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现代舞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593e834b35eefdc9d3332b

为圣丹尼斯那种异国情调的舞蹈不能体现人的精神。她根据人体动作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理论和技术原则,就是在跌倒和复起、平衡与不平衡之间构成舞蹈动作的规律。如人在暴力前倒下就必然要支撑起来进行反抗,这些动作就含有人类的冲突内涵。因此她的作品大多具有象征意义。汉弗莱是从外部形态上反对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则是从人类更深层的心理形态上去反对圣丹尼斯的艺术观念。因此她的舞蹈有“心理舞派”之称。格雷厄姆强调舞蹈应客观地表现自我信念。她在《悲悼》中,表现由于焦虑、痛苦使人的身体扭曲和痉挛,就是她对人类“心灵的图解”。她的技术理论中心是呼吸。她研究了人体在呼和吸之间的形体变化,认为舞蹈家可以用呼吸推动身体的旋转、跳跃和跌倒、撑起。她的早期作品曾引起争议,认为过于阴暗、性感,但她终于成为美国声誉最高、享誉最久,影响到戏剧、电影、电视等各个领域的一代舞人。

欣赏技巧

现代舞在中国已发展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以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创作的各类型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认识和接受现代舞及其重要性。由于现代舞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很多人对现代舞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那么如何欣赏现代舞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

舞是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因此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念完全不存在,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第二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其实一部作品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助于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作品。

第三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艺术,因此,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因此,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

第四要尽力的多看现代舞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

畅,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八、舞蹈学习过程

舞蹈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共性上来说,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如果说,普通学校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思维形式是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那么,舞蹈学习过程则是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舞蹈教学一般是从单一动作教起,如同是一个单字、一个单词的学习,但这个单字和单词是人体某一个具体形象,同时它也是一种符号。当学生学会两个以上单词以后,一经组合就形成一个具体的形象。这一切都要经过学生以自己的身体去实现、感受。然而,舞蹈形象却不单纯是社会生活中实在的形象,而是某种象征、某种暗示,其本身带有一种抽象性。当单词越学越多,可以组成各种句子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发生了变化,就能够感觉到某种象征与暗示,并能够理解。所以,形象性感性认识和抽象性理性认识两者缺一不可。

学舞蹈的学生的这种理性思维现象不容易被发觉,也不易被人所承认,但它实实在在存在着。经过反复练习,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实际与感性)发生联系。因学生能够接触到并实施训

练,所以,他们对舞蹈产生了概括归纳和推理的逻辑能力,他们可以进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境地。 (二)从已知向新知的过程

新的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的基础上,学舞蹈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舞蹈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叠加新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将学到的知识作为基础,还未学到的知识作为学习目标。有一定舞蹈知识的人都知道,“飞脚”要想打好,要有地面蹁盖腿的能力;空中跳转得好,要有后背挺直的能力。在教学中,想让学生理解未知的概念,必须要在已知的概念中穿插未知的概念,使两者在学生的思维中建立起逻辑关系。学习舞蹈也是一样,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穿插进新的能力,两者合为一体才能继续发展,在舞蹈动作中,动作的难易和高低之间存在逻辑关系,这种表现非常明显。

(三)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我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模仿是存在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希望学生可以突破模仿阶段,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不应该将模仿的能力作为初级阶段的能力,它是需要伴随舞蹈家终身的能力。若将模仿作为一种目标,是可以突破阶段性的能力,可以作为阶梯引领学生走向创造之路的。

俗语说,“熟能生巧”。学生若模仿到十分熟练的程度,就不会满足于模仿,这是一切有创造性人才的共同特点。他们在长期的模仿中,逐步掌握了身体运动规律,而且到了可以随意发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