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区域地理复习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知识点归纳 一、重要知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高三区域地理复习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知识点归纳 一、重要知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85dde4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4

中学高三区域地理复习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知识点归纳

一、重要知识点梳理

(一)东亚

1. 概述 (1)位置和范围

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范围(国家):中国(临海国)、蒙古(内陆国)、朝鲜、韩国(半岛国)、日本(岛国) (2)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

(3)气候: 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来源 性质 风向 势力 影响范围 气候特点 冬季风 蒙古、 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 西北风 强劲 东亚大部分 低温少雨 夏季风 太平洋、 印度洋 温暖湿润 东南风 较弱 东部近海 高温多雨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类型 受纬度位置影响:分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

受海陆位置影响:分海洋性季风(日本)和大陆性季风(我国),朝鲜半岛有过渡性 西部内陆(中国西部和蒙古):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 (4)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

人种和民族: 黄色人种为主,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东西部差异:东部沿海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西部内陆人口稀少,畜牧业发达

朝鲜半岛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朝鲜: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韩国:汽车、电子、服装等工业发达; 蒙古: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日本:现代工业发达

中国: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2. 日本:东亚岛国,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

人口超过一亿。

(1)自然地理特征: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地震频繁——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季风气候显著,海洋性强——冬暖夏凉,降水比较丰富 矿产资源贫乏,森林、水能资源丰富

(2)发达的经济: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与美国、欧共体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港湾。 不利条件——国内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工业部门齐全:主要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外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最大贸易对象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工业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

州为日本的四大工业区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需大量进口

首都东京,是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二)东南亚

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范围 约10°S—25°N,90—140°E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老挝是唯一内陆国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我国习惯称南洋群岛),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

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

(2)“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

(3)地形:河流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下游河段两侧形成冲积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马来群岛:山岭众多,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

河上游切割成V形谷,水力丰富,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多为农业发达区;

2)、湄南河 红河(中国元江)、-----流入太平洋

3)、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中国怒江)----流入印度洋; (4)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主要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南部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2. 居民和经济

(1)人口稠密 华人众多

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印尼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著名城市万隆 宗教:佛教很多,仰光大金塔、吴哥窟著名佛教建筑,泰国作为国教。 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

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

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2)主要农产和矿产

农产:世界最大天然橡胶,油棕(马来西亚最多),椰子、蕉麻产地(菲律宾最多)。稻米是主

要的食粮是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泰国出口最多)

矿产:世界最大锡矿带,马来西亚最多;印尼、文莱主要石油出口国 (3)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三)南亚

(1)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 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

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河流 印度河:源自西藏,注入阿拉伯海,为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 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西南季风的强弱变化容易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是世界

气候 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降水稀少,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塔尔沙漠)

(3)印度

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世界第二位。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 农业大国: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

茶、黄麻等。(恒河三角洲世界最大的黄麻产地)。

民族工业: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印度最大的城市。 孟 买——棉纺织工业中心,印度最大的海港。 班加罗尔——计算机软件、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中心。 (四)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造成东亚季风气候的根本原因。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面临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非常显著。冬季亚欧大陆北部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形成高压中心,北太平洋上形成低压中心,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了风力强劲、寒冷干燥的冬季(偏北)风;夏季北太平洋上为高压,亚洲内陆为低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从而形成了风力较弱、温暖湿润的夏季(偏南)风。可用下图来表示: 夏冬 面背冬冬季西伯利亚、季季 临靠夏风风季从从风 最最海蒙古一带形成高压,东亚 大大陆海大气 的的温北太平洋上形成低洋陆候吹吹显 海大差压;夏季北太平洋上洋陆大 为高压,亚洲内陆为向向著 大海 低压 陆洋(( 偏偏南北 风风

)) (五)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成因: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每年6月至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

雨季;10月至次年的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六)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

日本的经济特征:①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程度高

②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部门齐全 ③工业主要分布在临海,对外依赖性强 ④农业单产高,渔业发达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港湾。 不利条件: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经济发展条件 石 油:西亚、东南亚

原、燃料主要来源 煤 炭: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棉 花:中国、美国

二、基础知识过关训练

1. 有关东亚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内陆多丘陵、山地 B.东部沿海平原狭小,分布比较分散 C.沿海岛屿上多高原、山地和火山 D.海岸线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 2. 下图表示输往日本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国家相关联系图,正确的是:A

3. 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人力资源丰富 ③海上航运便利 ④科技水平较高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一艘满载本国货物的轮船,在吉隆坡西南的巴生港待航外运,该船上的货物中可能有

A.棉布和服装面料 B.橡胶制品和棕油 C.铁矿砂 D.石油制品和椰子 5. 马六甲海峡

A.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B.是欧洲到南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C.美国称之为“海上生命线” D.可以通过任何吨位的大型船只 读东南亚地图,回答6-11题: 6. 下列国家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A.缅甸、泰国、老挝、越南B.越南、老挝、泰国、缅甸 C.越南、泰国、老挝、缅甸D.缅甸、老挝、泰国、越南

7. 下列城市是中南半岛上的国家首都又位于大河三角洲的有( )

A.万象 B.曼谷

C.金边

D.雅加达

8. 有关中南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河南北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和萨尔温江

B.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太平洋

C.地处低纬,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D.湄公河平原是农业比较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

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10.下列城市(首都)与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A.河内——湄公河 B.金边——湄南河 C.万象——红河 D.仰光——伊洛瓦底江 11.北回归线穿过的东南亚国家是 ( )

A.越南 B.老挝 C.缅甸 D.柬埔寨 12.关于东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马来群岛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②中南半岛上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属热带季风气候 ③菲律宾群岛北部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 ④东南亚各地降水量差别很大,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有关印度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源出我国西藏地区,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灌溉水源 B.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C.注入南海 D.河口附近有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14.读东亚地图,在下图中填写:

(1)A.中国 B.日本 C.朝鲜 D.韩国 E.蒙古 (2)甲.日本海 乙.太平洋 丙.朝鲜海峡

(3)a.北京 b.东京 c.首尔 d.平壤 e.乌兰巴托

(4)东亚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对水稻栽培有何影响? 1

中填注海洋名称,

在 中填注山脉名称。 □ 中填注高原、平原等名称。 在 中填注国名和地区名称。 中填新德里、伊斯兰堡、

加德满都、达卡、科伦坡。 17.分析下面图表,回答问题

12—2月 3—5月 6—8月 9—11月 ①城 平均气温(℃) 3.6 12 24.3 16.2 降水量(mm) 793.1 435 558.3 541.6 ②城 平均气温(℃) 7.1 14.2 24.6 18.5 降水量(mm) 241.6 672.3 868.4 544.7

(1)根据图表资料,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明①、②两城冬季和夏季降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图表资料分析该区域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有何优势与不足。

16.读南亚地图,在图中填:(1)在(2)在(3)(4)在

附:参考答案17.(1)差异:冬季①城降水多于②城,夏季②城降水多于①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是:冬季该地盛行西北风,西北季风越过海洋(日本海),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在①城形成地形雨,而②城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夏季该地盛行东南季风受山地抬升在②城形成地形雨,而①城处于背风坡。

(2)优势:降水丰富,季节变化较小;不足:地形崎岖,山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