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玉石总体风格特征介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国宝玉石总体风格特征介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86b9156c85ec3a87c2c5ca

对玉龙佩 春秋 造型独特 简单的双刻阴线 灰白沁龙形佩 春 秋 形制独特 长:3.3cm 估价:40-50万元 七、嬗变时代的战国玉器

——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

背景:战国时代位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共254年。

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百家争鸣,艺术上一派繁荣。冶铁业的发达和铁器的大量使用,使玉雕工具和碾玉技术改进,进而使玉雕业飞跃发展、再度繁荣。 玉雕工艺一改几千年来的单纯简练和一味追求形似的古朴作风,转而以精雕细刻的工艺、生动传神的造型为特点。

玉器的总体风格特征

1、品种数量:玉器数量很多。以礼玉和饰玉为主, 且增加了许多新品种,如玉带钩、玉剑饰、玉灯坐等兼有实际用途和装饰性的玉器;环增多且样式 新;出现玉印;出现最早的组佩。 璧、璜、琮等礼器较春秋时代又增加。

2、造型:传统“C”形构造的龙变成了“弓”形 、“S”形及其他更加活泼的造型。 玉璧的形制和纹饰复杂,是战国时期最高制玉工艺水平的代表作。 象生玉器的风格更趋于写实,如,马的各部位刻画逼真。 3、纹饰有如下特征:

▲纹饰类型多,流行的有云纹、雷纹、蒲纹、谷纹、涡纹、网纹、龙风纹、螭虎纹等。

◆一件玉器上有多种纹饰,如双层纹饰玉璧,三层纹饰玉璧。

★纹饰满而密,如曾侯乙墓中的龙形佩,以云纹为主,空隙处还雕有人字形纹、羽状纹、鳞纹、网纹。

■玉器边线上加刻阴纹或阳纹边线。

4、工艺:铁器的使用使琢玉显示出高超的技艺,刻线细而利,走势扭曲委婉,古玩家称之为“游丝描”—— 是战国到西汉玉器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广泛采用镂雕技艺。如曾侯乙墓中的透雕四龙六蛇佩。

出现了活环技术,如曾侯乙墓中的多节佩。

以河北平山县中山国(中山国,前身为北方狄族鲜虞部落,姬姓。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被魏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从此一蹶不振,为赵彻底击溃。)

国王墓和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为例加以说明。(省博物馆玉人) 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国王墓(70年代发掘)

1)数量:该墓和其他贵族墓,共出土了3000多件的玉器。

2)品种:璜、瑗(礼玉);玦、龙、凤、夔(神话传说中的单足神怪动物。《山海经·大

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

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鱼形佩(饰玉); 剑饰;梳;

方牌(实用及装饰)。

3)纹饰:简单、多样,以阴刻线为主。如:谷纹、圆圈纹、乳丁纹、云纹、雷纹、涡纹等。

4)特殊品种有:4件扁平玉人、三龙璧。

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70年代后期发现编钟) 1)数量:出土了300多件玉器。

2)品种:璧、琮、环、璜(礼玉);玦、猪、牛、羊、鸟等动物佩饰;梳、带钩(实用及装饰)。

3)纹饰:主要是云纹,其次为变形蟠虺纹。 4)工艺:阴刻、单面雕、双面雕、镂空雕。 5)特殊品种:多节佩。

谷纹璧 战国 谷纹浅浮雕 内外缘起边 直径:5.9cm 市场参考价: 30000元

四层白玉璧 战国 从外到内: 蟠螭纹 谷纹 云雷纹 蟠螭纹 纹饰繁缛 透雕、浅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