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过版)2017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所有考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必过版)2017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所有考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c69d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e

第十四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可燃气体报警系统:能够在保护区域内泄漏可燃气体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条件下提前报警,属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独立子系统,属于火灾预警系统; 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能在发生电气故障,产生一定电气火灾隐患的条件下发出警报,属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独立子系统,属于火灾预警系统;

3、管路式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空采)或其控制装置应在120s内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4、区域显示器(火灾显示盘)应在3s内正确接收和显示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

5、消防控制器备用电源(即电池)至少应保证设备工作8小时; 6、(押题)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控制器最大负载功能,使至少4只可燃气体探测器同时处于报警状态(少于4只为所有探测器);

7、各类消防用电设备主用、备用电源的自动转换装置,应进行3次转换试验; 8、火灾光警报装置(声光)应安装在安全出口附近明显处,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在2.2m以上。

9、对于火灾报警控制器,使任一总线回路上不少于10只的火灾探测器同时处于火灾报警状态,检查控制器的负载功能。

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投入使用时,使用单位应建立下列技术档案,并应有电子备份档案;(5点)

(1)系统竣工图及设备的技术资料。

(2)公安消防机构出具的有关法律文书。 (3)系统的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4)系统操作员名册及相应的工作职责。 (5)值班记录和使用图表。 11、具有报脏功能的探测器,在报脏时就及时清洗保养。没有报脏功能的探测器,应接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清洗保养;

12、一般火灾探测器使用寿命约为12年,应每隔3年至少全部清洗一遍; 13、据有关统计,60%的误报是因灰尘影响; 14、通过采样管采样的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需要对采样管道进行定期吹洗,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年。 15、不同类型的探测器应有10%且不小于50只的备品;

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原因: (1)产品质量;(2)设备选择和布置不当;(3)环境因素;(4)其他原因。 17、(总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无每月检查要求; 18、(原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年度检查要求:

(1)应用专用检测仪器对所安装的全部探测器和手动报警装置试验至少一次; (2)自动和手动打开排烟阀,关闭电动防火阀和空调系统; (3)对全部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的试验至少进行一次; (4)强制切断非消防电源功能试验;

(5)对其他有关的消防控制装置进行功能试验;

33

第十五章 城市远程监控系统

1、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由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报警传输网络、监控中心及火警信息终端等几部分组成;

2、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前,对系统及系统组件进行调试。系统在各项功能调试后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时间不少于1个月。

3、从用户获取火灾报警信息到监控中心接收显示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0s;经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转发至监控中心时间不大于3s;各子系统通信巡检周期不大于2h;调试系统各设备的统一时钟管理情况,要求时钟累计误差不超过5s; 4、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运行及维护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承担,该单位的主要技术有员应由从事火灾报警、消防设备、计算机软件、网络通信等专业5年以上(含5年)经历的人员构成;

5、联网用户的建筑消防设施故障造成误报警超过5次/日,且不能及时修复时,应与监控中心协商处理办法;

6、与监控中心的通信测试为1次/日;与监控中心的时钟检查为1次/日;每月进行信息查询系统软件运行日志整理;

7、对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进行切换试验,每半年的试验次数不少于1次。

8、每半年检查录音文件的保存情况,必要时清理保存周期超过6个月的录音文件。

9、每年对监近控中心的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等记录进行备份,必要时清理保存周期超过1年的备份信息;

34

第四篇 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

第一章 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要求

1、火灾评估的4个研究对象:以某个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单体建筑为研究对象;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大型公共活动为对象; 2、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原则(3点):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3、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流程(6点):

(1)信息采集; (2)风险识别; (3)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4)风险分析与计算; (5)确定评估结论;(6)风险控制。

4、普通消防站不宜大于7k㎡;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15k㎡。 5、城市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包括(5点)火灾危险源评估、城市基础信息评估系统、消防力量评估系统、社会防能力评估系统;

第二章 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与评估要求

1、 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原则(4点):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适应性 2、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流程:

(1)信息采集; (2)风险识别; (3)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4)风险分析与计算; (5)风险等级判断;(6)风险控制措施。 3、可燃物、助燃物、火源、时间、空间是火灾的五个要素;

4、内部消防管理(6点)消防设施维护、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应急预案、消防培训与演练、隐患整改落实、消防管理组织机构;

第三章 建筑消防性能设计方法与技术要求

1、 消防救援窗口要求如下:

(1)每层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

(2)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小于0.8m和1.0m,下沿距室内地面应不大于1.2m;

(3)窗口间距应不大于30m,且每个防火分区的救援窗口应不少于2个,设置位置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程项目,可对其全部或部分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 (1)超出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适用范围的;

(2)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特殊使用功能的。 3、下列情况不应采用性能化设计评估方法:

(1)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的;

(2)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已有明确规定,且无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 (3)居住建筑;

(4)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幼儿园、托儿所、老年人建筑、歌舞娱乐游艺场所;

35

(5)室内净高小于8.0m的丙、丁、戊类厂房和丙、丁、戊类仓库;甲、乙类厂房、甲、乙类仓库,可燃液体、气体储存设施及其他易燃、易爆工程或场所。 4、性能化设计步骤主要包括: (1)确定工程范围; (2)确定总体目标; (3)确定设计目标; (4)建立性能判定标准; (5)建立设定火灾情景; (6)建立试设计;

(7)评估试设计及性能指标判定; (8)选定最终设计方案; (9)完成报告编写设计文件。

5、建筑的防火设计可分解为三个构成部分,即:

建筑被动防火系统、建筑主动防火系统和安全疏散系统。

6、建筑被动防火系统包括建筑结构、防火分隔、防火间距、管线和管道(井)、建筑装修等;

建筑主动防火系统包括灭火设施、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安全疏散系统包括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避难逃生设施、应急照明与标识等。

7、人员疏散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水力模型和人员行为模型; 8、保证安全疏散的判定准则为:RSET+Ts<ASET 其中RSET—疏散所需要的时间;

ASET——开始出现人体不可忍受情况的时间,也称可用疏散时间或危险来临时间;

Ts——安全裕度。 9、(原题)“t2”火灾增长模型:

t2火灾对比表

增长类型 超快速 快速 中速 慢速 达到1MW的时间/s 75 150 300 600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