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固废课程设计之300万立方米垃圾填埋场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我的固废课程设计之300万立方米垃圾填埋场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015ef07c1cfad6195fa7f5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6.2运行周期及时间的确定 6.2.1曝气时间(TA)

TA?24CCODLsmCA?24?3800.5?5?3500?1.04h

这里取TA=1.1h。

式中CCOD—COD浓度,mg/L;

Ls—污泥负荷,kgCOD/kgMLSS?d; 1/m—排出比,1/5; CA—MLSS浓度,mg/L。 6.2.2沉降时间(Ts)

VMAX?4.6?10CA4?1.26?46000?3500?1.26?1.575m3

H(Ts?1mVMAX)???3.0?151.575?0.5?0.7h

排水闲置时间:取TD=1.2h,与沉淀时间合计; 一周期所需时间:TD?TA?Ts?1.2?1.1?0.7?3h; 进水周期n?24TC?246?4;

每周期TC:TC?TF?TA?TS?TD?3?1.1?1.2?0.7?6h; 进水时间TF?TC2?62?3h。

所以CASS运行一个周期需TC=6h,其中进水时间为TF=3h,曝气时间为TA=1.1h,沉淀时间为Ts=0.7h,排水闲置时间为TD=1.2h。 6.3反应池容积计算

根据运行周期时间安排和自动控制特点,CASS反应池设置2个,2个池子交替运行。 CASS反应池容积:

V?mnN5?Q?882003654?2?151.03m

3第 17 页 共 30 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式中,V—反应池容积,m3;

n—进水周期; N—池子数目,个; Q—每次处理量,m3。

CASS反应池的构造尺寸:有效水深H=3m,超高取hc=0.5m,保护水深?=0.5m, 体积

V?LBH?150.03m3

L,B,H—分别为长,宽,高,m。

据资料,B/H=4:6;

H=3+0.5+.05=4m,B=2m; 则L=25m; S=25×2=50m2; 则可知V=50×4=200m3;

所以V=200m3,池面积S=50m2。

CASS反应池沿长度方向设一道隔墙,将池体分为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两部分,靠近进水端为CASS池容积10%左右的预反应区,作为兼氧吸附区和生物选择区,另一部分为主反应区。据资料,预反应区长1L = (0.16:0.25)L = 0.21L = 3m,CASS反应池尺寸(外形):14.4×6.6×3.5(壁厚200mm)。 6.4 CASS反应池的控制液位

CASS反应池总有效水深为m;排水结束时最低水位:

h1?3.0?m?1m?3.0?3?13?2m

基准水位h2=3m,超高hc==0.5m,保护水深?=0.5m,则: 污泥层高度

hs?h1???2?0.5?1.5m

验证池容:一池一次进水3h,Qh=15m3/h,所以每周期进水量为

QW?QhTF?15?3?45m3

CASS反应池一周期内能纳水:

V6?(2h2?h1)S=2?(3?2)?25?50m3

第 18 页 共 30 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满足QW<V6,

所以CASS反应池的建造符合水量要求。 6.5排水高度和排水装置

排水口高度:为保证每次换水的水量及时快速排出及排水装置运行的需要,排水口应设在反应池最低水位之下约0.5~0.7m ,本工程设计排水口在最低水位之下0.5m 处。

排出装置:每池排出负荷

QD?QhTF2TD?15?32?1.2?18.75m/h?0.313m/min33

每池设滗水器(规格DN=250mm)一套,出水口一个,选用型号为X-PS-2000型旋转式滗水器,排水堰长2000mm,最大排水量200m3/h,滗水深度为2m。 6.6集水井

由于CASS反应池出水量大,并且接触消毒池进水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消毒,为了调解出水,故在CASS反应池的后边设一集水井,则集水井的容积为:

V有效?qT?11.91?6?71.46m

3式中V有效—集水井有效容积,m3;

q —渗滤液流量,m3; T —停留时间,h。 集水井结构为:

长度L=8m,宽度B=3m,深度H=3m。 6.7接触消毒池

考虑到渗滤液日处理量非常小,在非雨季时产量会更小,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长方形接触消毒池,经处理后的渗滤液消毒接触时间为30min,设有ZJ型转子加氯机,加氯量5~10mg / L。

消毒池容积:

V?Qt?30/60?11.91?5.95m3

式中 V—消毒池体积,m3;

Q —进行消毒的渗滤液量,m3/h;

第 19 页 共 30 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t —接触时间,h。 则消毒池的结构为:

长度L=3.5m,宽度B=1.7m,深度H=1m。 6.8加氯间

根据实验条件下水厂的运行经验,按最大用量确定,一般水源的滤前加氯为1.0~2.0mg/L,滤后或地下水加氯为0.5~1.0mg/L;

接触时间:氯与水接触时间不小于30min; 加氯量Q计算:

Q?0.001aQ1?0.001?2.0?11.91?24?571.68mg

由于填埋场远离市区,运输不方便,渗滤液的储备量按最大用量的15~30天计算,该处取30天,则:

Q?30Q?30?571.68?17150.4mg?17.1504g

加氯间的结构:长度L=5m,宽度b=4m,高度H=3m。

第 20 页 共 3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