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8)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7-2018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8)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d5800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8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场出现了三股大的文化潮流:一是“国学热”。在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应而生,社会大众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被重新点燃。二是关注现实的影视作品受到大众追捧。三是网络游戏悄然诞生。上述三者以“国学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但如果从大众消费文化的角度来看,后者才是最大的赢家,它经过10多年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处于上升趋势。网络文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

②网络文学年轻的作者们刚刚走出校门,甚至仍然在读,他们涉世未深,缺乏社会阅历,几乎未接受过写作训练,对文学的理解和认知亦处在懵懂阶段。然而,他们热情好学,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熟悉网络虚拟环境;他们思想活跃,在线编写故事毫无心理羁绊。他们占据的时空优势和读者优势是传统作家所缺乏的,读者喜欢是他们写作的动力和唯一目的。由于作者读者是同代人,人生经历与感受容易产生共鸣,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国学热”和“在线游戏”成为网络文学两个重要的文化基因或许是一种偶然,但其促使一代人文化消费范式的形成实是一种必然。

③网络作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系首先是在审美上的高度认同,其次是在形式、内容上的直接借鉴和翻写、延伸,再次是打破时空限制赋予历史以现代想象。在男性向写作和女性向写作中,这一关系又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男性向写作多取其意蕴,女性向写作则取其形态。

④网络文学极少有效仿现代文学之作,取法古人的却比比皆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往往都曾流行于民间大众当中,书场、茶舍是其生根发芽的场所。网络文学通过网络辽阔的虚拟空间,实现了与大众的心灵契合与对接,在这一点上网络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存续有相通之处。

⑤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夹叙夹议,对历史人物心理活动的大胆推测,其借古论今的演绎技法继承了古代话本小说的叙事传统。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孙晓的《英雄志》、打眼的《黄金瞳》等,无不承袭古人智慧,而又具有现代视野。树下野狐的《云海仙踪》则直接脱胎于《白蛇传》。

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文学作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宝藏,逐渐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特殊关系,从《后宫甄嬛传》《悟空传》等网络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但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发扬,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零散而浅显的,表象化的成分居多,真正吸取精髓、发扬光大的作品只是凤毛麟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热”的出现,表明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需求不断提高、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已再

次被点燃。

B.“国学热”虽然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但它最终不是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赢家是悄然诞生的网络游戏。

C.网络游戏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处于上升趋势,这是网络文学诞生和成长的文化背景。 D.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发扬是零散而浅显的,真正吸取精髓、发扬光大的网络作品很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网络文学年轻的作者涉世不深,缺乏社会阅历,几乎未接受过写作训练,对文学的理解和认知也处于懵懂状态。

B.年轻的网络文学作者好学,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与传统作家相比,他们占据着时空和读者的优势。

C.审美上的高度认可,形式与内容上的直接借鉴和翻写、延伸,打破时空限制赋予历史以现代想象,这三方面体现了网络作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系。

D.网络文学极少有效仿现代文学之作,而更多的是取法古人;网络文学将要形成一代人文化消费范式,使古典文脉得以接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传至今的我国文学经典往往都曾流行于民间大众之中,而网络文学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实现了与大众的心灵契合与对接。

B.作者在第⑤段中列举作家作品,意在说明网络文学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古典文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 C.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 其原因是作者与读者的人生经历、感受相同或相似。

D.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文学作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找宝藏,吸取精华,逐渐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特殊关系。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吐谷浑年七十二卒,有子六十人,长曰吐延,嗣。吐延身长七尺八寸,雄姿魁杰,羌虏惮之,号曰项.羽。性俶傥不群,尝慷慨谓其下曰:“大丈夫生不在中国当高光之世与韩彭吴邓并驱中原定天下雌雄使名垂竹帛而潜窜穷山隔在殊俗不闻礼教于上京,不得策名于天府,生与麋鹿同群,死作毡裘之鬼,虽偷观日月,独不愧于心乎!”性酷忍,而负其智,不能恤下,为羌首姜聪所刺。剑犹在其身,谓其将纥拔泥曰;“暨子刺吾,吾之过也,上负先公,下愧士女。所以控制诸羌者,以吾故也,吾死之后,善相叶延,速保白兰①。”言终而卒,在位十三年,有子十二人,长于叶延嗣。

