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以冲突中的民族宗教因素探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阿以冲突中的民族宗教因素探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71b51955270722192ef786

作。1967年“六·五战争”前,纳赛尔也是出于肩负的阿拉伯责任和义务而对以色 列作出战争威胁的,他要兑现保护叙利亚的承诺、实现解放巴勒斯坦的理想。1967 年战争失败后,巴勒斯坦人开展武装斗争,阿拉伯国家积极准备反击以色列。1973 年的石油斗争、戴维营协议后阿拉伯国家逐步握手言和,海湾战争后阿拉伯人民反 美情绪增长,阿拉伯国家重又加强协调合作,说明阿拉伯国家在矛盾发生后较容易 言归于好,这些都体现了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使得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如今能够在其故土上保留自己的民族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起到了遏制以色列 扩张的作用。

但是,即便是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处于极为高涨时期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阿拉 伯国家各自不同的国家利益考虑即已体现出来。阿拉伯各国出兵目的各不相同:埃 及在是否派正规军参战问题上犹豫不决,它既想承担阿拉伯盟主的责任,又不愿损 害自身的国家利益,说明埃及民族主义思想对其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阿拉伯民族 主义与埃及民族主义发生冲突。约旦在派遣正规军问题上表现最为积极,其目的在 于“他要巴勒斯坦全境,尤其是耶路撒冷”。与“黎巴嫩和叙利亚也有理由,他们 两国希望能平分加利利”。肠由于埃及的三心二意,使其军队没有充分的准备就投入 战斗,在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内部的分歧使他们不能团结对敌,这些是阿拉伯国家 在实力数倍于以军的条件下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五战争”后,纳赛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进入低潮。阿拉伯国家内部发生 分化,埃及等国把本国利益放在首位。埃及在战场上屡次以失败告终,为其阿拉伯 责任和义务付出了沉重代价。“六·五战争”后,纳赛尔开始从现实出发,把收复 西奈半岛作为首要目标,不再喊“消灭以色列”的口号,宣布接受偏袒以色列的联 合国242号决议,约旦随后也予以接受,这就违背了阿盟喀土穆会议制定的“三不 18政策”。埃及和约旦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阿拉伯世界重新产生裂痕,阿拉伯国家 的团结成为口号。

十月战争后,埃及与以色列签订《戴维营协议》,实现两国和平,却公开违背 了阿拉伯国家对以的“三不政策”。埃及因此而被排除在阿盟之外,阿拉伯国家严 重分裂。作为当时最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埃及退出阿以冲突,使统一的阿拉伯抗以 阵营不复存在,阿以冲突的格局也因此而发生重大变化。对此,埃及是清楚的,但 国家利益是首要的,这明显地表现出埃及国家民族主义。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兴起也是影响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态度的一个重要 因素,它使巴解组织取代阿拉伯国家成为与以色列冲突的主角。

在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发生冲突的时候,一些阿拉伯国家把实现自 身利益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武装力量有限的巴解常以周边阿拉伯国家为基地袭击 以色列,引起以色列对这些国家的疯狂报复,导致巴解与这些国家关系紧张,造成 了阿拉伯国家的分化。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阿拉伯民族主义对于凝聚阿拉伯世界团结抗击以色列起到 了积极作用,但在阿拉伯各国纷纷独立和国家主权已确定的现实面前,继续实行阿 拉伯民族主义“民族高于主权”理论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准则,建立阿拉伯统一国家 的愿望不但成为一种虚幻的梦想,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即是 基于这种不现实的幻想,极大地破坏了阿拉伯世界的团结与稳定。阿拉伯民族主义 实质上某种程度地成为各国借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政治口号。

国家或地区民族主义逐渐取代阿拉伯民族主义居于主要地位,这是阿拉伯国家 在阿以冲突中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这五次阿以冲突中,冲突的失败与冲突的 愈演愈烈又形成一种互动关系。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利益高于阿拉伯民族主义,致使

