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分章节细化解读2011修改后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湘教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分章节细化解读2011修改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4fa31b569dc5022aaea0000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指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由此可归纳出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并可以简单分析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用以说明的“资料”包括地图和文字材料等。

“标准”没有进一步要求了解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但是可以将这样农作物的地区分布作为说明农业分布的资料。

“联系实际”可以联系当地的实际,也可以联系一些地区的实际,并通过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状况的对比,说明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因自然环境不同,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加强实际材料说明的力度,所举实例可抓住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的不同情况加以比较。例如,从地形角度可分别说明陡坡地、缓坡地、平原、低凹地、水域适宜发展什么农业;从热量的角度,可分别说明每一温度带各适宜发展什么农业;从干湿度的角度,可分别什么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地区各适宜发展什么农业。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工业、第三节高技术产业)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可关注两点。 第一, 我国工业哪儿多(东南沿海、长江沿岸等地区多)哪儿少(广大的西部地区少)。 第二,我国已经形成的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地区)。具体的工业部门的地区分布,以及重要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等不要求学生掌握。

高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应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也不必全面阐述,而应从小处着眼,如对地区经济振兴的作用,对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等。

(3)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考虑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介绍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可不介绍。(第四节交通运输业)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主要可通过运时、运量、运价比较,学习时宜结合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各种运输方式特点的认识,又可以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大致的分布格局,基本上可描述为东部地区稠密,西部地区稀少。 根据我国地域广大的特点,交通运输网络应以铁路网络为主,而铁路网也以铁路干线为主。学习重点在“网络”,不必让学生记住具体的“线”的名称。

随着我国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公路运输在我国客货运输中的比例稳步提高,而且,公路运输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最为密切。因此,可适当介绍公路运输,特别是我国高速公路的分布,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文化特色

(4)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本条“标准”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地域文化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传统地域文化包括多个方面,“标准”选择了民居、服饰、饮食三种,是因为它们既可以代表地方文化的特色,又能给学生直观感受,或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实际教学中,不必全面、系统介绍,可通过举例说明。例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等民居,学生都能较容易的理解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地方文化特色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全国主要旅游区都力求体现出当地文化的特色,以吸引旅游者。这类例子很多,尤其是在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

第 17 页 共 19 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风情、海南岛的黎族风情等都为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即使在少数民族不集中分布的地区,也会大力开发当地的文化旅游,例如,四川把传统的变脸艺术与旅游结合起来,南京为促进旅游开发传统的庙会和小吃等。

由此,学生的学习应能联系当地实际,思考当地哪些具有特色的传统可以开发成旅游项目,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认 识 区 域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八年级下册第二三四五章省区地理)一、标准要求

1.位置与分布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6)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7)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8)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9)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0)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11)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12)举例说出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1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14)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3.环境与发展 (15)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16)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7)利用资料说出时代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18)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这个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9)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说明:

1本单元通过从全国范围内选学部分不同尺度的区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

文地理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第 18 页 共 19 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2本单元至少学习5个区域,具体区域的选择不做统一规定。 ○

3本单元学习内容应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要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

理的有机结合,而具体的学习内容则要从所选的区域地理实际出发,不求面面俱到。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标准”中若干条内容,合理组织材料,不一定是一个区域对应一条“标准”;所选择其余的组合,其内容必须涵盖所列各项“标准”。

4在学习区域时,即要进行区域之间的比较,也要用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了解区域内○

改革开发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

乡 土 地 理

一、标准要求(新修改稿)

? “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 “利用图文资料,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

? “举例分析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 “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

化的特点”;

? “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乡土地理课题,开展调查,交流研究结果”;

? “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说明:

1 “乡土”范围是指县一级行政区。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

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

3 乡土地理的学习,要求至少安排一次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 ○

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