

1.贸易双方所进行的交易商品是有形的,看得见的称 。

2.如果一国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叫做 ;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叫做 。 3.世界贸易泛指国家或地区间的 的交换。 4.世界贸易是按各国的 计算出口额。

5.专门贸易体系是以 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