阿拉伯世界不断发生分化组合,削弱了联合抗击以色列的力量,这成为以色列这只 身处阿拉伯世界汪洋大海包围之中的孤舟在阿以冲突中逐渐居于主动地位的原因之 一。但是,国家民族主义符合现行国际关系准则,在阿以冲突中,正是国家民族主 义地位的上升使埃及与以色列和解,开启了中东和谈的先河。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 局势的变化,中东和平进程全面启动。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以色列能够各个击破, 与约旦和巴勒斯坦人实现单独靖和,内部动因之一即是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利益高于

阿拉伯民族主义,致使阿拉伯世界发生了分裂。从这个角度而言,阿拉伯国家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国家民族主义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和平进程的发展。需要指

出的是,尽管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梦想最终破灭,但构成阿拉伯民族的要素依 然存在,阿拉伯民族主义继续发挥着作用,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协调与合作。 另外,巴勒斯坦人民及主流派领导层内部均一直存在主张武装斗争的激进派和 主张以和谈恢复民族权利的温和派,两派之间意见的对立和分歧也常常成为中东和 平进程的阻碍力量。2004年n月H日阿拉法特去世,2005年1月9日阿巴斯当选 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是温和派,希望与以色列在中东和平“路线 图”计划的基础上重启和谈,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2005年2月8日,巴以沙姆沙 伊赫首脑会议宣布双方停止针对对方的暴力活动,这是双方自2000年9月巴以新一 轮武装冲突以来的首次会晤,是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一个突破。但以色列要求阿巴斯 解除巴勒斯坦各武装派别及其武器。而各激进组织认为继续袭击以色列是保护民族 利益,仍不放弃武装抵抗。各派对以政策的分歧使巴勒斯坦内部矛盾重重,阻碍了 巴以和谈的步伐。2005年3月15日,巴勒斯坦13个主要武装派别在开罗对话会议 上达成对以色列有条件停火的协议,同意保持目前巴以局势的平静期,但并不愿彻 底放弃与以色列武装斗争,甚至法塔赫内部叛逆的武装分子更是公然挑战阿巴斯的 权威。巴勒斯坦内部的民族矛盾为本已坎坷的巴以和谈之路增添了额外的复杂因素。 四、阿以冲突中的宗教文化渊源

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是不同时期在巴勒斯坦兴起和发展的两大一神教,在以色列 和阿拉伯世界,宗教的影响无处不在,以色列是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性质的国家, 但犹太教以其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力成为事实上的国教。伊斯兰教至 今仍是穆斯林群众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政治语言。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有着深刻的宗 教背景,正如当代美国著名宗教学家L.M,霍普夫所说:“犹太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 一系列冲突,虽然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但宗教分歧作为重要原因给人以深刻印象。” (一)犹大教与伊斯兰教的特点及其相异的宗教理念 1.犹太教的“教族合一”性及其宗教理念

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宗教,在经历了亚伯拉罕时代、摩西时代和定居迎南以后 三段历史时期后最终形成。犹太教构成了犹太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太教 的传统始终维系着犹太民族直至现代。”加犹太教的特点在于“教族合一”性,犹太教与犹太民族血肉相连,紧密相关。

犹太教是世界著名宗教中罕见的以民族命名的宗教,这意味着犹太教只是犹太人的 宗教。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宗教,犹太民族就是犹太教的信徒。犹太人作为宗教的 民族,具有与生俱来的宗教气质。犹太教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独特的宗教理念: ()l犹太教笃信上帝耶和华为宇宙之唯一真神,诚信耶和华具有至高无上的地

位和权能,认为犹太民族是全能的上帝从万民中挑选出来的特等选民。这是犹太教 的“上帝选民观”。“特选子民”一方面指犹太人的独特性,即犹太人具有较高的 智慧和品行;另一方面特选意味着只承担专门的责任,而非享有任何特许的福扯。 特选子民这一宗教观念使犹太民族形成了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使散居各地的犹太人

