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f85a4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c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以及常见的文言现象。

2、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 3、通过鉴赏文本,让学生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 【学习重点】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感受文本真挚的感情。

3、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学习难点】

祭文的写法。真挚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方法】

诵读讨论点拨 【学习时数】

两课时

预习导读单 一、布置预习(各项均由专人负责):

1、 作者(课前板书要点) 2、 背景(课前板书要点) 3、 文体介绍 4、 熟读(准备课上范读)

5、 生字(课前写在黑板上) 6、 文言知识(文本上做好标记,准备课上交流)

二、文本诵读

1、个别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注意读音(课前由专人板书到黑板上):

闻汝丧及长 不省所怙 兄殁南方 省坟墓 归取其孥 丞相薨 佐戎徐州 夭其嗣 汝遽去万乘之公相 殒其生 窆不临其穴 尚飨 2、多媒体配乐朗诵: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三、文言知识

方法:小组简单交流后,学术助理(或负责本课的值日小组)主持交流。 (一) 通假字

1、远具时羞之奠 2、皆不幸早世 3、敛不凭其棺

4、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二)、古今异义 1、当不复记忆 2、明年,丞相薨 3、吾去汴州

4、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5、吾与汝俱少年 6、而齿牙动摇

7、又可冀其成立邪 (三)一词多义

1、省

①不省所怙。 ②汝来省吾。

③省徭役,减征赋。 2、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④树草栽木,颇有野致。 ⑤乃能衔哀致诚。

⑥ 致食客三千人(《孟尝君传》)。 3、诚

①诚知其如此。

②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4、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③金就砺则利(《劝学》)。

④三窟已就(《冯谖客孟尝君》)。 5、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

②死而有知。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④产将知政。

⑤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⑦手等有痛痒之知。

⑧ 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⑨ 两小儿笑曰:“孰为(谓)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四)词类活用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莫如西归 3、吾书与汝日

4、东亦客也 5、而视茫茫

6、恐旦暮死

7、将成家而致汝 8、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9、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10、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11、长吾女与汝女 (五)、文言句式

(1)惟兄嫂是依

(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3)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4)从嫂归葬河阳 (5)未可以为信也 (6)何为而在吾侧也? 四、重点文句翻译

(方法:学生交流疑难句子的翻译后,教师指导留存的疑难。) 五、把握感情

(一)感情

问题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问题2、本文有“至情之文,千秋绝调”之誉,其蕴含了那些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尽量用原文句子为例证。

(二) 作者介绍,理解情感。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其传世的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2、背景介绍,理解情感来源。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六、作业

熟读文本,整理本文中的文言语法现象。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 自我 评价 组长 评价 学科长 评 价 教师 评价 我的收获与反思:

问题探究单

一、文本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