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作业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农业气象学作业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05830d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c

小气候的特点 范围较小 差别较大 稳定性强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一、农田中光的分布

株间光照强度从植株顶部向下递减,对于茎叶上下均匀、植株稠密并能吸收全部入射光的群体。

二、农田中温度的分布

在作物生长初期 温度的垂直分布变化也与裸地相似,即白天为日射型,夜间为辐射型分布。 在作物生长盛期 白天:枝叶密集处温度最高,向上向下逐渐降温 夜间:外活动面附近出现温度最低值向上、向下温度均升高。

在作物生长后期 农田中温度垂直分布又和裸地相似。旱地和水田相反。 三、农田中湿度的分布 绝对湿度

在作物生长初期 农田绝对湿度与裸地一样,白天随高度降低, 夜间则相反。

在作物生长盛期 午间,靠近外活动面的绝对湿度较大。清晨、傍晚或夜间,外活动面有大量露或霜形成,绝对湿度比较小。 在作物生长后期 农田绝对湿度又与裸地一样。 相对湿度

在作物生长初期 农田相对湿度的分布与裸地相同,不论昼夜,相对湿度都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作物生长盛期 白天,在茎叶密集的活动层附近相对湿度最高,地表附近次之;夜间外活动面和内活动面的气温都比较低,株间相对湿度在所有高度上都比较接近。

在作物生育末期 白天与生育盛期相近;夜间地面温度较低,最大相对湿度又重新出现在地表附近。

四、农田中风的分布 垂直分布

生长初期,风速的垂直分布与裸相似随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大。 生长盛期,风速随高度呈“S”型分布。 水平分布

农田中风速的水平分布总是自边行向里不断递减。

在农田近地气层中,风速的日变化是中午前后风速最大,夜间风速最小,风速具有明显的阵性。

五、农田中CO2的分布

源汇 白天,大气是CO2的源;农田是CO2的汇。

夜间,农田是CO2的源;大气是CO2的汇。 农田中CO2浓度垂直分布

夜间,垂直分布曲线由地面向上递减。

白天,CO2浓度的最低点出现在作物层的某一高度上,并由此向上、向下浓度明显增大。

坡地小气候 坡地以坡向、坡度的不同对小气候产生很大的影响形成坡地小气候。 坡地小气候的一般特点可归纳为: 1南坡光照、温度条件优于北坡 2北坡水分条件优于南坡

3中纬度地区南坡在一定的坡度范围内,每增加1°,其辐射能的吸收等于水平面上向南移一个纬度;北坡则相反。

谷地小气候 周围山地对谷地的遮蔽作用,使谷地的日照时数比平地的短,辐射能也少,同时由于地形的影响,与周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受到很大的限制,与山顶差异较大。 白天:谷地的气温比坡顶高。

夜间:谷地温度明显高于坡顶,出现逆温现象,可使山坡上的作物不易受低温灾害。 由于谷地的热力差异,常常引起局地环流山谷风,在不同季节风速的大小不同。 水域小气候

(一)水域小气候形成的原因

1、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较小。2、水体对太阳辐射的透明度相当大。 3、水面上蒸发量平衡的主要支出项是蒸发耗热。4、水的热容量比土壤大。 水域及岸边小气候特点 1、降低温度日、年较差 2、提高冬季的最低温度 3、对其他小气候因素的影响

? 结冰日减少,降雪与积雪时间缩短 ? 初霜出现推迟,终霜提早,无霜期延长 ? 减少夏季对流型降水,干燥区域降水量略有增加

? 空气湿度较大,风速也较大,在晴稳天气有类似海陆风的湖(库、河)陆风存在。 农业措施小气候 耕翻

1、使土壤疏松,增加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对下层土壤有保墒效应。 2、使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削弱上下层间热交换,增加土壤表层的日较差。 3、低温季节,松土层有降温效应,下层有增温效应;高温季节,土层有升温效应,下层有

降温效应。

灌溉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1、调节田间辐射平衡,由于灌溉后土壤湿润,颜色变暗,一方面使反射率减小,同时也使地面温度下降,导致有效辐射减小,使辐射平衡增加。 2、调节农田蒸散,在干旱条件下,灌溉使蒸发耗热急剧增大。 3、影响土壤热交换和土壤的热学特性。 温室小气候

温室内的辐射状况 1 辐射强度只有室外的50%-80%。 2在短波辐射量一定的条件下,散射辐射比例增加,有利于温室内作物群体光合作用的增加。 温室内的温度状况

1 温室内外温度有很大的不同 白天:室内比室外高2.0℃以上 夜间:室内比室外高1.0-4.0℃以,有时反而比室外低

2、 温室内温度的铅直分布和水平分布都不均匀 室内各部位之间温度最大可达5-8℃。 温室内的湿度和蒸发状况 1室内蒸发量为2-3mm/d。2温室内的相对湿度有明显日变化,夜间可达到100%,晴天日较差大,阴天较小。地面湿润时日较差较大,干燥时较小。3当室内地面净辐射量增加、换气减少时,室内湿度会显著高于室外。覆盖地膜和通风换气可以降低空气湿度。

温室内风和CO2状况 1、温室内的风速几乎为零,通风。 2、日变化:日落后逐渐升高,清晨时最高,日出后迅速下降。 (五)温室小气候的调节方法

1 合理确定温室的种类、方向、结构和覆盖材料等。

2 采用减少辐射强度和增加辐射强度的方法,保持合适的室内辐射。用人工光源可延长室内光照时间,控制室内作物的日长反应(如诱导开花、打破休眠等)。 3 可采用加温和降温的方法,保持室内适温。

4 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的方法,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和CO2浓度。

云南气候的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地理环流 云南干旱分布

云南气候的一般特征1 低纬高原季风气候 2 干雨季分明 3 气候类型多样 云南气候资源的特征