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实验指导书(2013)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MATLAB实验指导书(2013)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237aa6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38

列的数组。执行数组运算的常用函数有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指数函数、复数函数、圆整函数和求余函数、坐标变换函数等。 三、实验内容

1、一维数组的创建

(1)、利用逐个输入法、冒号生成法以及定数线性采样法创建以下一维数组: X1=[1,2,3,4,5,6,7,8,9,10]

(2)、利用冒号生成法创建以下数组: X2=(1,2,3,4,9,8,7,6,5)

(3)、利用定数对数生成法创建一个第一个元素为10,最后一个元素为100,元素个数为51的一维数组X3。

2、 一维数组子数组的寻访和赋值

以冒号生成法创建一个第一个元素为0,步长为0.1,最后一个元素为2的一维数组X4,并写出寻访或赋值的以下指令: a、 寻访X4的第6个元素;

b、同时寻访X4的第2、5、7个元素; c、 寻访前3个元素组成的子数组;

d、寻访除前3个元素外的全部的其他元素; e、 由后三个元素倒排构成的子数组; f、 由大于0.5的元素构成的子数组; g、把第三个元素重新赋值为0;

把当前x数组的第一、四个元素都赋值为1。

3、二维数组的创建,子数组的寻访和赋值 创建一个M文件(文件名为myMatrix.m),定义一个二维数组A,第一行为11至15、30至26共10个元素,第二行为1~10共10个元素。然后运行改M文件,生成数组AM,并按以下方式寻访该数组: (1) 寻访A的第一行; (2) 寻访A的第三列;

(3) 同时寻访A的第三列和第五列;

(4) 把A的各列按自左至右的次序,首尾相接生成一个“一维长列”; (5) 把A的第1行第1列、第2行第2列以及第1行第5列的元素重新赋

值为10、20、30;

(6) 把A的第二行赋值为11~20。

7

4、标准数组的生成和数组操作函数 生成以下数组或矩阵:

(1)长度为4的全1行数组和4×4的全1行数组; (2)5阶单位阵;

(3)生成一矩阵A,第一行为1、2,第二行为3、4;并使用diag函数生成

A的对角线元素所组成的对角阵。

(4)生成一维数组A,其值为1~10,并使用reshape函数把其重排成2×

5的数组B;

(5)使用flipdim和fliplr函数对B进行翻转操作,从返回结果观察和总结各

个函数的作用。

注:flipdim的调用方式为:flipdim(B,1)和flipdim(B,2);其他均为function(B).

5、数组运算和矩阵运算

?142??24100??生成以下矩阵,A??B?lnA,并进行以下计算:

?797???3?42??(1) B的第二列乘以A的第一列;

(2) 使用MATLAB帮助系统查阅max函数的使用方法,并使用它求解B中

的第二列与A中的第一列逐行元素相乘所得矢量中的最大值。

提示:ln函数在matlab中为log 6、多项式的表达方式及其操作 (1) (2)

求根为5,2+i,2-i,2,3的对应线性方程表达式。

求以下有理分式部分分式展开式,写出求解代码,并根据返回结果写出展开式的数学表达式

1?x?x3?x523

1?2x?x?x(3)

五、 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其要点;

2、把实验过程中的结果以截屏方式保存,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总结实验中的主要结论。

使用roots函数求方程3x7+2x-1=0的根。

8

实验四 数据和函数的可视化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MATLAB绘图的基本步骤和相关指令调用的先后顺序。 2、 掌握MATLAB绘图指令的调用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数学函数从形式上可以分为离散函数和连续函数。MATLAB对这两种函数数据的可视化都提供了相应的指令。仔细阅读教材【例5.1-1】的实现代码,运行并保存结果;并改用stem函数,画出【例5.1-1】的序列图。

2、仔细阅读教材【例5.1-2】的实现代码,运行并保存结果;并分别使用描点和连折线方式,画出连续函数y=xcosx的近似图形(采样点数自定,要求画出的图尽量接近原连续函数的图)。

3、仔细阅读【例5.2-2】的实现代码,理解plot指令画多条曲线的运用方法,运行并保存结果;并使用plot函数和legend函数,在同一个图形窗口上画出y=sint和y=sin(2t)在[0,2pi]区间上的图形,并标出图例。

4、仔细阅读【例5.2-4】的实现代码,理解图形标识选项的运用方法,运行并保存结果;并修改代码,把“sin(t)”字体改为正体,大小改为20,“极大值”改为宋体。

5、阅读【例5.2-6】,理解使用hold on指令画多幅图的方法,运行并保存结果。 6、阅读【例5.2-8】,理解使用subplot函数画多个子图的方法,运行并保存结果。

7、综合实验: 阅读以下关于通过绘制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综合演示图形标识的示例,理解示例中所有图形标识指令的作用,掌握各个图形标识指令的运用方法,并在原指令上改动以实现以下功能:

(1) 把横坐标范围改为0至5pi,纵坐标范围改为0至2; (2) 把图中的横轴的刻度改为从0开始到4pi,中间各点间隔为pi/2;纵轴刻

度改为从0开始到1.5,中间各点间隔为0.3; (3) 把图中的?改为?。

【附】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综合演示图形标识的示例代码 clf;t=6*pi*(0:100)/100;y=1-exp(-0.3*t).*cos(0.7*t); tt=t(find(abs(y-1)>0.05));ts=max(tt);

9

plot(t,y,'r-','LineWidth',3); axis([-inf,6*pi,0.6,inf]);

set(gca,'Xtick',[2*pi,4*pi,6*pi],'Ytick',[0.95,1,1.05,max(y)]); grid on;

title('\\it y = 1 - e^{ -\\alphat}cos{\\omegat}'); text(13.5,1.2,'\\fontsize{12}{\\alpha}=0.3'); text(13.5,1.1,'\\fontsize{12}{\\omega}=0.7'); hold on;

plot(ts,0.95,'bo','MarkerSize',10); hold off;

xlabel('\\fontsize{14} \\bft \\rightarrow');

ylabel('\\fontsize{14} \\bfy \\rightarrow') ;

三、 实验报告要求

1、所有实验内容涉及的指令都以M文件方式创建并运行,保存实验结果图形。 2、非教材示例在实验报告中写出相关指令。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