在遭受迫害、面临民族危亡之际在精神上得到慰籍,从而使犹太文化的独特性在长 期亡国的情况下得以承袭。

(2)犹太人虔信巴勒斯坦是“上帝赐给犹太人的应许之地”,即上帝应允赐给

犹太民族永远居住。这是犹太教的“应许之地”观。据《圣经》记载,犹太始祖亚 伯拉罕在公元前1900年率族人从两河流域来到迎南地后,上帝耶和华向他许诺:“我 要将你现在居住的地,就是迎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39尽管这段 《圣经》故事是否属于史实尚存争议,但犹太人却对此深信不疑,并在此基础上形 成了其特有的“故土观念”。

(3)契约观是犹太教的又一基本理念。据《圣经.创世纪》记载,上帝与亚伯

拉罕立约:“亚伯拉罕必将成为强大的国,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他得福。我眷顾他,为 要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据《圣经“出埃及记》 记载,摩西在率领希伯来人离开埃及后,曾将他们全体召集在西奈山下,集体确认 了祖先与上帝订立的约。这样,经两度立约后,就以选民的方式建立了上帝与希伯 来人之间的特殊关系。上帝说:“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 得保全的归国,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 极”。“如果失败或背约,犹太民族将遭受“加路特”(意为“驱逐”、“放逐”)。 犹太人在历史上历尽磨难在此找到了教理依据:犹太民族没有完成他的使命,即未 能成为“以正义、道德以及和平照亮各民族的灯塔”,果然受到了惩罚,‘,流散在世 界各地受苦受难。然而,犹太人只要悔过自新,遵守犹太教律法,仍会得到上帝的

拯救,即“苟拉”(意为“救赎”):上帝将派弥赛亚(救世主)降临人间,拯救犹太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带领他们脱离苦海,返回巴勒斯坦,重建犹太民族的“千 年王国”。犹太教的这些理念至今仍深深根植于大多数犹太人心中。 2.伊斯兰教的特点及其“圣战”思想

伊斯兰教是一种政治性宗教。宗教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宗教社团就是

国家,宗教领袖就是国家的统治者,宗教的传播和发展就是国家疆域的扩大和延伸, 宗教的经典就是治理国家的法律。自伊斯兰教创立之日起,它就不是一个出世的宗 教。当初,穆罕默德作为先知也处理国家事务,在他看来,政治和宗教是合一的。 这个特征伴随着伊斯兰教发展的始终。43

伊斯兰教极富战斗性,它“把各个不同民族的地理和人文归结为一个简便的公 式,即把他们分为两种国家和两种民族—正统教徒和异教徒。异教徒就是‘哈尔 比’,即敌人。伊斯兰教宣布异教徒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并在穆斯林和异教徒之间 造成一种经常互相敌视的状态。”44因此,根深蒂固的圣战思想一直被许多穆斯林视 为战胜邪恶摆脱苦难的重要“法宝”,是反抗以色列“恶魔”的最有效的武器。 “圣战”是西方学者对伊斯兰教中“吉哈德”的翻译,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尽 力”、“奋斗”,指在伊斯兰旗帜下为宗教而进行的一切战争。‘5后被扩展为促进和 保卫伊斯兰教事业所作的一切努力,包括说教方式,也包括武力方式。伊斯兰教反 对“卡非尔”(异教徒)的“圣战”源于先知穆罕默德与麦加多神教徒进行的战争。 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触犯了麦加贵族的利益,受其迫害而出走麦地那,建立了乌 玛(穆斯林社团),与麦加相抗衡。穆罕默德说“我岂能不把事情的尖顶、支柱和 最重要的部分告诉你们?事情的尖顶就是伊斯兰;支柱就是祈祷;它的最重要部分 就是吉哈德。”‘“《古兰经》对圣战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为主道而阵亡的人,你不 要以为他们已经死去,其实他们是活着的,他们在真主那里享受给养。”‘,从此,“为 主道而战”成了每一个穆斯林应尽的一项重要宗教义务。伊斯兰圣战的实质是维护 和传播伊斯兰教,一是针对不信教者,二是针对压迫者即邪恶,这一实质表现出其

