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浅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856780b9d528ea81c779d6

言在表达强重音时都使用了音高的手段,即提高被强调的音节的基频。然而,在汉语普通话中,强重音的表达并不是简单地提高基频,而是提高声调的高音点;对于没有高音点的上声来说,则是抬高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临近音的高音点。在音节被强调的情况下,声调的调型并未改变,只是调域向上拓展了。而外国学生往往是为了抬高基频而抛弃了声调,造成语句中声调的错误。(2)为表达语气的需要而抛弃了声调,最常见的是疑问句的问题。在类似于英语的单线语调的语气中,有些疑问句,例如一般疑问句,是用句尾音高的提高来表达疑问语气的,俗称升调。然而普通话的情况更要复杂,已有的实验证明,疑问句句尾的整体调域并不一定比前面音节的调域高,调型更不会因疑问语气而成为升调。简言之,疑问句句尾的调域是比较窄的,而在是非问句或有疑问语气词的情况下,甚至也有不使用疑问语气的情况,因为疑问词以及表达了疑问语气,但外国学生往往简单地以句尾音高的上升来表达疑问,造成句尾甚至更多音节调型的扭曲。 (四)儿化与轻声的问题

这里将不对儿化与轻声问题做重点来讨论。其原因是在汉语普通话中,那些词可以儿化,哪些词可以带轻声,并不存在一个非常严格的标准,这个标准的缺失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明确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目的语成为交际工具。而交际工具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实用与简便性。而轻声与儿化在汉语普通话里作为区别意义手段的时候并不在多数时候,况且,儿化与轻声具有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即儿化与轻声现象盛行于北方,而南方地区的人们的口语中极少带有儿化与轻声。即便如此,南北地区的交流并没有存在着大碍。可以这么认为,轻声与儿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不是一个重难点的问题,外国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将不作重点处理。

三、产生语音偏差的主要原因

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产生如此多的问题的原因不一,但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母语的语音意识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这种语音意识决定了学习者的发音器官在发音时的整个过程。其次是年龄因素。大多数的外国学习者都是成年人,他们都过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发音习惯已经定形,口腔肌肉失去了弹性。如果目的语中的发音习惯、部位不同于母语,他们就很难适应目的语的发音,倾向于用相似的音来代替,变音、增音、缺音等现象层出不穷,因而产生洋腔洋调的问题。最后是教学本身的问题。我们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先后组织编写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大纲、汉字大纲、语法大纲和功能大纲,但是一直没有编写语音大纲;

另外语音教学的时间很短,大多为两周左右,而执教者也往往缺乏持续训练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音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语音教学与教学的其他方面缺少配合,语音教学合理正确的方法等原因,也会致使学生出现洋腔洋调的现象。

四、针对问题所提出的若干解决策略

语言首先是一种交际工具,这种首要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根本原则便是实用性,因此,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不应在理论层面做冗余的探讨,而是建立一个可行而简便的方法。以下几个方法值得参考:对于初级的学习者而言,我们或许可以采取语境教学的方法。可以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汉语语音环境,比如可以让学习者与多位操有标准普通话的中国学生在一起生活与学习,让他们在课堂的学习之余能够亲耳聆听身边的语言,这将对他们的听力与语感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音乐教学的方法。汉语一种声调语言,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根据教学经验得知,外国学习者的洋腔洋调形成的关键不在声母和韵母, 而在声调以及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因此,音乐教学将是一个对语音教学具有很大突破性的教学方法。在声、韵母教学中, 我们可以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汉语的发音特点, 教师可以适当 地采用夸张式发音, 让学生观察口形变化, 同时出示发音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发音的要领。教师示范后, 可以采用高密度、快节奏的模仿练习进行强化 训练。在此期间, 不必讲解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语音知识。因为学生的汉语知识一片空白, 对于塞擦音、边音之类的语音术语很难听得懂, 这样不但会打 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使教学很难推进。因而, 不必要求学生知道它是什么音, 只要学会发音就可以。在声、韵母教学中, 我们应针对不同的难点、重点, 采 用不同的方法使之形象化、直观化, 以便于学生掌握。

五、结语

以上便是我们对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几个问题力所能及的探讨。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关系到一个共同的课题,那便是语音教学如何吸收和处理语音研究的具体成果以及语音的理论研究如何更好地与实际应用进行结合。这个课题的解决将是广大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者与语音研究的大家共同坚持不懈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叶南,对外汉语语音偏误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0)

[3]周芳,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 [4]张桂芳,对外汉语声韵掉教学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08(7)

[5]毛丽,声调偏误与对外汉语声调研究偏误研究述评[J].湖南第一学报,2007() [6]许光烈,语音对比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2006(5) [7]陈文博,中亚留学生汉语语音教学[M].语言与翻译,2009

[8]沈丽娜,于艳华,对外汉语教学中声母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8) [9]王鸿雁,对外汉语入门阶段几种语音教学法的探讨[J].语文教学,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