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及垄向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及垄向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16e74bd1a37f111f1855b03

(三)东北半干旱区坡地的水土流失及成因分析 1.水土流失现状

由以上的分区可看出东北半干旱区呈现出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据资料统计,东北地区总土地面积123.8×104km2,耕地面积21.4×l04 km2,水土流失面积43.5×104km2,耕地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7.3%和35.1%;在耕地中坡耕地约占40%,大多数的坡耕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按水土保持区划分,低山、丘陵、漫川漫岗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流失面积的74.6%;按侵蚀形式划分,水蚀面积占总流失的64.7%;按土壤侵蚀强度划分,轻微度水土流失面积占73%。

在我国东北半干旱区范围之内的松辽流域,北起黑龙江省的嫩江、克东,经海伦、绥化、哈尔滨等县市,向南断续延伸至吉林省四平市的南部边界,分布着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之一的中国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0万km2。据资料显示,目前,在东北地区仅黑土流失面积就有27.59万km2,占东北总土地面积的27.09%,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3.43%,如果黑土再一步退化,将直接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影响到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我国的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由于黑土的不可再生性,如再不加以有效的防治,再过50多年的时间,黑土区的黑土层将会大部分消失,美国30年代出现的 “黑风暴”将会在东北黑土区重演,东北黑土区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荒”,其后果不堪设想。 2.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条件的影响

东北半干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坡地较多,土壤疏松、抗蚀能力弱。下垫面状况和阵发性降雨较多是导致该区水土流失严重首要因素。

(2)土地的过度垦殖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平岗地的农业生产己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从而转向坡地的开发,毁林毁草种地,造成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层变薄,跑水、跑土、跑肥现象严重,沟壑增多,地力减退,粮食产量下降。

(3)掠夺式经营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重用轻养造成一部分土壤长期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作物每年从土壤中带走的大最养分得不到有效的补充,造成土壤养分平衡失调,理化性状恶化,土壤肥力减退,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4)土壤使用功能转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相当数量的耕地转为他用,使部分土地发生永久性退化。

(5)工农业生产对土壤的污染

为追求高产,通过多施加化肥等来维系农业生产,大量农药、化肥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变坏,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了东北半干旱区黑土面积减少,黑土层变薄,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状日趋恶化,土壤养分减少、肥力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在东北半干旱地区一方面是干旱灾害,一方面又伴随着水土流失和跑水跑肥现象。因此,对该区而言,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抗旱和防治水土流失,抗旱必须先治坡,治坡必须先保土。

第二节、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的水土资源

(一)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水资源及坡耕地的发展方向 1. 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水资源的特点

(1)降水有限,水资源数量少,作物水分亏缺量较大

东北半干旱偏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mm之间,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仅为200~250mm。地上和地下水资源贫乏,耕地和

草地每年每亩平均仅有水资源10m3上下,仅为全国亩均的0.6%,作物平均亏缺水分100~130mm。半干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50~450mm,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为250~400mm。地上和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少的每年每亩平均仅33.2 m3,仅占全国亩均的1.9%,多的每年每亩平均也不过139.2 m3,仅为全国亩均的7.9%。作物平均亏缺多的达60mm,在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略盈20mm,但极不稳定。半湿润偏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50~600mm之间,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在400~500mm。

(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旱十分突出,降水年变率、季节变率大,导致旱灾频繁

降水变率是指某年或某一季节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差(一般称为降水距平)占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降水年变率和季节变率大是我国东北半干旱区降水的又一明显特点,由于降水年变率和季节变率大,发生干旱的频率也必然较大。东北半干旱区全年降水量约有55~70%落在夏季6月~8月或夏季至初秋7月~9月三个月内,而冬季至春季6个月的降水量多仅占12~20%左右。春播时土壤含水量大多偏低,必须从上年起就及时采取蓄保水分的措施,春旱秋抗,趁墒播种,保墒不好的需增墒播种,这也是我国旱农生产中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

(3)降水集中季节常有强度大的暴雨,招致坡地严重水土流失,有时并引起严重洪涝灾害

东北半干旱地区的暴雨大部分集中于6~8月,尤其是历时短强度大的暴雨出现的机会多,不但会引起严重洪涝灾害,还会导致坡耕地大量的水土流失。据统计,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5×104km2,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35.15%。本区内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水力侵蚀分布比较普遍,水蚀面积占总流失的64.7%,轻微度水土流失面积占73%。

(4)冬春多大风,蒸发量大而地面空气相对湿度低,土壤保墒困难

我国东北地区冬春季节,因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干燥寒冷的西北风,春季大风日数也较多。在半干旱偏旱和半干旱区,年内大风日数可在10~20天之间, 风蚀严重,近些年伴随大风常有沙暴发生。在干燥大风影响下,土壤蒸发强烈,致使这些地区4月份地面空气相对湿度偏低,随之土壤水分大量散失。在东北半干旱地区,必须采取保墒措施才能保证播种出苗的最低水分,即使在半湿润偏旱区,如不慎重采取保墒措施,春季土壤水分也常常难以保证全苗。 (5)地形地貌复杂,常常有水难用

东北半干旱区是以丘陵坡耕地为主,山地、丘陵、高原、盆地、滩地、平原纵横交错,许多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深,打深井提用较困难。由于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必须尽可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发挥土层深厚的优势,建立“土壤水库”,并大力搞好水土保持,改善旱农耕作栽培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的发展方向

对于水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容易开采的地区发展灌溉农业为最好,而对于水资源比较匮乏并且开发利用比较困难的地区来说,只能走抗旱雨养农业的道路。由此可见,对于东北半干旱坡耕地地区来说走高投入的节水灌溉农业是行不通的,必须走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相结合的道路。

(二)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

除了干旱之外,限制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水土流失,尤其是黑土的流失和退化,研究如何有效防治东北半干旱区的水土流失,对于指导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危害 (1) 丧失了宝贵的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