扩张征服和抵御邪恶的双重特性。伊斯兰圣战在伊斯兰教产生起就未停止过,一部 伊斯兰历史就是一部伊斯兰圣战史,包括了这两种性质的圣战,面对以色列的侵略 和威胁,伊斯兰圣战自然不会保持沉默。

(二)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矛盾及阿以冲突中宗教因素的激发作用

1.伊斯兰教与犹太教之间的矛盾自古有之自伊斯兰教产生起,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就陷入深深的矛盾和冲突中,宗教教义

的歧义性、宗教矛盾的顽固性、宗教追求的狂热性,成为诱发、强化和延续阿以冲 突的重要因素。

两大宗教的冲突始于穆罕默德在叶斯里布(今麦地那)传教时。伊斯兰教诞生

时,阿犹矛盾并非尖锐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当时犹太人由于善于经营、财力雄厚而 在该城的政治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穆罕默德为取得犹太人的支持,承认自己是犹 太教经典《圣经·申命记》中预言的先知之一。但犹太人凭借自己优越的政治经济地 位对伊斯兰教充满了鄙视,不断进行挑战,最终导致了穆罕默德与犹太教的彻底决 裂。

对于犹太人攻击穆罕默德篡改经典,穆罕默德反唇相讥,并告诫穆斯林说:“信 道的人们啊!如果你们顺从曾受天经的一部分人,那末,他们将使你们在信道之后 变成不信道的人。”48随着对立加深,穆罕默德用圣战号召穆斯林,三次进攻犹太人, 将其逐出麦地那,之后为穆斯林立下誓约:“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不要以犹太教徒 和基督教徒为盟友”,“你们中谁以他们为盟友,谁是他们的同教”,49“真主所 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功“他所寻求的宗教,决不被接受,他在后世,是 亏折的”。5‘《古兰经》中对犹太人仇恨和鄙视的宗教信条随处可见,如“你们必定 发现,对于信道者仇恨最深的是犹太人和以物配主的人”。52《布哈里圣训》指出: “你当与犹太人作战,直到后面藏有犹太人的石头说,喂,穆斯林,我后面藏着犹 太人,快来杀掉他吧。”53

在犹太教教义中也同样存在着对巴勒斯坦人的敌意。巴勒斯坦被犹太人视为上 帝应许之地,而对原有居民,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谨慎,不可与你们去那地的 居民立约,恐怕成为你们中间的网罗,却要拆毁它们的祭坛,打碎他们的柱像,砍 下他们的木偶”。54耶和华对希伯来人说:“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 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住的地上扰害你们。”肠当地 人若不与希伯来人立约,摩西说:“若不肯与你和好,反要与你打仗,你就要围困 那城。耶和华你的神把城交付给你手,你就要用刀杀尽这城的男丁,惟有妇女、孩 子、牲畜和城内的一切财物,你可以取为自己的掠物。”肠

从此,伊斯兰教与犹太教的矛盾与仇视深深刻在了阿拉伯灵魂的深处。由于犹

太民族亡国毁家而流散到世界各地,阿犹矛盾搁置起来。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导致了植根于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历史积怨中的阿以冲突的产生,在其发展过程中, 不同的宗教理念发挥了或潜在或显著的作用。

2.犹太教作为以色列国的主体宗教对阿以冲突的诱发与催化作用

在本章前面分析的犹太复国主义产生原因中,犹太人对犹太教的虔诚信仰及遭 受的宗教迫害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离开犹太教去考虑犹太复国主义和离开 这两种思想去考虑以色列—至少按这个国家今天的情况都是不可能的”57。 犹太民族的还乡复国思想源于犹太教中“应许之地”观念。犹太人经历了大流 散后,对犹太教的信仰成为唯一能够将他们联系起来的精神纽带。在流散期间,应 许之地一直是犹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心目中最神圣、最向往的地方。耶路撒冷曾是 犹太教圣殿所在地,圣殿被毁后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耶路撒冷就成为了犹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