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宣威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7109d8bf90f76c660371a38

宣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宣威市地处滇黔结合部,最高海拔2868米,最低海拔920米,南北地理跨度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3.3℃,年均降水986毫米,拥有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5.8万亩,森林覆盖率45.2%,总人口1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是云南省最大的玉米、马铃薯和生猪生产大县,粮播面积、粮食总产量、肥猪出栏、肉类总产量均位居云南省首位,是云南省唯一年产粮食上10亿斤的县级市,是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为动力,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主线,切实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强化园区和农业产业建设,培育扶持农业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总结推广“园区+产业+合作社”互动模式,有效的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1、宣威农业发展现状

2013年落实粮播面积283.3万亩,比上年增6750亩,增0.24%;粮食总产量8.81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44亿公斤,增19.54%,粮食总量、增量位居全省第一。建成年出栏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332个,万头以上11个,全市出栏肥猪370万头、肉牛9万头、肉羊24.3万只、肉禽410万羽,肉类总产45.4万吨,畜牧业产值45.2亿元、收入25.3亿元。特色经作66.6万

亩,其中:蔬菜37.6万亩、中药材4万亩、花卉2.5万亩、水果9.4万亩、蚕桑4.2万亩、魔芋5.5万亩,产值14.4亿元,比上年增5%。全市拥有农机具11573 台,农机总动力达46.8万千瓦特,落实购机补贴1100万元,新增农机动力2.5万千瓦,完成机耕、机耙面积72万亩,农机检审率达96%。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4万人,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40万人,预计全年可实现就业收入33亿元。全年农林牧渔业产业总收入86.9亿元,增15.6%,其中:农业收入40.76亿元,增长19.6%;牧业45.2亿元,增11.96%,渔业收入0.94亿元,增14.57%。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增19.1%。

1.1强化组织保障,严格绩效考核。宣威市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粮食产业发展意见,明确粮食发展方向,强化措施落实,从组织领导、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技术推广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制度,实行粮食生产领导挂片包保责任制,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市级领导包(乡、街道),机关干部包村,农科技术人员包片,严格绩效考核,扎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确保面积、资金、技术、农资、节令落实到田间地块、到农户。

1.2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强化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项目、

资金扶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2013年,争取农业生产扶持资金防灾减灾、灾害保险、种薯补助等资金1495万元,加快了农业发展。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兑付种粮农民补贴资金2.38508亿元,比上年增0.985亿元,同比增70%,惠及31.8万户133万农民,户均获补741元,农民人均获补179元,同比人均增加74元,极大地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1.3加强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树立上项目就是求发展的理念,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加强沟通协调,抓好项目组织实施。现已争取旱涝保收、旱作农业、设施蔬菜、中低改、现代种业、基本品粮田、基层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11个,分别布局在务德、热水、西宁等16个乡镇实施,投入资金4862万元,较上年增37%;与烟草部门协作,争取绿肥种植资金240万元,举办样板5万亩,购入种子140吨,免费供给农户种植,带动推广绿肥种植40万亩,提升土壤有机质,为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1.4搞好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种植。围绕建设120万亩玉米、95万亩马铃薯、10万亩水稻、57万亩杂粮杂豆、66.7万亩特色经作种植基地建设规划,根据不同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分产业、分区域、分地块、分品种进行科学规划,规划结果图表入册,标牌核定四界,专人入户通知,形成布局合理、区域连片、同片同品的良好格局,推进粮食生产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1.5实施科技增粮行动,确保增产增效。整建制推进粮食高

产创建,落实部省市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样板41片,推广地膜覆盖120万亩,推广间套种22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0万亩,马铃薯高垄双行55万亩;推广水稻钵盘育秧及抛摆秧栽培技术1万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30万亩,农业灾害保险承保面积30万亩。

2困难和问题

1.1农业基础设施差。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变,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山区面积大、山地多,水利化程度不高,雨养农业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全市还有100多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改造任务繁重。

1.2农业投入不足。财政省直管后,曲靖市级财政对行打包扶持,宣威市级财政困难,投入下降,省市下发推进高原农业决定补助资金基本未落实,影响了推进进程。特别是今年部省取消地膜补贴,使宣威科技投入减少补贴2000多万元,影响了集成技术的推广。

1.3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宣威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于火腿加工、生猪养殖、马铃薯淀粉加工,具有百年品牌的宣威火腿经营企业多、联合经营、包团经营难,造成加工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少,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弱、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1.4农业科技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由于历史原因,人员超编与结构不合理并存,年龄结构老化,在职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5岁以上的占70%;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虽然干部职工总体学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