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基础知识复习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简单机械》基础知识复习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85d81245901020207409ca0

《简单机械》基础知识复习学案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 的硬棒叫杠杆。 2、杠杆五要素(如右图所示的杠杆)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 。用字母 表示。 ②动力: 的力。用字母 表示。 ③阻力: 的力。用字母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 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 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力臂的画法: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公式 也可写成: 。 4、应用:(杠杆的分类) 名称 省力 杠杆 费力 杠杆 等臂 杠杆 结构特征 特 点 应用举例 、 、 、轮轴、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 、 , ,定滑轮 动力臂 阻力臂 动力臂 阻力臂 动力臂 阻力臂 说明:应根据实际应用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 ,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择 。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 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 ③特点:

使用定滑轮可以 ;

使用定滑轮不 ,也不 ,即F绳=G物

使用定滑轮不 ,也不 ,即S绳=S物,或V绳=V物

- 1 -

l2 l1 F2 F1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 。 ③特点:

使用动滑轮不能 ;

F1

1使用动滑轮能省 ,省 力,即F绳?G物 2使用动滑轮要费 ,费 距离,即S绳llF2 ?2S物或v绳=2v物

3.滑轮组:

①定义: 和 组合在一起的装置。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 又能 。

③一个滑轮组省力多少取决于 ,如果物体重为G,滑轮组动滑轮上共有n段绳子,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则要将重物匀速拉高,则需要的拉力为F=

如果动滑轮的重力G动不能忽略,则拉力F= 。

组装滑轮组方法:关键看清题目要求是“最省力”还是“最合适”。若要求“最省力”,则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要最多;若要求“最合适”,当人站在地面上时,拉力要向下。

三、功的原理: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3、功的计算:功等于 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的乘积。公式:

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功的原理: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都会 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 。

6、用光滑斜面提升重物时,若斜面长是高的n倍,则拉力F是物体重力的 ;把重物提升同样的高度,斜面越长(越缓),拉力就越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 的功。公式: (提升重物) 2、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 的功

3、总功:等于 。公式: 4、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 。

- 2 -

②公式: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减少机械自重;2、减少机械的摩擦等来减小额外功;3、在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

4、改进机械结构,使机械更合理、更轻巧;5、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态,对于保持和提高机械机械效率也有重要的作用.

⑤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 ,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 ,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补充:关于计算机械效率的问题

计算机械效率,无非就是把有用功、总功求出来,代入机械效率的公式就行了。但分辨、求解有用功和总功是难点,对于不同的简单机械,求解方法不同,下面针对我在同步训练、配套练写册以及报纸上做过的题目做一下总结:

1、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这是最简单的计算机械效率的问题) 有用功:重物被提升所做的功,即W有用=mgh?G物h

总功:是起重机的电动机所做的功,这个一般是已知条件。因为电动机做功一部分用来提升重物,即有用功,还有一部分被电动机内部轴承的摩擦力消耗了,变成了摩擦内能。因此说,电动机所做的功,就是总功。 2、 杠杆的机械效率:

有用功:重物被杠杆提起所做的功,即W有用=mgh?G物h

总功:杠杆的动力F(一般是人的手施加的)所做的功,用动力F乘以动力移动的距离,即W总=F?S 3、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有用功:重物被提升所做的功,即W有用?G物?h

总功:绳子拉力所做的功,用绳子的拉力乘以绳子拉的距离,即

W总?F绳?S绳=F绳?2h?2F绳h

- 3 -

?=G物?hF绳?2h?G物2F绳

?2h=(G物?G动)?h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W总?F绳?S绳=(G物?G动)12?=G物?h(G物?G动)?h?G物G物?G动

4、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很相似) 假设一个滑轮组动滑轮上共有n段绳子,则

W有用=G物?h W总?F绳?S绳?F绳?nh

?=G物?hF绳?nh?G物n?F绳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1W总?F绳?S绳=(G物?G动)?nh=(G物?G动)?h

n?=G物?h(G物?G动)?h?G物G物?G动

由上面公式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动滑轮或滑轮组,重物越重(或钩码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5、 斜面的机械效率:

有用功:因为使用斜面的目的是把重物搬到高处,因此W有用=G?h 总功:把重物沿斜面拉到顶端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即W总?F?l

?=G物?hF?l

总结:使用任何一种简单机械的目的都是把重物举高,因此有用功都是

W有用=G物?h,总功就是手的拉力所做的功。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再加以适

当的针对性练习,计算机械效率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