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坝稳定及应力计算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重力坝稳定及应力计算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901c200029bd64783e2cc1

5.1重力坝剖面设计及原则

5.1.1剖面尺寸的确定

重力坝坝顶高程1152.00m,坝高H=40.00m。为了适应运用和施工的需要,坝顶必须要有一定的宽度。一般地,坝顶宽度取坝高的8%~10%,且不小于2m。若有交通要求或有移动式启闭设施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坝顶宽度B?10m。

考虑坝体利用部分水中增加其抗滑稳定,根据工程实践,上游边坡坡率n=0~0.2,下游边坡坡率m=0~0.8。故上游边坡坡率初步拟定为0.2,下游边坡坡率初步拟定为0.8。上游折坡点位置应结合应力控制标准和发电引水管、泄洪孔等建筑物的进口高程来定,一般折坡点在坝高的1/3~2/3附近,故初拟上游折坡点高程为1138.20m。下游折坡点的位置应根据坝的实用剖面形式、坝顶宽度,结合坝的基本剖面计算得到(最常用的是其基本剖面的顶点位于校核洪水位处),故初拟下游折坡点高程为1148.50m。

5.1.2剖面设计原则

重力坝在水压力及其他荷载的作用下,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维持抗滑稳定;同时依靠坝体自重产生压应力来抵消由于水压力引起的拉应力以满足强度要求。

非溢流坝剖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是:①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保证大坝安全;②工程量小,造价低;③结构合理,运用方便;④利于施工,方便维修。

遵循以上原则拟订出的剖面,需要经过稳定及强度验算,分析是否满足安全和经济的要求,坝体剖面可以参照以前的工程实例,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先行拟定,然后根据稳定和应力分析进行必要的修正。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得到一个经济的剖面。

5.2重力坝挡水坝段荷载计算

5.2.1基本原理与荷载组合

重力坝的荷载主要有: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动水压力、冰压力、地震荷载等。本次设计取单位长度的坝段进行计算。相关荷载组合见表4.5。 组合情况 基本相关自静水表4.5 荷载组合表 扬压力 √ 泥沙压力 √ 浪压冰压力 √ 力 地震荷载 动水压力 土压力 √ 工况 重 压力 正常√ √ 1

组合 水位 设计水位 √ √ √ √ √ √ √ √ √ √ √ √ √ √ √ √ 冰冻 √ 校核特殊组合 水位 地震情况 √ √ √ √ √ √ √ √ 5.2.2坝体自重计算

5.3.2.1坝体自重计算公式

坝体自重W(KN)的计算公式:

w??c?V (4.5)

3

式中:V?坝体体积(m),以单位长度的坝段为单位,通常把其断面分成若干个简

单的几何图形分别计算;

?c?坝体砌石的重度,一般取23kN/m3。

力矩作以下规定:以坝底中心为力矩,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5.3.2.2按实体重力坝计算坝体自重及力矩

2

图4.1 实体重力坝自重计算图

一区:

W1?23?4.14?20.70?12?985.53KN

L1?13?4.14?14.65?16.03m

.05KN.m (逆时针) M1?W1L1?985.53?16.03?15798二区:

W2?23?10.0?34.50?7935KN L2?12?10.0?4.5?9.5m

三区:

M2?W2L2?7935?9.5?75382.50KN.m (逆时针)

W3?23?4.66?5.82?12?311.89KN

L3?23?4.66?3.11m

M3?W3L3?311.89?3.11?969.98KN.m (逆时针)

3

四区:

W4?23?4.66?25.18?2698.79KN

L?12?4.66?2.33m

4 M4?W4L4?2698.79?2.33?6288.18KN.m (逆时针)

五区:

W5?23?25.18?20.15?12?5834.84KN L5?13?20.15?6.72m

M?WL?5834.84?6.72?39210.12KN.m (顺时针) 555六区:

W6?23?2.25?4.50?12?116.44KN

L6?13?2.25?16.55?17.30m

M6?W6L6?116.44?17.30?2014.41KN.m (逆时针) 七区:

W7?23?4.50?16.55?1712.93KN L7?12?16.55?8.28m

.93?8.28?14183.06KN.m (逆时针) M7?W7L7?1712八区:

W8?23?4.50?16.55?1712.93KN L8?12?16.55?8.28m

.93?8.28?14183.06KN.m (顺时针) M8?W8L8?1712九区:

W9?23?4.50?3.60?1/2?186.30KN

L9?13?3.6?16.55?17.75m

M9?W9L9?186.30?17.75?3306.83KN.m (顺时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