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基层型大学 育应用型人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办基层型大学 育应用型人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fc1408f705cc1754270921

办基层型大学 育应用型人才

——荆楚理工学院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办学实践

特色已成为高校办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谁突出了办学特色,谁就占据了竞争优势。荆楚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尽快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从而健康、持续和快速地成长,这是荆楚理工人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学校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三步走”办“荆门的、湖北的、中国的荆楚理工学院”的发展战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基层需求、服务基层建设的“基层型大学”。

如何找准办“基层型大学”的切入点?荆楚理工人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精神,敏锐地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中得到启发,立足于“办荆门的荆楚理工学院”、把服务荆门、服务基层作为突破口,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三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着力探索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的特色办学途径,初步形成了“立足基层、志在高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立足荆门、服务荆门”依托产业背靠行业的地方特色、以及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脉搏的时代特色。

一、形成“立足基层、志在高远”的人才培养特色

所谓“立足基层、志在高远”,用吴麟章校长的话说,就是通过坚持“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的基层型大学,培养“宽基础、强实践、善应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之真正把经济社会基层当做自己就业创业的人生舞台和志在高远的人生起点。

“丰富其知识,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是基层型大学的治学理念,在人才培养上是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和社会大课堂的功能突出“三性”:学科专业设置的战略性、培养目标的社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注重将实训基地建设与服务基层社会有机结合,积极建设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加大对实验实训的投入,注重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与服务基层经济社会

有机结合。加强“知行一体”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双证书”、“双学位”等方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体育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适应基层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荆楚理工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推进学校“三步走”战略的良好实施,学校积极培育“崇学尚德、克难奋进、求实创新”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倡导“教授治学、全员育人”的基本教育理念、坚持“在破茧中促转型,在开放中谋发展,在合作中育特色”的发展思路。在实践中,探索建设与基层型大学相应的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和学术文化,为培养“立足基层、志在高远”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精神支持,引领学校坚定地走“基层型大学”特色发展之路。

“全员育人”教育体系是培养“立足基层,志在高远”的应用型人才的核心。2011年3月,学校在湖北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论坛上作了题为《“四个四”工程构建全员育人大格局》的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学校“全员育人”工作,特别是书记、校长当班主任在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省教育厅以简报的形式向全省推介并上报国家教育部。2010年11月23日,校长吴麟章接受荆楚网专访时,就“大学校长当班主任”的初衷和目的做了深入的阐述,提出“大学校长当班主任是实践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荆楚理工学院把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的改革实践主动融入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进程中,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市场经济建设中,融入到基层与荆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三年来,学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居湖北省同类高校前列。刘芳艳同学“携盲母上大学”的事迹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湖北省委领导关注,被列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二、凸显“立足荆门、服务荆门”的地方特色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在评价学校“十二五”规划时说:“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符合地情校情,是很有魄力、完整的规划,理论阐述科学,办学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只要坚持基层型大学办学特色,就会很有发展前途。地方大

学办学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就应放在服务基层上来,放在办好‘荆门的荆楚理工学院’上来。”“办好荆门的荆楚理工学院”必须“融入荆门、研究荆门、服务荆门”。融入荆门是学校的发展姿态,就是要“开放办学”,渐入主流;研究荆门就是要了解荆门的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布局、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地域文化特色等;服务荆门就是要将学校的优势资源与荆门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为地方产业升级、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理论服务,在主动服务中有为有位。

荆楚理工学院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基层型大学建设要求出发,以开放合作为途径,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建设了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学校在现有学科专业基础上,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改造传统学工艺,为荆门市东宝区开发出旅游馈赠品“仙居红酱制品产品系列”、与沙洋县食品企业联合开发地方风味的小麦酱产品系列,与湖北洋丰集团合作解决如何有效防止复合肥结块问题及硫酸装置尾气二氧化硫回收与治理问题,与沙洋天一药业合作研发“牛磺酸结块机理及防结块剂产业化”,同时利用脱毒快繁技术,与京山县人民政府、湖北汇澄油茶有限公司就油茶苗的快繁结成三方产学研战略合作伙伴,孵化优势学科,拓展荆门地方产业发展。同时,将学校的学科专业对接荆门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荆门支柱行业、产业、企业联姻,逐渐形成完善“一主两翼多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即以化工类应用学科为龙头,机电、生物大学科群为两翼,以师范教育、应用医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为特色,促进理、工、农、医、文、教、管、艺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

三、立足教育改革实践,凸显办学时代特色

荆楚理工学院积极服务荆门新农村发展,助推荆门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组建了新农村科技学院,把培养现代农业人才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学校着力实施湖北省委组织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校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的同时,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成果转化推广的“孵化器”。学校与掇刀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湖北白鹿春股份有限

公司、汇澄茶油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智能农业研发实训基地。与荆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彭墩村、王坪村等7个村签订校村合作协议,进行了“公司+科技+品牌”的经济运行模式探索。以相关研发成果为依托,完善、改良传统发酵食品中的菌种复壮技术和产学研战略合作伙伴,与湖北鑫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草莓优良品种的快繁、栽培至深加工,形成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等。

筹建老龄事业科学学院是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战略层面,面向社会特色办学的一种突破性探索,体现了学校特色办学的前瞻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将老龄事业科学学院的办学定位为致力于在老龄事业领域开展人才培养、调查研究、社会服务、培养本科层次的老龄事业的高级护理服务者、社会研究者、产业开拓者、社会管理者,为中国的老龄事业培养专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展望未来,荆楚理工学院将结合社会发展,整合校内校外资源,组建学前教育科学学院、循环经济工程学院等特色学院,在实践途径和办学体系上构成一体化支持体系,坚持以专业学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建设新思路,进一步彰显基层型大学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