叶延年十岁,其父为羌酋姜聪所害,每旦缚苹为姜聪之象,哭而射之,中之则号泣,不中则瞋目大呼。其母谓曰:“姜聪,诸将已屠绘之矣,汝何为如此?”叶廷泣曰:“诚知射人不益于先仇,以中罔之志耳。”

性至孝,母病,五日不食,叶亦不食。长而沈毅,好问天地造化、帝王年历。司马薄洛邻曰:“臣等不学,突来审三皇何父之子,五帝谁母所生。”延曰:“自羲皇以来,符命玄象昭言著见,而卿等面墙,何其鄙哉!..语曰夏虫不知冬冰,良不虚也。”又曰:“《礼》云公孙之子得以王父字为氏,吾祖始自昌黎光宅于此,今以.吐答浑为氏,尊祖之义也。”在位二十三年卒,年三十三。有子四人,长子辟奚嗣。(选自《晋书·四爽》,.有删改)

【注】①白兰:羌之别种,其地东北接吐谷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丈夫生/不在中国当高光之世/与韩彭吴邓并驱/中原定天下/雌雄使名/垂竹帛而潜窜/穷山/隔在殊俗 B.大丈夫生不在中国/当高光之世/与韩彭吴邓并驱中原/定天下雌雄/使名垂竹帛/而潜窜穷山/隔在殊俗 C.大丈夫生不在中国/当高光之世/与韩彭吴邓并驱/中原定天下/雌雄使名垂竹帛/而潜窜穷山/隔在殊俗 D.大丈夫生/不在中国当高光之世/与韩彭吴邓并驱中原/定天下雌雄/使名垂竹帛而潜窜穷山/隔在殊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嗣子”有多种含义,可以是诸侯居丧时的自称,也可以是当继承父位的长子,即嫡嗣,还可以指旧时宗法制度中,本人无子,把兄弟或亲戚之子过继为己子。

B.“三皇”指称有多种:天皇、地皇、泰皇;天皇,地皇、人皇;伏羲、神农、人(祝融);伏羲、神农,女娲;伏羲、神农、皇帝,本文“三皇”指的是最后一种。

C.礼,在古代可以指“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等书),也可以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技艺)中的“礼”,本文中的《礼》属于前者。

D.在我国历史上,有以国名(如夏、商、周)、官职(如司马,司徒、太史)、居住地(如延陵、东郭、南宫)、职业技艺(如巫、屠、卜)及自己祖先的字为氏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吐延生性残忍。他不能体恤部下,被羌首姜聪刺杀,辜负了他的天赋智谋,临终前他也认为自己被刺对上有负于先公,对下有愧于百姓。

B.叶廷遵奉礼制。在吐谷浑过世后,他作为长子继位;他在位二十三年,死后传位给长子辟奚,可见中原以外的政权也惯于长子继位。

C.叶延嫉恶如仇。在姜聪被杀死剁碎之后,仍然用草结成姜聪的模样,用箭射它,不是为了练习射技打击仇敌,而是用来释放极度愤懑迷惘的心情。

D.叶延追慕教化。他喜欢问天地造化,帝王年历,他依经据典认为可以用祖父的字为氏,如今用吐谷浑为氏,正是尊重祖先的意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生与麋鹿同群,死作毡裘之鬼,虽愉观日月,独不愧于心乎!(5分)

⑵而卿等面墙,何其鄙哉!语曰夏虫不知冬冰,良不虚也。(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竹枝词二首 姚少娥①

其一

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 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

其二

燕睛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 红衣突展绿引畔,接袖②纷纷度小桥。 【注】①姚少娥,明代女诗人。②接柚:指携手

8.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作铺垫。 B.“当垆十五半遮面”,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虽然没有正面亮相,但显得羞涩动人。 C.“一勺清泉"未必真“能醉人”,水不醉人而饮者自醉。这种拟人化的表达衬托了当垆女子的美好。 D.第二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和春游的感受,“饶”是“多、盛”的意思,“醉、销”写出了春色摇荡性灵的力量。

E.第一首诗画面活泼可喜,第二首诗画面明净可爱,各有特色,但都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的爱悦之情,给人艺术美的享受。

9.“红衣突展绿江畔,接抽纷纷渡小桥”两句,在词语运用上或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色?每种特色各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自己因为有求学这种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所以身着粗袍敝衣处于衣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