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油水井动态管理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二章 油水井动态管理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ed497001f69e31433294e9

第一章 油水井动态管理

(3)根据要求的采油强度,计算注水强度,当采油速度为u时,根据储量计算公式,在无水时井组日采出地下体积为:

(2—9)

采油强度为:

(2—10)

式中 Q——采出地下体积,m;

S——井组面积,m; H——层段连通平均厚度,m; Φ——孔隙度,%; Ph—-含油饱和度,%; 350——年有效生产天数; Q3

—-采油强度,m/(d·m)。 H2

3

如果满足注采平衡注采比是1.0的时候,每米厚度采lm油则应注lm水。因此,可视为

注水强度。如果井组内油井已见水,则注水强度为:

(2--11)

式中 B——井组含水率,%。 4)计算层段配水量和全井配水量

上面计算的配水强度是注采比1.0时的注水强度,一般限制层注采比为0.8,加强层注采比1.2,因此,不同性质油层注水强度不同。确定层段性质计算了每个层段的连通平均厚度,则层段配水量就可以计算出来:

全井配水量为层段配水量之和。

上述两种定分层水量的方法,要综合起来运用,一般新注水井(如调整井)采用第二种方法(理论计算法)比较好。老注水井要对照原配注方案,根据油田动态变化进行适当调整,用第一种方法比较好。

在确定了注水量之后,由于计算注水量考虑因素比较简单,而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实际经验调整计算注水量。

在中高含水期注水井确定注水强度的作法是: (1)确定主要产油量的注水强度;

(2)确定要调整方向的注水强度,该强度应考虑主要来水方向控制后的注水量:

(3)一口油井如存在几个含水层时,应按含水状况,分出主要控制层和次要控制层,在注水强度上应该有区别,

(4)对加强层段原则上不控制注水,但在泵压高、层段内部吸水能力相差不大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72

33

第一章 油水井动态管理

一般情况下,加强层段的注水强度应大于区块平均注水强度;控制层段的注水强度应等于或小于区块平均注水强度。

通过计算并依据动态反映进行调整,每口注水井、每个层段的配水量便可以初步确定下来。

五、注水井生产管理与分析

1、注水井井筒动态分析 1)油、套管压力变化分析

(1)正注井的油管压力,表示注入水自泵站,经过地面管线和配水间到注水井井口的压力,也叫井口压力。可用下式表示:

P油管=P泵-P地面管损

(2)正注井的套管压力表示油管与套管之间环形空间的压力。下封隔器的井,套管压力只表示第一级封隔器以上油管与套管之间环形空间的压力。可用下式表示:

P套=P井口一P井下管损

从式中可以看出,能够引起油、套管压力变化的因素有:泵压变化;地面管线渗漏、穿孔或被堵;封隔器失效;配水嘴被堵或脱落;管外水泥窜槽;底部阀球与球座不密封等。

2)井下配水工具工作状况的分析 (1)封隔器失效。

封隔器失效主要表现为:油、套管压力平衡,注水量上升;注水压力不变(或下降)。 ①第一级封隔器失效的判断。(如图2―5所示)

下层段

注水压力 MPa (检) 下层段(原) 上层段(原) 上层段(检) 注水量m3/d

图2-5 封隔器失效

正注时:油、套管压力平衡,或注水量突然增加,油管压力相应下降,套管压力上升。 合注时:油、套压平衡,改正注水后,套压随油压变化而变化。 ②第一级以下各级封隔器密封性的判断。

多级封隔器一级以下若有一级不密封,则油压下降(或稳定),套压不变,注水量上升。若要具体判断是那一级不密封,则要通过分层测试来验证。

(2)配水嘴故障。

①水嘴堵塞:表现为注水量下降或注不进水,指示曲线向压力轴方向偏移,如图2—6所示。

73

第一章 油水井动态管理

②水嘴孔眼被刺大:水嘴孔眼是逐渐被刺大的,短时间内在指示曲线上没有明显反映。但时间校长后,历次所测曲线有逐渐向水量轴偏移的趋势,如图2—7所示。

③水嘴掉落:配水器水嘴掉后,全井注水量突然增高,指示曲线明显向水量轴偏移,如图2—8所示。

④底部阀不密封,造成注入水自油管末端进入油套管环形空间,使套管没有压差,封隔器不密封,水量显著上升,油套压平衡,指示曲线大幅度向水量轴方向偏移,如图2—9所示。

图2-6 图2-8

图2-7

图2-9

74

第一章 油水井动态管理

第四节 油水井单井动态分析

通过区块分析可以得到对该区块生产情况的整体的宏观认识,诸如认识到产量的变化是由于哪些因素构成的,变化发生在哪些井上,目前还有多少井地层供液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多少井可能存在着泵况问题,有多少井资料还需要进一步落实等等。但具体工作还要落实到单井上,因此,只有把单井情况搞清,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此还要进行单井动态分析。

油水井单井分析主要是通过生产现状,将反映出的生产参数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分析工作制度是否合理;生产能力有无变化,油井地层压力、含水有无变化,分析认识射开各层产量、压力、含水、汽油比、注水压力、注水量变化的特征,分析增产增注措施的效果,分析抽油泵的工作状况,分析油井的井筒举升条件的变化、井筒内脱气点的变化,阻力的变化,压力消耗情况的变化,提出明确的增产增效措施。

一、单井动态分析的步骤

(1)自喷井动态分析主要包括:油井工作制度是否合理;油井生产能力的变化;油井各种措施和效果;油井内有无砂堵、蜡堵及井下落物等;各小层的产油、产水、含水和压力变化情况。

(2)抽油井动态分析主要包括:产量、动液面、含水变化原因及规律;分析油井出砂、结蜡、出气的规律;抽油泵在井下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抽油机与电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是否正常,油井参数是否合理等。(一)准备工作

1、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静态资料:井号、开采层位、砂层数据、油层物性、油层油气水性质、单井控制储量、断层资料等。

2)生产资料:射开层位、生产层位、射孔时间及层位、采油方法、油水井综合记录、月度数据、压力资料、液面资料、示功图、作业资料、分层测试资料、系统试井资料以及邻井生产井、注水井的有关情况。

3)曲线:单井采油曲线、注水曲线、电测曲线、吸水剖面曲线、产液剖面曲线、注水指示曲线等。

4)图和表:油砂体数据表、油砂体平面图、构造井位图、油水井油层连通图、油水井生产数据表、注水井生产数据表、油水井措施前后对比表、油水井生产情况阶段对比表、以及根据动态分析需要绘制的各种数据表及图幅。

(二)分析步骤

1)资料对比:根据不同目的和需要,收集选取可靠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列出各种表格,绘制成各种曲线、图幅、进行对比。

2)揭露矛盾:在资料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找出主要矛盾。 3)分析原因:抓住主要矛盾后,进一步寻找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即油水井生产或注水不正常的根本所在。

4)提出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意见。

5)预测效果:根据提出的措施及油水井的情况,切合实际地预测措施效果。 (三)技术要求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