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试卷及复习资料(珍藏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试卷及复习资料(珍藏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eeac1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f

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结合案例,请回答:

(1)请你谈谈大学生该如何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 (2)大学生洪战辉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人生的道路上,谁都免不了碰上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关键是如何对待它。挫折和苦难是信念、意志和能力的试金石:信念坚定、勇于接受挑战的人,能够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喉咙,从挫折和困苦中汲取成长的智慧,把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意志不坚定或容易满足的人,可能会打拼一阵子,但往往半途而废,无奈地举起投降的白旗;胆怯、懦弱的人常常被挫折和困难吓倒,有的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有的望风而逃、一败涂地。

然而,挫折和苦难并不是天然的财富和垫脚石,要从中得到财富和智慧,需要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坚如磐石的信念和经年累月的坚持。面对捡来的妹妹无助而期待的眼神,少年洪战辉顽强地奋斗了12年;在艰辛和病痛面前,他选择了独立和坚强,选择了责任和担当。在他看来,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重担;只要精神不垮,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 坚持和放弃,时常是一念之差。洪战辉选择了前者,也就选择了持久的抗争,选择了决不妥协的自立自强。凭借这份坚忍,他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把“拣来”的妹妹养大,送进学校读书。生活拮据,他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还多次婉拒好心人的捐款。没有因为苦难而软弱,没有因为贫穷而丧失信心,甚至没有抓住他人同情帮助这根救命的绳索。 不抱怨,不放弃,坚忍自强,是个人面对挫折的选择,也将是支撑社会走出困境的力量。

2.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他家门前的空地上踢足球时,一不小心,踢出去的球将邻居家的窗玻璃打碎了。愤怒的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男孩向父母诉说了实情并希望父母承担起自己还承担不了的责任。但一直很宠爱他的父亲却让他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的钱陪人家?”父亲把12.5美元交给了儿子,但他对儿子说:“你一年后要把钱还给我。因为承担自己的过错是一个人的责任,是责任你就不可能选择逃避。”从此,男孩靠艰苦的打工生活用半年的时间挣足了这笔“天文数字”,把钱还给了父亲。后来,在男孩的一生中,遇到了多次必须作出选择的情况,每次他都选择负担起自己的责任,从不逃避。终于,他养成了承担责任的习惯:承担家庭责任,他赢得了亲情和爱心;承担工作责任,他培养了正义感和勇气。因此,他拥有了成功的人生。他就是把美国从经济衰退中带出来的总统:罗纳德.里根。

问题:结合以上材料及自身经历(至少举一实例),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

答:人生责任包含相互联系的两层涵义:一是指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应当承担的职责、应当

完成的分内事,即应尽的责任;由人的社会性决定。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都必然地与社会和他人发生各种联系和交往。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联系和交往。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联系和交往中,每一个人都享有接受社会和他人提供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条件的权利,如安全保障、交通设施、精神文化设施及其相关的服务等。同时每一个人都有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作出贡献,回报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关系是个人得以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维系个人和社会、个与他人之间的最基本的纽带。不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人,必然会补他人和社会所唾弃。 人生责任的第二层含义,是指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没有承担或完成应尽的职责而必须承担的过失或责罚,即应追究的责任。

人生责任是由个人的自主性与社会性共同决定的。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有受社会制约的一面,也有自主自择的一面。面对人生责任,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和权利。人们履行还是不履行人生责任、责任心的强弱、选择这种或那种责任行为、履行这样或那样的人生责任等,总是根据主体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按照主体的意志来选择和实行的,因此,主体必须对自己的言行及其产生的结果负责。

可见,人生责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当承担的职责和对未能履行好该职责,必须受到的褒奖、赏罚、得失等结果或回报。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一、单项选择题:

1.(A)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A.道德 B.法律 C.法规 D.规范

2.人类最初的道德以(B)等形式表现出来。 A.社会舆论 B.风俗习惯 C.法律条文 D.法律规范

3.道德的(D)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调节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认识功能

4.道德的(A)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导向功能 D.沟通功能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B)为核心。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共产主义 D.社会主义 6.为人民服务低层次的要求是(A)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D、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7.( A)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血缘关系 8.在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领域可以分为( A )

A.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婚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 9.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C )。 A.民法规则 B.生活习惯 C.社会公德 D.职业道德

10.“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当代中国,对“爱祖国”的要求集中体现为:(D ) A.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B.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取利益和财富 C.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D.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1.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C )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B、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C、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 D、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12.(D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 B.团结友善 C.勤俭自强 D.诚实守信 13.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包含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A.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 B.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

14.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称为( B )

A、道德观 B、道德品质 C、道德理想 D、道德行为

15.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B )。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 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C.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要求 D.社会各阶级普遍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不止一项,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道德发挥作用主要依靠(ABC )。 A.内心信念 B.社会舆论 C.传统习惯 D.国家强制力

E.法律法规

2.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包括( ABC)。 A.反对个人主义 B.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C.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集体是达到个人目的一种手段 3.道德是(ABCE)。 A.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B.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C.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 D.具有稳定性

E.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4.道德主要功能有(CD)。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认识功能 D.调节功能 E.沟通功能 5.道德的社会作用是(ABCDE)。

A.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E.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6.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有(ABC)。

A.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B.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C.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D.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促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保证 E.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保持是国家稳定的重要手段 7.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存在哪些错误的思潮?(AC) A.文化复古主义思潮 B.全盘西化主义思潮 C.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D.大国沙文主义思潮 E.文化帝国主义思潮

8.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哪三个层次?( ABC )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D损公肥私,一心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