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科考前指导(修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考语文科考前指导(修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ab6f24a5e9856a56126092

5+教育,关爱每个孩子的成长!

高考语文科考前指导

答题时注意几点:

1、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目要求(包括选正确还是不正确),挖掘隐含信息;根据条件,梳理出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使解题有序地进行,最重要的一般放在最前面,答案较多最好用序号标明清楚。

2、犹豫心态。一接触到试题,好像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正确的做法是: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没有太明确的把握,答案不要随意改动。

3、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不要太浪费时间,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遇到从没见过的题目不要慌乱,别人也不会。前面阅卷时间看到作文题目不要去想会不会偏题,先考虑名句和名著选什么。

二、答题的策略

一、名句默写(6分)

1、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像小学生一样一笔一划写字,切勿卖弄。 2、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一时出现思维短路,想不起来的句子,暂时放过,有时间再回头想,回想时尽量朝前背诵段落。

3、一般考查的句子都容易出现错别字,务必要注意不出现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等现象。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

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如成语“瞻前顾后”);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分析字形,辨明字义;结合语法,理解分析(如“芳不得薄兮”《楚辞·涉江》)。

注意: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2、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如:直接表现、全都表现这样的字眼。 3、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

文句翻译题答题原则: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一一对应,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翻译一般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5+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咨询网站。 1 版权所有@5+教育网

5+教育,关爱每个孩子的成长!

②根据分值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能让它们糊过去。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词的特殊用法。

③句子翻译时,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特殊语气(如反问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④掌握古汉语所特有的句式也很必要,句式有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省主、谓、宾、介词)、被动句、判断句。

⑤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三、诗歌鉴赏(6分)

1、怎样才读懂一首诗词呢? 首先做以下两步:

第一,看标题,看诗(词)人,看注释。

第二,把诗歌默读一遍,翻译一遍,判断属于什么题材,抒发什么思想情感。 题材及思想感情:

①闺怨诗——佳人寂寞之愁、见春伤春之愁、怀人思归之愁、惆怅、无奈、伤春惜时 ②送(离)别诗——贬官谪居之恨、游子逐客之凄凉、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痛、思乡怀友之苦

③怀古诗——国破家亡之痛楚、昔盛今衰之感慨(借古讽今)

④山水田园诗——自由悠闲之闲适、宁静淡泊之心境、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乐观豁达、倾慕歆羡、恬淡闲适

⑤咏物诗——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

⑥风物诗——秀美风光、华美胜景

⑦边塞诗——气势恢弘之边塞风光、建功立业之豪迈、杀敌立功之志向、报国无门之激愤、激昂奔放、乐观豁达

⑧羁旅诗——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痛、离别思念之绪、寂寞(愁绪万端、凄清冷落、孤独凄清、悲观失落)

⑨咏怀诗——寂寞愁绪、凄清冷落、物是人非、报国无门、时光易逝、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托物言志)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A、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和叙事抒情等。

B、描写手法:联想、想象、动静结合、白描、渲染烘托、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5+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咨询网站。 2 版权所有@5+教育网

5+教育,关爱每个孩子的成长!

C、修辞手法:衬托、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白描等。

D、写景特定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绘声绘色(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点面结合、高低远近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哀情等。 3、语言特色。

语言的风格或特点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4、炼字炼句。

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鉴赏常用语如:

A、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

B、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C、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

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

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5、一句统领全诗。

第一步,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表达技巧)(译);第二步,该词(句)在全诗所起用的作用(思想内容)(情)。 6、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首诗是怎样来描写了某种艺术形象的哪种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历代名人称这首诗表现了某种“味道”,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古诗的思想内容大致有九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志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等。

第一步,找出诗歌的意象(如梅、月、菊、舟、雁等),归纳其特点和所营造的意境; 第二步,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意象、形象和诗歌主旨的关系,感受意象、意境、情境之间的关系(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第三步,明确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知识储备】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的描写。

2、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景衬(写)哀情、融情入景、移情于物、一切景语皆情语。

5+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咨询网站。 3 版权所有@5+教育网

5+教育,关爱每个孩子的成长!

3、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衬托等。 4、写作技巧:赋比兴、象征、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

5、意 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①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

②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 、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 、对比、 起兴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③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等。

④风格类:沉郁顿挫 、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⑤文章结构: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⑥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特别提示: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②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③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比喻)。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⑥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

四、文学名著阅读(10分)

文学名著阅读重在考查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和效果。其中客观题(多项选择题)占5分,它采用设错的方式考查学生掌握阅读文学名著的情况。设错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时间设错式、人物设错式、地点设错式、情节设错式、数字设错式。每个错项设置了两个错点。主观题(简答题)占5分,设计两题,答题字数需100字,采用任选一题作答,要求学生根据记叙的要素,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文学名著的设题不涉及到评析、论说。 针对选择题和选答题的特征,建议考生:最后阶段的备考,可以把重点放在熟悉掌握《考试说明》所规定的4部中国文学名著,或者4部外国文学名著。 五、文化经典阅读(6分)

简答题则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和评价,答题要紧扣文本内容具体来答,不要随意套上诸如“仁”“礼”“义”“性”“心”等。 六、现代文阅读(12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

5+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咨询网站。 4 版权所有@5+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