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形势下社团党建工作的思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加强新形势下社团党建工作的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a01ce079563c1ec4da7103

加强新形势下社团党建工作的思考

社团是基层党建的新领域。2000年以来,湖州市先后在市个私协会、城区个私协会、南浔镇商会、城区酒类批发协会等四家社团中开展了党建工作试点。在社团党组织设置、党组织发挥作用途径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与社团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相比,社团党建工作依然滞后,突出表现为“六对矛盾”。

社团快速发展态势与党建阵地意识淡薄的矛盾

社团组织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拓展基层党建新领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但对社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各界还存在着模糊认识。主要有:一是“形式主义论”,认为社团本身是“松散型”的民间组织,每年只开展一两次集体活动,建立党组织无多大意义,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而且目前绝大多数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是由主管单位的负责人兼任的,社团管理比较正常,没有必要再建党组织;二是“条件不具备论”,认为从目前社团实际情况看,社团专职人员中党员人数少,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三是“与党章抵触论”,认为社团中的党员都在原单位过组织生活,按照党章规定一个党员不能同时参加两个党的基层组织。这些认识直接影响了社团党建工作的开展。 社团多重管理体制与责任主体实际缺位的矛盾

中组发[2000]10号文件明确规定,加强社团党建工作,党委组织部门负有宏观指导责任,民政部门负有督促检查责任,业务主管单位负有直接领导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多方联动工作机制,社团党建的工作合力还没有形成。特别是作为社团党建工作责任主体的业务主管单位,责任意识淡薄,考核措施不力,有的主管社团过多,顾此失彼,造成责任主体的实际缺位。 扩大党建覆盖面要求与社团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的矛盾

扩大社团党建覆盖面,必须有相应的党建工作基础作支撑。从总体上看,湖州市社团党建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全市登记注册的350家社团中,常设机构专职人员中有党员的仅64家,占18.2%,共有党员114名,平均每家仅1.7名。其中专职人员中有1名党员的28家,有2名党员的29家,有3名以上党员的仅7家。而且相当一部分社团经费筹措困难,存续能力很弱,专职人员待遇得不到落实,老龄化问题突出,流动性大。如本市专职人员中有3名以上党员但还没有建立党组织的3家社团,14名专职人员党员有9名是离退休人员。这些都使社团党组织的组建面临不少困难。

党组织体系严密性与社团组织松散性的矛盾

党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组织生活,才会有坚强的战斗力。而在社团中,虽然专职人员中的党员相对集中,教育管理也比较容易奏效,但会员党员分布相对分散,集中活动又临时、短暂,社团党组织要加强对会员党员的教育管理往往比较困难。同时,由于社团的非实体性,社团党组织如果仍然使用强制的、刚性的措施开展工作,很容易挫伤会员积极性,社团就会失去作为民间组织原本具有的内在活力,这使长期以来习惯于使用刚性手段的党务干部感到不适应。 社团党员多重身份与党员管理传统模式的矛盾

社团已日益成为群众参加社会活动、交流沟通信息以及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场所。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社团中的党员具有多重身份,他们既是社团会员,又是单位的干部或职工,有的甚至还参加了两个以上社团。开展社团党建,需要把这些具有多重身份的党员纳入社团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客观上使其参加多重组织生活。这与一名一般党员只能归入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殊组织,参加组织生活的传统模式存在冲突。

社团会员多元思想需求与单一党建工作手段的矛盾

由于社会环境的开放性、生产力水平多层次性以及所有制形式多样性,人们

思想和需求的差异性日益明显。社团中的会员虽然同处于一个社团,但由于其所处具体环境的不同,其思想需求也是多元的。社团党组织必须善于把握会员思想需求,采取灵活多样手段,开展针对性服务,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并积极加以引导,发挥党的思想导向作用,才能使各方利益得到有效整合。但从目前社团实际看,由于人、财、物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社团党建工作基本局限于组织学习、发展新党员等传统内容,工作的有效性还有待于提高。

社团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社团党建工作,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团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在新形势下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渗透力,有利于保证社团的健康发展。考虑到社团组织的非实体性和松散性,社团会员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开展社团党建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党建工作经验,而应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创新党建理念,夯实社团党建工作思想基础

思想认识的滞后是制约社团党建工作扎实开展的首要因素。从深层次看,是受传统党建理念的束缚,导致基层党建工作思想落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因此,加强社团党建工作,首先必须坚持以“三个解放出来”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党建工作理念。主要有:

一是基层党组织设置要由单位建党、社区建党向网络建党延伸。即由长期以来“支部建在连上”、依托“单位”建立基层党组织,以及近年来兴起的依托“社区”这个区域共同体建立基层党组织,向依托社会网络“结点”建立基层党组织拓展,以更好地发挥党对当今社会各种资源和利益关系的整合作用。

二是党组织作用发挥由依靠纵向、刚性的行政手段向柔性的协调、指导、服务延伸。即适应新时期转变党的领导方式的需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民主、依法办事、遵循规律有机统一起来,尊重社团的自治、自律特点,寓管理监督于协调、指导、服务之中,既保护社团自治的内在活力,又确保社团发展的正确方

向。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由单一、局部管理向覆盖党员工作、学习、生活多领域的立体管理延伸。即适应人们从业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的需要,破除把党员教育管理完全禁锢于单个基层党组织的传统模式,积极探索党员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新模式,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创新管理体制,整合社团党建工作资源

推进社团党建工作,关键是要与社团双重管理体制相适应,努力构建地方党委、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社团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社区党组织“四位一体”的社团党建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市、县社团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社团党建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指导社团党建工作。

二是明确社团业务主管单位党委对社团的政治领导责任。建立领导责任制,推动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履行好相应职责;建立社团党的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强业务主管单位与社团、社团会员及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联系;建立情况信息定期汇报制,使业务主管单位能及时了解、掌握社团活动情况。 三是社团管理登记机关要主动协助党委组织部门共同抓好党的工作。对新成立的社团,把住源头,同步建立社团党组织或落实党的工作责任制;对已成立的社团,将党的工作情况作为日常督查和年度检查的主要内容,配合组织部门抓好落实。

四是社区党组织要把社团党的工作纳入社区党建工作范围。社区党组织与社团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社团登记管理机关要建立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制度,社团及其党组织要积极参加社区共建活动,实现社区党组织与社团的资源共享。 创新组建形式,拓展社团党建工作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